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8-03-26李凤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长方体情境探究

李凤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人们重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在數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学习机制 小组探究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改,实现课堂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必须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创造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深知,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因此,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利用游戏、童话故事、音乐表演、直观演示、动手实践、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等来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启迪思维,发展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第二册的《认识人民币》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模拟商店”的生活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情境;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时,创设六一儿童节用彩球布置班级的情境……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哲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使学生轻松学数学。

二、师生互动,当好合作者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合作者,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效,教师除时时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时时进行调控,已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究、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按活动要求,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并结合长方体的特征,讨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参与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维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是活跃,老师及时的点播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通过思维的碰撞,想出了很多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才是有效的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三、合作探究有机结合

为确保学生能够有一个轻松、生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就要把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8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像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后,我设计这样的一道生活情境的训练题,“我们常用杯子、油桶、水桶等为什么底面都是圆形,而不做成方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相互讨论、交流,并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合作的时间,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实效,更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索认识、多让学生相互间动手、动脑、动口进行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而且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同学间的相互理解、沟通的意识得到不断提高,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有效途径。

四、适时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要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多用激励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提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时时注意各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表现情况、学习合作情况等,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里,应继续发扬,还有哪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符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的奖惩办法。“奖”的目的是树立正面榜样,让小组成员体会到由合作带来的认可,“惩”的目的是对表现不佳的组进行督促,明确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但不能一把尺子去量所有人,特别是“潜能生”,教师要积极地为他们创设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的表现也可以采用更正面的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同组同学、自己等。只有将这几种评价在课堂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评价导向功能和最大化,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团队精神,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的状态中,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相信,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深入钻研现代教学理论,大胆尝试,勤于思考,不断完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57-57.

[2]吴也显.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试探[J].课程·教材,1989,(Z1) :50-53.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3-8.

[4]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

猜你喜欢

长方体情境探究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