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等合作发展

2018-03-23田敏刘向东唐彧翀刘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田敏 刘向东 唐彧翀 刘兵

〔摘要〕传统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两方一起行动,对学生提出要求并确保其完成,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无视学生的个人意愿。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诊式”家校合作方式,在家长、教师、学生平等沟通的基础之上,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深入了解,为孩子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持续性发展服务。

〔关键词〕家校合作;会诊式;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6-0060-03

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都不要发生分歧 。”随着教学要求的改变、学习目的的不同,家校合作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行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家校合作教育形式一般来说有三种:通信式家校联系;家长访校;教师家访。教师和家长通常通過这三部曲来达到指导学生的目的。但是这几种形式存在的问题在近些年也慢慢凸显出来,例如,教师占据着学生教育和发展的绝对主导权,家长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家庭成为学校的附庸;家长一味地将教育责任推卸给教师,认为教育只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学生不愿意时刻接受教师和家长的管教,在心中容易形成一种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对付他一个的想法。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出现了裂痕。

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家校双方处于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因此,合理的家校合作方式,只有在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平等的前提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平等对话交流的方式,三方坦陈各自的观点,才能收到教师和家长期待的结果;而“会诊式”家校合作形式恰恰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一、“会诊式”家校合作的含义

实际生活中,提到会诊,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医院里的会诊,“在医院治疗中,对短期内不能确定诊断的疑难病人或危重病人、大手术前后及特殊检查后的病人,遇有疑难问题都需要进行会诊。”“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即几个人聚在一起之意;“诊,验也。”(《通俗文》)即解决、诊断、验证之意。两个字合起来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几个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 。

我们借鉴医院里经常采用的会诊方式,将家长、教师、学生一起研究和解决成长问题的方式称为“会诊式”家校合作。前提就是必须给学生以话语权,成年人必须学会倾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家长、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

二、“会诊式”家校合作的意义

“会诊式”家校合作方式,是个性化教育的代表,是目前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体现,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真实写照,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表现,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的家校合作教育方式,是优质教育的体现。

(一)必然性

“会诊式”家校合作的必然性,是基于它可以解决传统家校合作方式解决不了的教育难题。首先,以往的家校合作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没有全面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次,“会诊式”家校合作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通过“会诊式”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加紧密地以学生为纽带联系在一起,深化合作内涵,提高合作质量,优化合作效率。

(二)可行性

“会诊式”家校合作可行性较强。第一,这种方式有着一套具体、清晰的操作流程,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第二,教师、家长、学生有着共同的目标,三方在会诊过程中的对话交流是平等的,这样建立起的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以及信任、亲密、融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会诊的顺利进行。第三,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家长了解他的基本情况,教师有着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双方合作能够高效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三)必要性

会诊中三方相互合作,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互补,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目的。从学生层面来看,不仅学业成绩会有所提高,其综合素质也能得到全面发展。从家长层面来看,不再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改善了之前那种紧张的亲子关系。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实践经验和理论得以充实,对于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三、“会诊式”家校合作的实施过程

1.收集信息。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个人喜好、学业成绩、性格特点等客观情况作全面了解、记录,形成学生个人档案袋;另外,通过学生自己的表述,询问其家长和班级同学,了解该生近期情况,是否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困难,完善其档案。

2.确定人员。确定要参加会诊的人员名单,包括学生、家长、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或者教导主任等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不超过三名教师,否则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事先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达给参会者。

3.学生表述。会诊开始之后,先由学生讲述自己近期遇到的难题、烦恼。家长和教师注意倾听、记录,不要打断。

4.教师、家长提问。在学生陈述完自己的烦恼之后,家长和教师轮流提问。

5.三方讨论。教师、家长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平等的交流讨论,各自陈述自己的看法和立场。

6.得出方案。通过讨论,得出一个三方都比较满意的方案,让学生根据此方案调整自己,逐步解决自己面临的难题,走出困境。

以下举例说明。

案例分析:

姓名:晶晶(女) 年级:8年级

家庭背景:父母素质较高,家庭条件较好,家庭经济收入稳定。

学生现状:父母和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孩子在课外有补课和家教,学习成绩中等,孩子近期和家长矛盾较大,比较反感和抵触家长。

“会诊式”家校合作:在征得家长和晶晶的同意后,晶晶的班主任、科任老师、晶晶和其家长一起进行了一次圆桌会谈。首先是让晶晶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陈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以及种种烦恼,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学生陈述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认真倾听,某段陈述结束后可以提问。然后是家长和教师代表分别陈述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接下来,三方针对各自的疑问一起进行探讨、交流。会诊结束后,教师出具了一份学生的发展方案,根据此方案指导学生的后续成长。

后记:这次会后,晶晶的学习状态有了较大的改变,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不再抵触;家长不再只看分数,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当然,想要全面发挥该方式的作用,必须要求参会三方目标一致,全身心投入。因此,在实施“会诊式”家校合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相互信任是前提

家长、学校和学生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在家校合作中,三方若处于一种低度信任或者不信任的状态,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人,那么合作必定不会成功。例如,家长不信任教师,认为教师态度高高在上;学生不信任家长,认为他们只关注学业成绩;教师不信任家长,认为他们不会教育学生,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合作失败。

2.平等交流是基础

“会诊式”家校合作的核心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因此,教师和家长在会诊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才有利于会诊的进行。

3.学生自主是关键

学生本人愿意接受帮助,是实施会诊的关键。学生在某个发展阶段肯定會遇到一些问题,或出现发展低谷,教师、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寻求帮助,建议他们主动接受关心和教导。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家校双方的“会诊”,效果会减半。

当然,这需要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会诊式”家校合作教育方式,让家长和学生深入了解。

总而言之,要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沟通,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技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等,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会诊式”家校合作力求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400-402.

[2]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文久江.“会诊制度”与问题生教育[ J] .现代校长,2006( 3):38-3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附属中学,成都,610051)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