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磨柱行为为例,透析校园欺凌现象

2018-03-23黄仙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问卷调查班级管理

黄仙保

〔摘要〕磨柱行为是校园欺凌行为中肢体欺凌的常见形式。学生对于磨柱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校园欺凌的认识不足,更多把磨柱行为当成同伴之间开玩笑的一种形式;学生对于磨柱行为的知晓率非常高,但是对于磨柱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缺乏充分的认识。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如何预防磨柱等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磨柱行为;校园欺凌;问卷调查;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6-0017-03

磨柱,又称“阿鲁巴”,是一种常见于中小学校园,学生之间用来虐待或者开玩笑的“游戏”,其在学生中的玩法经常是将一名学生双腿抬起并分开,使其裆部撞于硬物(如大树、旗杆、门、柱子等),常伴有摩擦,具有相当的危险性。目前,在广东地区的很多中学校园里,磨柱行为时常可见。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见过的磨柱行为不少于五起。

磨柱行为并不是一种友好的“游戏”,而是校园欺凌行为中肢体欺凌的常见形式。校园欺凌是校园暴力的一种类型[1],大部分磨柱行为中被磨柱的人是被迫的,这也提醒我们要认清磨柱行为的成因和危害,方能有的放矢,将这种欺凌行为的发生率降低直至从校园里消失。

为此,我在2017年10月,通过“问卷网”进行了“关于磨柱活动的认知情况调查”,共收到问卷453份,剔除已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员所答问卷8份,得到有效问卷445份,问卷有效率98.23%。其中男生251人,占56.4%;女生194人,占43.6%。有效问卷中,高中生325份,占73.03%;大学生110份,占24.72%;其余10份为初中生和小学生,占2.25%。利用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磨柱行为的现状分析

由表1可知,无论男生女生,对于磨柱行为的知晓都达到90%以上,且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明顯差异。而对于磨柱行为的知晓途径上,男生主要知晓途径是同学、朋友传播,占78.5%;自己亲眼所见,占17.5%。女生主要知晓途径是同学、朋友传播,占55.7%,自己亲眼所见占42.3%,且性别在统计学上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女生更多时候是作为旁观者目睹磨柱行为的发生。

在见过的被磨柱的人的性别统计上,高达97.8%被磨柱的人为男性,且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对于是否磨过他人这个问题,75.7%的男生和8.8%的女生磨过,且性别在统计学上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磨柱行为中被磨柱的人绝大多数是男生,参与磨柱行为的大多数是男生,女生更多的是作为旁观者,只有极少数的女生参与过磨柱行为。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磨柱行为主要是团体内发生的多数男生对于少数男生的一种校园欺凌,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关注班级内部小团体、小圈子的动态,如果发现情况不对,班主任、年级领导应及时介入。

二、学生对磨柱行为的认识情况

由表2可知,男生对于磨柱行为的接受程度大于女生,且性别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39.0%的男生和33.0%的女生是能够接受磨别人而不能接受磨自己的。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对于磨柱行为的接受程度较低。

由表2可知,无论男生女生,关于对被磨的人的感受的认识基本一致,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77.1%的学生认为被磨的人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把磨柱行为当成是一种玩笑,以为对他人不会造成严重伤害。

由表2可知,男女生对于磨别人的人的感觉存在明显差异,男生认为“痛并快乐着”的占20.3%,而女生只有9.8%;男生认为“单纯的享受”占68.5%,女生占79.9%。对于磨别人的人是否有负罪感这个问题,男女生的认识在统计学上存在明显差异,男生认为“没有负罪感”的达到69.3%,女生占50.5%。这些数据表明,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认为磨别人的人在磨柱行为中处于上风,对于被磨柱的人事后会存在负罪感。

三、磨柱行为的后果分析及反思

由表3可知,对于磨柱活动中是否会担心被磨的人受伤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一直担心或事后会担心,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然而在对于磨柱活动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男生自以为“非常了解”的占19.9%,而女生只有4.1%;不了解的男生占16.3%,女生占31.4%,性别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这表明,大部分男生虽然会担心磨柱活动中被磨的人受伤,但更多男生自以为对磨柱活动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很了解,这可能是磨柱活动多发生于男生群体的原因之一。

综合表1、表2和表3的数据,学生对于磨柱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校园欺凌的认识不足,更多把磨柱行为当成学生之间开玩笑的一种形式;学生对于磨柱行为的知晓率非常高,但是对于磨柱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缺乏清晰的认识。实际上,近些年来由于学生的磨柱行为而导致的肌肉拉伤、擦伤、生殖器官受伤的新闻报道时有出现,我身边也曾出现由于磨柱行为导致心理受创伤而扬言要自杀等情况。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如何预防磨柱等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除了维持班级的正常运转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之外,还应该多关心和帮助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社交能力不足、性格内向又不讨人喜欢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尽早融入班集体[2]。平时要多观察,尤其是当班级出现了小团体、小圈子之后,班主任应该洞察先机,让校园欺凌行为无处躲藏。

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重视校园欺凌现象,从学校层面加强校园欺凌现象的预防、处理和反馈;其次,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社会和媒体的沟通,接受家长、社会、媒体的监督;再次,要积极制定反欺凌政策,建立反欺凌的条约并赏罚分明,形成学校反欺凌的文化[3]。

作为家长,应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正面引导,从反面警示,使孩子养成善良、宽容和忍耐的品质。同时要做子女强有力的后盾,当子女面临校园欺凌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合理合法地保护子女。

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很多人对于校园欺凌的认识不足,把某些校园欺凌行为当成是学生之间的玩笑,对此,媒体应通过积极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

总之,发生在青少年学生中的磨柱行为是校园欺凌的一种存在形式,我们要从多方面去关注校园欺凌现象,才能够让像磨柱等形式的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率越来越低,才能够让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参考文献

[1] 姚建龙. 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1):19.

[2] 王友强. 论教育行为冷暴力与防控[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2):2.

[3] 林进材. 校园欺凌行为的类型与形成及因应策略之探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1):5.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佛山,528211)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问卷调查班级管理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