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

2018-03-23马永莲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打基础的阶段,小学生必须要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在这个阶段没有及时跟上学习进度,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沦为了数学“学困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数学能力的提升。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探究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以期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新课标的推广发展促进了小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但是,部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难点和障碍,影响了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这部分学生被称为数学“学困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具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面对数学课程,引导他们放下心中的恐惧和反感,重新认识数学的魅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模式。

一、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

(一) 数学学习习惯不良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部分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在课堂上会因为贪玩而忽略了教师讲的内容。另外,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导致他们未能够学会数学知识,在完成课后作业时抄袭别人的作业,长此以往形成依赖就会影响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 小学生缺乏志向

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种机械性质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他们不认为这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只是认为这是教师布置下来的任务。这部分学生没有认清学习的本质,缺乏学习的志向,没有主动性、目的性、积极性。

(三) 学困生学习消极怠慢

小学数学学困生碰到数学难点时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抱怨数学太难,从而产生消极怠慢的情绪。学困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精神萎靡,对于数学的学习得过且过,时间久了就会变得麻木了,对数学产生天然的抗拒。

二、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 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困生缺乏数学的学习兴趣,始终提不起来对数学的好感和兴趣。学困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也有不足,如果没有较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在数学的学习中就会很吃力。由于缺乏兴趣,这部分学生只能简单地记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不能挖掘和总结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无法体会到数学深层次的含義和魅力。学困生只能是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长期下来就会对数学的复杂性感到厌烦从而产生恐惧感。

(二) 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了很长的时间,虽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按照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但是应试教育的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还是残留下来。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学困生在面临数学考试时紧张的情绪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恐惧感就会使得他们无法正常发挥,基本的数学知识都有可能会做错。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一直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

(三) 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力度,但是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小学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模式的学科,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不高,那么本身作为学困生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遇到更大的障碍,进而影响他们数学的学习水平。

三、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一) 端正数学学习观念,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探索数学的奥妙,通过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学困生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学习不是为教师学的,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学的。因此,学困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数学学习作为学习成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对待,认真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二) 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依然存在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理科科学,但是数学公式以及解题方法还是需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的记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的数学基本规律,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够融会贯通,准确应用。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提升学困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困生学习的方式。针对失去学习兴趣的学困生,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幽默的方式进行讲解,将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展现给大家,这样不仅可以更容易让大家接受,还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形成自己的记忆。另外,教师可以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小奖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三) 培养师生情感,合理评价学生

学困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在面临学习上的困难时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争取做到师生之间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教师倾听学生的心理感受,了解学生的痛点,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障碍。亲近感是慢慢培养出来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放下戒备心理和恐惧心理,在教师的帮助下敢于直面困难。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分数的高低,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纵向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是复杂的、多样的。教师在帮助学困生完成转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直面数学难点,主动寻找解决方法,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晓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53-54.

[2]杨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5):130.

[3]蔡秀池.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浅析[J].才智,2014(34):187.

作者简介:

马永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城关镇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