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培养

2018-03-23李鹏辉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数学课堂培养

摘要:构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学段的要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建模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经历建模过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模型思想。

关键词:数学课堂;模型思想;培养

模型思想是此次《标准(2011年版)》修订新增的核心概念之一。要让学生接受并掌握这一思想,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了解构建模型的一些简单方式,等熟悉之后,就尝试利用模型去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建模兴趣

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背景,不仅可以带动课堂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用已积累的经验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激发学生建模的兴趣。

例如:教学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一课。为构建“周长”模型时,教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一片树叶,让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再请学生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课本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进而让学生感知封闭图形(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心形、月牙形、五角星等)的周长。从而构建“周长”的模型——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最后,让学生讨论图(1)(2)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

(1)(2)

二、 积极参与活动,经历建模过程

模型思想的建立离不开数学建模活动,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求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例如:教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

上课伊始,老师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的风景图。

师:大家观察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长的一边叫做长,短的一边叫做宽。

师:老师现在想把这张风景图做一个框架,你们来帮老师计算一下我要准备多长的框架条呢?

生2:把这张风景图四条边的长度量出来,再加出它们的总和。

生3: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就可以。

师:请你上来量(结果取整分米)。把你量出来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生3:它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

师:(1)谁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你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合作,还可以4人小组合作。

指名学生上讲台写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谁能把你的计算方法用文字描述出来?

生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生5: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生6: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生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最后,通过学生比较,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简便。

三、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模型思想

通过一个典型问题的解决,带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运用所建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寻找解决的思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数学模型的思想也会随之加深。

例如:教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一课。(例题: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首先让学生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经历探索活动——拼图形。

a. 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摆一行);

b. 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摆两行);

c. 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摆四行)。

d. 思考:为什么不能摆成3行呢?

e. 师:只有这3种拼法吗?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

接着让学生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学习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求周长。

a. 用数格子的方法,直接数出它们的周长。

b. 数出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c. 用表格记录法。

长(分米)1684

宽(分米)124

周长(分米)342016

观察比较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提醒学生,表格式不一定非得画表格,也可以像表格一样上下、左右对齐,就行了,简单明了,做起来速度快。)

然后进行变式拓展:如果用12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宽(分米)123

周长(分米)261614

观察比较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周长最短。

最后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比较发现:在小正方形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成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最短。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模型思想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学习过程中逐渐领悟。

参考文献:

[1]朱晓玲.浅析初中数学“模型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16(82):68.

[2]潘锋明.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27-128.

[3]顾晓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15):57.

[4]鐘瑞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学子(理论版),2015(23):11.

[5]钱士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模型思想培养[J].科普童话,2016(18):41.

作者简介:

李鹏辉,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县南山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数学课堂培养
明暗交织话建模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