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大展身手”

2018-03-23宋佳音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现状微课策略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使其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运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方式,在科学实验中深开发和巧运用微课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会带来新的活力。

关键词:微课;现状;策略

这是一个“微”行其道的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浸染着我们的生活文化。教育作为文化传播和创造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赶上这股“微”潮流也是顺势而为。放眼教学一线,被教育工作者们熟知而后行的非 “微课”莫属了。

一、 “微课”由来

“微课程”——教师在短時间内把精炼聚焦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用以达成教学目标。随着国内对微课程的本土化研究越发走向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微课”的概念也随之被提出。目前,在这一领域,胡铁生老师的系统研究和实践是最为广泛传播和引用的。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最为常见和使用的是教师运用录屏软件或手机直接拍摄的类似PPT模式的视频型微课,其中涵盖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素材。由此可见,“微课”在某种意义上是适应课堂教学实际也满足广大师生教与学需求的教学过程的子系统。

二、 微课与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现状

科学实验探究环节中整合微课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大领域。之所以说“值得进一步研究”,首先则是由于其自身的属性决定——实验是小学科学两大学习方式之一,要让微课在科学课堂中真正发挥作用则必须将其与实验相整合。微课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运用已有了相关的可考案例,但远没有达到形成系统成熟的研究层面。具体情况如下:在中国知网以“小学科学”和“微课”两个并含主题进行搜索发现,在2014年到2017年间,关于小学科学课程结合微课教学的文献有48篇,其中,有关实验教学的内容则少之又少,不足5篇。

针对前文所述的微课与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现状,结合文献整理以及对一些课例的观摩学习,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略谈谈微课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保障实验的探究性

首先,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和假设进入研究“杠杆是否一定省力,如何才能省力?”的实验探究过程。接下来,学生要开始制订计划,此时,微课可以出场:先简要回顾前两个步骤,随后展示所需的实验材料,学生可以一边观看微课一边熟悉手边的材料,之后停止播放微课,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在师生互动确定实验计划后,再启动微课,厘清实验思路以及提示操作注意点。到此,前三个步骤完成,马上进入动手实验过程,亦即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边操作边记录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摸索和锻炼机会,先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操作,记录以及分析。事实是,几乎每个小组都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有的是操作问题,有的是记录和分析出了问题导致结论不正确。所以,在“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三个步骤中,微课可以通过讲演的方式暴露上述问题,使得学生能够直视自己的问题,然后再次给学生机会动手实验作出修正。接着,就是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表达交流,有时话到嘴边也不太能顺畅表达出来,或是一个小组的学生都是重复一个话题点进行交流。鉴于此,教师可以重新无声播放微课,学生沿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轴线进行汇报交流,激活实验过程的同时提高表达水平。最后,到了“迁移运用”和“反思评价”步骤时,微课可以提前出示一些实验情境型的问题,学生以此来发散思维,巩固新知,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收获。当然,不同的实验内容,微课可以作不同的设计和组织安排,但所起到的作用都要能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使得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经历一个更加立体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2. 适应学生学习风格,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以往,微课常常是教师自导自讲的方式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操作要点进行一板一眼的讲授。这样的微课虽然有了画面感,但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可能并不太适合小学生的学习风格。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来设计更贴合学生认知风格的微课。按照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学习效果可以保留20%。学生用“示范”方式学习,可以记住30%的学习内容。“做中学”,则可以达到75%的学习保有率。科学实验本身就是“做中学”的过程,而微课则可以提供声音、图片和示范,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微课语言和画面的互动性和形象感,增加微课的情境性则更利于学生对学习信息的吸收。依旧以“研究杠杆的秘密”这一探究实验为例,比如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步骤中,微课的语言可以如下组织:“刚才,同学们像一个小小科学家那样围绕杠杆的作用提出了一个个很宝贵的问题,而且大家都很想去解开杠杆是不是一定会省力这个秘密。在未找到答案前,大家作出的假设都有可能是正确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在播放上述话语的同时,微课视频中则出现写有不同问题和假设的PPT,并动态模式表示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几种假设的对比图。此外,如果在合适的时机带学生进入某种情境,譬如杠杆作用的迁移运用部分,微课可以展示一台不平衡的托盘天平,引发学生思考,提出平衡天平的方法,然后微课再演示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平衡天平。

3. 适当开发课外实验,增进学生体验性

其实,科学实验不光是课堂上用配套材料完成的课内实验,还包含了课堂外需要学生自己筹备材料完成的课外实验。但有时客观条件或主观因素问题会导致课外实验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去开发课外实验的微课。只要学生在进行课外实验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语文说明,并经由父母等家长协助用手机摄制即可完成微课。比如,在学习完《杠杆的秘密》后,学生接下去会有一个课外制作小杆秤的实验。第二天,完成的学生会把自制的小杆秤交上来,但他制作的过程是不可见的,这样就少了很多可以分享的东西。如果,利用微课把材料准备,制定方案和制作杆秤和用杆秤称量物品的过程展示出来,那么学生对科学的体验就会焕然一新。

微课已然不是新事物,但其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运用。且由于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方式,在科学实验中深开发和巧运用微课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会带来新的活力。

作者简介:

宋佳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猜你喜欢

现状微课策略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