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标准》的中小学校长胜任力评价研究

2018-03-26高嵩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专业标准胜任校长

高嵩

【摘要】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评价应紧密结合《专业标准》,秉持“德才并重、心技兼顾、绩势同考”的基本原则,采用定期评价、即时评价等多种方式,依托“主管机构-所在单位”两级式评价模式,通过合理的量化计算,获得具有可比较性的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学校管理者选拔、任免、奖励、惩处、培训、调动等事务的重要参考依据,使其成为具有鲜明导向性与激励性的促进手段。

【关键词】专业标准 校长评价 胜任力评价 中小学校长 校长胜任力 2012年底,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其宗旨为“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明确了中小学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该《专业标准》不仅是中小学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导向性依据,同时也是对这一管理队伍的胜任力进行评价与考核的基本参照。

一、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的内涵分析

1973年,美国的McClelland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为胜任力而测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首次在教育学领域内提出“胜任力”的概念。

McClelland博士所提出的“勝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质。这些个体特质主要包括六项内容: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与需求动机。其中,“知识”是指针对某一职业领域相关信息的掌握;“技能”是指完成某一领域内专业事务的综合能力;“社会角色”是指个体的公众形象,即与某专业领域相关的权力与义务的综合水平;“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定位;“人格特质”是指行为习惯、思考方式等典型的个体特质;“需求动机”是指决定个体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

在McClelland博士发表文章之后,很多学者纷纷对“胜任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讨论。综合而言,可以将“胜任力”的特征解析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第二,具备充分的专业技能;第三,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第四,具备相关的社会背景。

二、《专业标准》的概述与指标解析

《专业标准》以五项基本理念为前提: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中,“以德为先”强调了中小学校长的基本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行;“育人为本”强调了中小学校长的职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领发展”强调了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最高管理者的责任目标与历史使命;“能力为重”强调了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终身学习”强调了中小学校长的个人发展与持续提升。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以专业职责为依据,分为六个大类,每个大类按照“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共六十条细则。其中,最核心的专业职责被归纳为“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

《专业标准》在实施要求中明确了对实施目标的限定:该标准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的正、副校长,即该标准仅适用于小学与普通初中的校长,且包括公立与私立学校的全部校级领导。由此,《专业标准》成为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进行培养、培训、考核、评价、管理以及其自身专业发展的法定依据。

三、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的评价原则

根据《专业标准》的精神与指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评价应秉持“德才并重、心技兼顾、绩势同考”的基本原则。

“德才并重”是指将中小学校长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行与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作为两项同等重要的基本评价内容,根据《专业标准》所规定的相关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心技兼顾”是指兼顾中小学校长的自我认识、对其担当的责任与使命的认知、对学校的规划与引领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管理能力,根据《专业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衡量。

“绩势同考”是指既要将已有的业绩表现作为对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也要将其个人发展以及在其引领下的学校发展趋势纳入参考范围,从而获得相对客观、准确,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评价结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的评价依据都应紧密配合《专业标准》的精神而斟酌定夺,并且,所有的评价都应以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为根本目标,切不可偏离初衷,滑向引发不利于教育发展与教育者发展的功利性竞争的歧途。

四、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的评价方法

中小学校长胜任力评价根据评价主体,可以分为主管部门评价、教师员工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主管部门评价是指其所属的主管机构对其进行的一系列评价;教师员工评价是指其所在单位的教师员工对其进行的一系列评价;学生评价是指其所在学校的在校生以及应往届毕业生对其进行的评价;社会评价是指包括学生家长、新闻媒体、专家同行、专业机构等校外非领导机构所组成的群体对其进行的评价。

中小学校长胜任力评价根据评价形式,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概括评价。那些可以通过数值直接体现或可以转化成数值间接体现出来的绩效、水平等内容,可以通过合理量化计算的方式,采取量化评价;那些无法使用数值进行表达,只能依靠文字进行描述的内容,属于概括评价。

为保障评价结果的整体协调性与可比较性,中小学校长胜任力评价的所有最终评价结果都应通过合理的方式转化为量化的形式,以便于加权运算和比较排序。需要注意的是,在转化的过程中,务必选取合理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实际需要或特定的针对目标而给予合理的权重分配,由此获得具有直观可比性且具有鲜明导向性的评价结果。

在中小学校长胜任力评价实施方面,可以由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牵头,采取“主管机构-所在单位”两级式评价模式,即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收集统计的资料,以主管机构的视角对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进行评价,同时,其所在单位应配合主管机构,积极协助,并展开教师员工评价等一系列评价,最终所有的评价信息汇总到主管部门,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从而获得相对全面的综合评价结果。必要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可以邀请适合此项工作的第三方力量参与协助,如负责教师及校长培养培训的高等学校、有资质的专门教育评价机构、权威的新闻媒体或其他社会组织等。

五、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的评价应用

中小学校长胜任力评价的信息反馈应坚持制度化、准确性、及时性和开放性的原则,通过正式渠道,给予及时公开或传达,并作为学校管理者选拔、任免、奖励、惩处、培训、调动等事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评价应成为具有鲜明导向性与激励性的促进手段,对提升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发挥有力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成为对不合格者给予及时筛淘的有效方法,为中小学管理者队伍的整体活力与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总而言之,有效的中小学校长胜任力评价,是促进中小学管理者专业化发展、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的良好途径,是“以评促建”的创新举措,是“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新进展[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敏.《专业标准》指引下的中小学校长胜任力培训[J].全球教育展望,2013,(09):115-122.

[4]王毅磊,王鹏,丁志强,郑秀明,李莹.高校师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16,(03):100-104.

[5]王毅磊,王鹏,赵洋,李莹.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05):1-7.

基金项目: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平市政府与吉林师范大学协同创新机制下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课题编号:Spsk2015113)。

猜你喜欢

专业标准胜任校长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中高职衔接专业及课程双标准的研制
《专业标准》背景下幼师语文教学浅析
美国最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标准评析及启示
论校长的修养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