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2018-03-23张洪星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校本化胜任力辅导员

摘要:作为履行高校学生管理职责的专门人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目前很大程度依靠其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增加了相关培训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根據胜任力层次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课程体系。短期内能够迅速提升辅导员的胜任能力,长期来看可以提高学生工作团队科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胜任力;辅导员;培训;校本化

一、 引言

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界定较为模糊,2014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后研究开始增多。胜任力模型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提出,由外显性素质和内隐性素质构成,揭示了卓越个体或团队与表现平平者的深层区别,主要来自于动机、特质、自我形象、行为技能等特征。

二、 辅导员胜任力及其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主要对胜任力模型、结构、要素进行研究:杨继平和顾倩(2004)最早对辅导员的16个胜任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5个最重要的特征;范晓云,许佳跃(2015)认为,胜任力培训体现在要素界定不清、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等方面;褚诗茜(2015)认为要从三个层面上坚持辅导员培训课程内容校本化的主导理念;吕素香(2016)以驻京20所高校辅导员为对象,研究其16项胜任特征要素,发现优秀辅导员与普通辅导员差异主要表现为内在特征方面;刘汉(2016)提倡在微课程模式下开展培训,推进传统培训与微课程的融合;陈勇,汤小宾(2017)指出辅导员培训课程应包括静态结构和动态流程两方面内容。

三、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一) 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随着选聘标准日益提高,辅导员在工作技巧、基础知识等外显性胜任特征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胜任力差异主要源于内在特征方面。培训应侧重于加强隐性的、鉴别性的胜任特征,遵循以下原则:

1. 提前掌握辅导员胜任状况。2. 关注鉴别性胜任特征培养。3. 树立协同发展理念。4. 坚持培训课程校本化原则。

(二) 胜任力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综合各高校研究成果,笔者初步构建了一个培训课程体系,见下表:

表1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

项目课程名称课程内容及形式意义

培训准备阶段

培训对象测试问卷调查、访谈校本化课程资源整合方案摸清对象所处职业阶段调查个体胜任力优劣势分析团体组成结构

目标分级培训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编写大纲和培训教材,按基础层、发展层和专家层细分课时,结合本校实际调整课程的比例关系按职业阶段划定重点初级:通识技能与职业认同中级:自我约束与效能感高级:领导、科研创新能力

培训实施阶段

专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媒体知识高职学生特点研究等通识技能技术型事务管理外显型特征技能

职业技能谈心技巧、主题班会技术心理异常识别与干预等反思型思想政治教育外显型特征技能

伦理守则公平公正、尊重学生为学生尽可能提供机会等鉴别性胜任特征培养职业道德教育

动机与价值观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应对职业压力调节与应对等鉴别性胜任特征培养职业生涯发展

评价反馈阶段

内容考核考试、论文等培训效果验证

后期评估撰写培训小结,评价培训目标、教材等形成综合报告作为调整课程计划的依据

辅导员培训课程领域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旨在提出初步方案以就教于方家。课程体系不仅要在顶层设计好横向与纵向的静态结构,还要不断优化动态实施流程,改进相关环节,提高胜任力培训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范晓云,许佳跃.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培训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86-89.

[2]谢小芬.解析高校优秀辅导员的核心特质——基于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实证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5(5):104-107.

[3]刘汉.微课程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培训发展趋势及其实践探索[J].新闻传播,2016(8):70-71.

[4]陈勇,汤小宾.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79-82.

[5]吕素香.基于胜任特征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培养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6(7):92-96.

作者简介:

张洪星,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校本化胜任力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