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议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2018-03-26张玉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写作能力环节

张玉波

【摘要】开展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语文是培养学生母语掌握情况的一门学科,它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关于语文作文这一版块,很多学生都产生强烈的畏惧,尽管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难以提高。而作文的先导式教学模式以其较好的成效备受关注,它打破了语文教学常规,从作文出发引导学生。下面将结合“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如何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先导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学过程中,死抠课本缺乏让学生实践的环节,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效果并不显著。例如,在对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如果生硬的将习字、阅读、作文灌输给学生,他们没有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往往适得其反。相较于这种教学模式,“作文先导式”教学尽显其优势之处,它的教学以作文为出发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情况,实现知识的运用和表达。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有所提升,而且通过与同学间的沟通讨论,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值得推广的新模式。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首先需要了解“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概念。“作文先导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它以表達和交流为主要内容,通过适当的穿插特定情境,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引导他们如何去表达和交流,在这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哪方面的不足,并通过认字和阅读加以弥补。可见,这种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在“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模式中,它试图打破书本的禁锢,以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前提,让语文真正运用到实践中。这种创新不仅仅是作文教学的革新,也是“语文教学”整个环节的创新。“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中,作文或是说文仅仅是载体,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当设置的情境是平时生活中未曾接触的,学生会产生学习的需求,然后他们带目的地去拓展知识,这样学习的效果也更加显著,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成就感剧增。由此可见,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科学依据在于以培养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础,通过作文引导学生一连串的接纳知识,既不显生硬,也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基础。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

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认知前提

关于“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框架的构建,需要达到两方面的认知前提: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将语文教学逐渐过渡到对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的培养上面去。只有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前提,教学才不会偏离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②摈弃掉传统的教学程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学容易化整为零,将原本可以系统教学的版块打散。为此,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中,必须起到整合“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效果,以作文为载体,串起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又让语文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2.“作文先导式”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需要结合上面的两点认知前提,既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学习的自主性,又能让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有适当的涉及。结合这些条件,我们试图构建出“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作文先导式”教学首先是以适当的情境为出发点,关于情境的设定,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产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而表达和交流的基础在于识字、阅读、拼音等方面,为了实现自身的表达需要,学生自然会产生识字、阅读量等方面的需求,这样潜移默化的带动了语文整个体系的教学。而通过阅读累积的阅读量以及生活经验,融入到情境中实践,以达到思维方式和习作能力的训练。而关于“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其他方面的变式也是紧扣这一流程展开的,在此便不赘述。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1.写作环节的教学

“作文先导式”教学虽说是以作文为载体渗透其他环节的教学,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是此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关于写作方面的训练,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布置写作达到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这其中包括观察日记、所思所感、编写故事、看图习作等内容。写作的样式很多,但没有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写作水平也没有质的提高。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①注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小学作文的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做到多读多闻,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为此,可以让学生平时对一些名言警句、优美的文章片段等记录到摘抄中。②培养学生的文学底蕴需要通过朗读背诵的形式。仅仅摘抄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朗读背诵,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且通过不断的朗读背诵,学生更容易领悟到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流露。面对同样的情感,便能实现模仿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③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写作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多写。为此,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关于内容不予以限制,可以是学生放学后的所阅所闻所思所感,甚至是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开放式教学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它以情境设置为出发点,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表达能力。关于开放式教学,教师需要花些心思组织一些新颖丰富的课堂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积累量也实现相应提高。例如,在每天的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时间不必过长,两三分钟足够,内容也不加设定,由学生自己决定,可以是学生放学后的所阅所闻所思所感,也可以是自己设计情境创作的小剧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另外演讲的内容需要当成作文来写,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每天一个同学演讲内容的熏陶,学生的积累量也会明显的提高

3.教学后的拓展环节

要想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仅仅积累课堂中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堂之外适当的拓展。关于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适当的阅读名著,既可以开阔视野,又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欣赏故事情节,更应该留意作品中写法独到的地方,需要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只有这样,名著中的精华才能真正的吸收。另外,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它可以反复品读,并在每一次品读中都有新的感悟,所以,学生不能读完就弃之不顾,可以再一次阅读,说不定有新的收获。

四、总结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通过改革以往教学中的短板,逐渐形成了以作文教学为出发点,维系起语文教学中的其他环节。在此教学模式中,充分引导了学生的表达需求,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融于其中,实现表达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的习作能力有所提升,也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从对老师的依赖过渡到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胡玉青.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58.

[2]李承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2016,(01):63.

[3]丛亚杰.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56.

[4]王利静.“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2016,(10):187.

猜你喜欢

作文先导式写作能力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