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8-03-23刘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体验式学习

刘进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主,着重对体验式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尝试提出一些思考方法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自我认知;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6-0039-02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多处提到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体验,主要涉及情绪体验和人际关系体验两个方面。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加强活动开展,突出体验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强化心理调控能力,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体验是指个体通过某种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经历,获得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意义建构和价值生成的一种活动和心理感受。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体验应当贯穿于整个学习(成长)过程的始终,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体验式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过程。我们应当领悟学习即适应,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个体全部功能的整合。体验式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体验不能被绕过,它是所有学习的核心事件。

海德格尔认为,体验是一种非规定性的思考。人生离不开思考,体验式学习是借助于回放、重播别人的、自己的过往人生,强化对生命的探索与反思,以此保证我们今后的人生脚步更加坚实,更有力[1]。由此出发,让我们来对体验式学习进行一些思考。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自己

众所周知,“认识你自己”是镌刻在雅典阿波罗神庙门楣上的伟大箴言,是令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不断诠释的不朽命题。在古代先贤们看来,认识自我是如此充满智慧。因此,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由此可见,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同样也苦于不自知。从我们自己开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行动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认识自己为什么如此困难呢?一种可能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习惯,中小学生尤其如此;二是没有掌握方法。自我善于隐藏,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某些想法隐藏在潜意识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才能将其呈现在意识层面[2]。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自身的认识,促进学生在事实基础上进行反思。《论语》上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认识自我的习惯。有的教师在心理课上会带领学生做一个“一分钟击掌次数”的测试活动,先让学生估测,然后再进行实测,对比结果差异,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领悟到对自身认识的不足,激发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兴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体验式学习中,常用的方法还有角色扮演法,它建立在模仿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扮演分派给自己的角色,也可以反角色扮演,甚至猜想与自己不同的角色的观点,主要针对害羞、内向和防御心理较强的学生。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假如学生明显表现出害怕,不要勉强他们扮演,而是分给他们一些其他任务,直到他们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把角色扮演当作一种游戏,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自己身上;注重角色所表现的意义和感觉,而不是自己表演得多么好。教师应创造一种非批判的气氛,使学生积极关注表演者,给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应使课堂气氛活跃,非表演者积极关注表演者,具体的形式有相声、哑剧、角色互换、小品表演等。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生活

人的心理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非常复杂。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道路,就有同样多的丰富多彩的思想与行为。让孩子从小掌握一定的心理活动规律,学会调适自身的心理活动,能够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抽象的理念对于孩子来说是困难的,所以体验式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体验式学习还可以绕过阻抗,相对容易地进入个体的思想,效果远远好过单纯的说教。

例如,在分析情感体验时,如果涉及纠正错误归因倾向的问题,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双义图,揭示因为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带来的不同归因,从而引发不同的情绪反映,让学生在探究中领悟到要多角度、全面看待问题。再如,活动课中还可以开展分组占圈游戏,将学生分组,要求成员想方设法、团结协作,进入圈内最多的组获胜,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体验式学习中有时会用到价值观辨析法,即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通过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教师应当注意,首先必须引出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必须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观点,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思考。具体方法有小组讨论法(提出开放性问题—设置情境—分组—组织讨论—总结)、 两难问题法(提出问题—学生判断—启发思考交流辩论—寻找正确答案)、脑力激荡法(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解决方法—智力训练)等。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心理成长

一般来说,知识是固化的,而体验是鲜活的,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例如,课例“九点连线”是关于创新意识和思维训练的,它的导入部分很好,给了两个例子,分别是苏联科学家用铅笔解决太空中水笔由于失重不能书写的问题以及日本一家化妆品公司在质检中用风扇检查排除没有放香皂的空盒。活动中先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然后揭晓实际结果。通过对比,让学生体验在创新中超越定势思维的重要意义。

开展体验学习的难点在于课堂活动多,不但要有好的导入,还要把人员安排好,要讲解规则,监督程序的执行,安排好場地及道具,调控好过程,进行解说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反馈,等等。其中,活动的顺利进行主要依靠规则,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在课前预设好规则及程序并向学生进行详细阐释。无序的活动是不允许的,因为它会造成大量浪费,甚至引发安全问题。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讲解也很重要,讲解除了进一步强调规则、组织协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阐释游戏的意义。

学习的本意是促进人的成长,促进生命的升华,而这一切离不开生命的亲自参与。很多事情、很多书本知识离开学校后会忘记,但是有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是那些最值得纪念的东西,是那些我们亲身经历的体验。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探索体验式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参考文献

[1]田国秀. 团体心理游戏实用解析[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2]马建青. 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庐东学校,合肥,230011)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体验式学习
信息技术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追风筝的人》中影响阿米尔认知发展的人物分析
体验式学习在大学生面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学习重在体验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