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要让学生动起来

2018-03-23曾令滨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中,不仅要靠演算、类比、推理,从而建模,还可以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动手操作

一、 动手操作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形象思维占据绝对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最为深刻的体会莫过于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在小学数学课中,动手操作主要作用如下: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中,数学的算理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对直观模型的操作,充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形式,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活跃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增加体验

俗话说:听一遍不如写一遍,写一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在小学数学课中,适当安排动手操作,能把视觉、触觉都充分调动起来,增强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印象深刻。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正是我们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效果。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搭积木比赛”一课,如果单纯使用讲授,学生根本无法理解,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还是没法形成空间想象,这类课一定要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对实物或教具摆一摆、拼一拼,才能体验到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

3. 提高效率

动手操作需要花较多时间,有些教师对动手操作能提高效率产生疑问。实践证明,同样一节课,设计了动手操作,看似多花了时间,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好,如果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个别学生甚至一知半解。同样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 动手操作的形式

1. 课前体验

课前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动手操作体验。这类操作通常是在课堂中不好完成,或没有条件开展的,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完成,遇到问题还可以让家长帮忙。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的认识》这课时,就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回家用筷子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體的框架,第二天上课带来。因为有学生在家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的体验,第二天的课上的特别顺利。学生对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并且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的长度相等。这些知识学生在课前通过动手操作都已掌握。还知道了正方体也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长相等。这样,我就可以将更多时间用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运用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2. 课中操作

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动手操作主体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建立数学模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饼》一课时,我在课中给每个小组分发了5张彩色卡纸剪成的圆形卡片,让学生把圆形卡片当成饼进行分一分。学生按4人一个小组进行操作,先思考,讨论方案,然后明确分工,谁动手操作,谁记录,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容易明白有三种分法。第一种:先分整张饼,唐僧、悟空、八戒、沙僧每人分得1张,剩下的1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再分得14张饼,这样,每人就分得114张饼,从而引入学习带分数。第二种分法:把每张饼都平均分成4份,每个人就分到5个的14,也就是54张饼,进一步学习假分数。第三种分法:把5张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到54张饼。学生通过对“分饼”的操作,明白了带分数、假分数的产生,对带分数、假分数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时,我就放手让学生按小组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摆一摆,自然就明白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根本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

3. 课后实践

动手操作除了在课堂中实现,有时还要让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这种情况通常是在课堂中没法完成或没有时间动手操作。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图形分类》这课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特征的认识、理解,我布置学生课后用木板订制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加深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认真观察学校大门口的栅栏门,用实物代替图片,“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就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中,适当安排动手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叶美华.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案例分析[J].新课程(上),2015,(06).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1979(01):144.

作者简介:

曾令滨,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新光学校。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