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策略

2018-03-26李冬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概率创设情境

李冬辉

【摘要】通过在教学中对创设数学情境问题,可以为学生揭开数学复杂的公示,枯燥的计算的面纱,使学生们发现数学的有趣和美好,发现数学并不神秘和严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问题 策略 数学是很有趣很实用的,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小学生正是各种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复杂深奥的数学知识化繁为简,为小学生们全面讲解数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们爱上数学,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通过对各种数学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创设,使学生们一听就明白,一学就会用,通过有趣的情境问题的创设使孩子们明白,枯燥、抽象、深奥的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有趣和美妙,让学生们从此爱上数学,爱上自己聪明的大脑。

一、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思考的能动性和对数学问题探索的积极性。但是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数学教学内容与所创设的情境问题实质性关联较差,真实性的程度相差太大,因此不能充分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些问题的创设内容过于生活化,因此导致所蕴含于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被淡化等,影响了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发挥。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兴趣的提高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只是停留在应付工作上,对问题的设计也没有从数学的教学目的和实际应用出发,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把数学创设情境问题放到教学内容中去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了情境创设教学内容形同虚设。

2.问题创设缺乏明确性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数学问题的有效创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创设的问题要和教学目的相关联,不能天马行空地对问题进行创设,这样,即使问题创设的多么有趣,多么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脱离了课程要求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因此这种缺乏目的性的问题创设,也起不到好的学校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

3.问题创设缺乏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问题的创设,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不一定都是枯燥和乏味的,数学同时也是和谐有趣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数学问题一定要具有趣味性,不能是枯燥乏味的犹如课本内容一样,那么就失去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4.问题创设形式单一性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形式还是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法,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满堂灌”加“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完全不可行,但是却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的发挥和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讲的很费劲,学生听的很辛苦,因此在问题创设的形式单一性,课堂氛围的沉闷性也很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问题创设的效果。

二、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策略

1.提高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理念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就必须要先树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理念,通过开教学研讨会,到其他做的好的学校去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理念,使教师真正地认识到情景创设问题的教学内容持续进行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帮助,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情境创设问题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情景创设问题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北师大版的小学六年级的下册在讲到概率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通过有趣味性的情境问题的创设来介绍概率这个知识,老师首先告诉学生:“在我们班上有40个学生,但是至少会有两个同学的生日是相同的”,这个时候,学生们肯定很惊讶,接着统计了一下。果然,有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接下来,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概率,如果直接算出40个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要算出40个学生的生日全部不相同的概率却很容易,一个学生的生日,肯定是365天中的一天,他的生日就可以看成是365÷365=1。第二个学生如果不和第一个学生的生日相同,那么在一年中就只有364种选择,也就是说他的生日的选取是364÷365,以此类推,后面的同学的生日就分别是363÷365、362÷365、361÷365……这样40个同学的生日都不相同的概率就是1-(364÷365)×(363÷365)×(362÷365)×(361÷365)×……×(326÷365),结果大约是90%,这个概率已经很高了,因此在40个同学中,至少有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这就是概率。通过这个情景问题的创设,不但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明白了何为概率,以及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概率,大大提高了接下来对概率知识点的讲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提高情景創设问题的针对性

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创设不同的问题,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在教数字的过程中,可以从让学生明白一年有几个月,一天有几个小时,一个小时有几分钟,一分钟有几秒,一年有几天等我们生活中的数字开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比较简单的数学故事和数学感知入手,创设的问题也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不用的年级和接受能力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4.提高情景创设问题的现实性

在问题的情景创设过程中,最好使问题联系到生活过程中。比如,在学到折扣等数学知识时,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并让学生们踊跃回答,例如,周末和妈妈到商场购物,商场打折,一个书包商场打了7折,妈妈付了63元钱,那这个书包原来到底是多少钱呢?到了其他店后,发现了商场有很多的促销活动,买100送50的,买一赠一的,那这些算下了又是多少折扣呢,到底买哪家的划得着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买100送50就是买了150元的东西其实才付了100元,折算下来就是打了六七折,而买一赠一就是打了五折,因此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来加深学生们对折扣方面的知识点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每天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从而建立数学的概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数学也包括了很多复杂的公式和枯燥的运算。为了让孩子们爱上数学,老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揭开数学枯燥复杂的面纱,通过增加情景创设问题的有趣性、针对性、生活实用性让学生们真正地了解数学,走入数学的世界,发现数学的魅力和丰富有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丰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韩伟.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王庆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微探[J].读与写,2012,(08):216.

[3]冶玉花.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

[4]陈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2014,(03):169.

猜你喜欢

概率创设情境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