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

2018-03-24岳佳彬

财税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资独立性

摘 要 民间审计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助力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审计行业的整体水平仍然是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中也不能够完全保证审计质量,一方面有着出具报告效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第三方的涉足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浅谈审计实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审计效率;国资;独立性

一、我国审计实务发展现状

民间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在整个微观经济活动中起到了经济监督的作用,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载体,本身这个行业也存在着巨大的行业竞争,随着鉴证业务的发展,事务所的业务也不断扩大,咨询和税务等在业务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而且财务机器人的发展也在改变着这个行业,传统的审计业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年审业务,业务的取得一般都是同行竞标,而被审计单位大多是国资企业和上市企业,当然二者有重复,既然是行业竞标,那么传统的审计业务的业务费是有限的,有时甚至业务量与业务收费是不成比例的,当然IPO业务能够取得可观的审计费用,但是伴随的风险是更大的,如果大多借壳上市的企业在接受审计成功上市后,只是进行融资圈钱活动,不仅对于整个市场的秩序维护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对于审计单位的信誉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使是事务所执行了所有的审计程序,但是由于审计信息交流的不畅通,审计业务执行的质量不高,也会出现事务所不愿看到的结果。年审工作的执行,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国资企业,那么整个审计过程更偏向于为行政性行为,尽管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是独立的,但是,国资企业一般不会有重大错报的出现,更可能是业绩上要求而在账务上有一些主观的处理,但往往有时审计业务量较大,进行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和对被审计单位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程度了解,可能导致这些主观处理被忽视,当然这些主观处理是不重大的,在很大程度意义上。

目前的审计工作时财务报表审计,是抽样审计,在盘点、抽凭等的审计过程能够体现这一点,但是审计过程中,对于企业的账务是全年账务的重新执行、重新检测、重新计算,被审单位的账务处理的繁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也是数量、金额巨大的,尤其是大型的国资企业,涉及子公司、孙公司的范围,在审计难度上、审计量上对于审计人员是一种业务水平的考验、是体力和耐力的检验。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项目组的人数的几十人,然而年末到出具年报的时间段里,事务所的工作强度一定程度达到一个全年的峰值,我们便不由地思考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审计效率是否就是审计的速度呢?我们在实际的审计实务工作中着力点又应该放在哪里呢?

二、影响审计实务工作质量的原因

一般年末审计工作的开展为能够按时出具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在12月开始就会进行一次预审,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减轻后期的工作压力。一般预审阶段就已经进行完盘点工作。但是,是否预审阶段就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价呢?是否能够敏锐洞察到被审计单位如果存在重大错报情况,那审计重点和审计证据的搜集和使用应该着眼于哪里是审计程序的重要阶段,也是考察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重要方面。但国内的大多数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素养,这催生这这个行业需求的增多,但是,目前,为能够使数以万计的被审计单位出具年报,事务所在审计人员的使用上参差不齐,提高了审计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的判断需要经验,一般而言,收入是审计重点,以及坏账的计提和折旧政策,大多数企业日常做账很少涉及到坏账计提和折旧方法的变更,简单采用年限平均法,审计人员接收的审计往往也是简单的年限平均法,但是,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或者计提坏账准备等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就相对是陌生的审计,而且在递延收益方面,对所得税会计的使用也会提高审计难度,一方面,不同计价方式的影响,审计人员也较难取得公允价值,而且是审计过程更加不顺利。这都是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影响着审计效率的提高,但是,相反而言,只有接触和处理好这类业务,才能够提高职业的水平。

三、审计实务中的审计效率与质量

另一方面,审计效率与审计效果又是不同的概念。我们提出执业谨慎,设置了重要性水平,但是在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整个项目组是否都是一致的执业方法呢?执业谨慎就是主观的内容,他的衡量标准是难以确定的,我们设置重要性水平,举一个例子,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体量,我们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设置6万元的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对于坏账的计提,如果低于重要性水平,即使我们知道重要性不仅是金额大小,还涉及他是否是重要的,是否是相关的。但是一个项目组,在执业谨慎的把握方面,对于这低于重要性水平的6万元的坏账是否计提往往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即使项目经理做出判断,但是不同项目组之间却也存在着不同的认定,是否执业谨慎可能在审计效果上不会有较大差异,是否计提这一坏账对于整体的影响不大,但是却影响着审计效率。如果被审计单位希望能够做大利润,他的主观出发点是业绩考核,而不是重大错报,暗示审计人员少提坏账,那么独立性界限是模糊的,审计人员便可能在审计效率提高的同时,保持了审计的效果,在可操作的空间里损害了独立性。

参考文献:

[1]《中國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07年修订)

[2]段兴民,张连起,陈晓明.《审计重要性水平》,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刘怀德.《现代审计实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

岳佳彬(1997.7—),男,汉族,山西阳泉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国资独立性
独立品格培养
我的事情我做主
浅谈在国资国企改革中如何有效发挥政工师的作用
浅谈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
做最好的自己
特力A背后的“国资”奇兵
重庆国资混改调步:先卖小企业大多亏损
地方国资改革启动6.7万亿资本盛宴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
牛顿第二定律独立性的巧用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