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夏三大猪病巧防制

2018-03-21刘国信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兽医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肌注断奶猪群

刘国信/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农谚道:“桃花开,猪病来”,“蒜薹上街,猪要发灾”。春夏之交,乍暖还寒,气温多变,很多在冬季无法孽生繁殖的病原微生物此时逐渐活跃起来,而猪群在越冬之后,其免疫力和抗病力有所下降,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造成诸多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春季是猪病防控的关键季节之一,做好相关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春末夏初部分常见多发猪病的防制措施介绍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

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该类疾病在各养猪场流行愈来愈严重,并呈现混合感染趋势。

该类猪病都有在冬末春初多发的特点,尤其是12月至翌年4月,往往是高发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在猪群中如有一头发病,数日内可迅速蔓延全群,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死亡率越高,哺乳仔猪发病,常会造成大批死亡。

(一)临床症状

初发病猪群,潜伏期通常为1~3d,感染后很快传遍整个猪群,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度死亡为特征。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继而呕吐,发生频繁水样腹泻,随后病猪极度口渴,并迅速出现脱水、消瘦症状,且日龄越小,症状越重,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一般10日龄仔猪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病愈仔猪往往生长受阻,体质虚弱。

(二)防制措施

1.强化综合免疫,提高健康水平。在流行前抓好早期预防,每年冬季应全群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一般断奶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每头注射1个剂量,母猪每头注射2个剂量,未断奶仔猪每头注射2个剂量。经产母猪一般在产前一个月接种,断奶仔猪在断奶后10~15 d接种。接种部位以后海穴效果为好。

2.严格饲养管理,改善养殖条件。在早春乍暖还寒季节,要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保证猪舍清洁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日常要给猪群提供充足的饮水,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以增强抗病力。

3.注意消毒灭源,严防外疫传入。搞好日常消毒,经常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尤其对产房要交替使用广谱消毒药严格消毒,同时注意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猪只。当猪群发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并对猪舍、环境、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切断传染源。

4.针对性进行保健预防和对症治疗。根据临床诊疗实践,推荐应用以下药物保健预防和治疗方案:(1)从10月至翌年4月,母猪群在饲料中添加肠泰和绿益态,可调节肠道微生态,促进益生菌生长,减少病原菌繁殖,预防腹泻,控制死胎弱仔,提高产仔成活率,促进母仔健壮;(2)母猪产后在饲料中添加万乳康和并可清,可有效预防母猪产后感染,促进子宫复原,增加泌乳,保证乳汁质量,并通过母乳防治仔猪腹泻、传染性胃肠炎、黄白痢等病;(3)新生仔猪于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肌注康特康三针保健全面预防;仔猪断奶前3 d,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或倍康肽,同时饮用绿益态,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防止因断奶可能发生的各种应激而诱发的腹泻及其它疫病;(4)对症采用抗生素、强心补液疗法,以缓解饥饿、脱水和酸中毒以及继发感染。对大群猪可给予口服补液盐让其自由饮用,也可内服葡萄糖甘氨酸电解质溶液,以最大限度地缓减饥饿、脱水和体重减轻;(5)全群用药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和少量收敛剂以及肠道调节剂,如菲利平+立克常安+肠泰,连用10~15 d。对重症混合感染猪在口服补液盐的基础上,可肌注痢诺星注射液,同时口服香葛止痢散,可取得良好效果。

二、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感冒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气温骤变是暴发诱因,在天气多变的早春及寒冷的冬季最易发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该病病死率不高,但由于具有发病急骤、传播快速的特点,往往因防治不及时或误治而造成大范围扩散,甚至造成地方性流行。

(一)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短时间内往往会造成全群感染。病初体温高达40℃~41.5℃,精神迟钝,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挤堆在一起,不愿活动;眼结膜充血,眼分泌物增多;病猪呼吸急促,阵发性咳嗽,鼻孔有清亮或粘性分泌物,有的可见腹式呼吸;个别病猪有肌肉与关节疼痛表现,触摸时敏感,行走无力,同时粪便干结,无尿或尿少,尿液呈深黄色。

病情较轻者,如无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一般都能耐过,多数可于6~7 d后康复;妊娠母猪感染时易造成流产、早产;初生仔猪因母猪发病缺奶和受感染,常可造成整窝死亡。

(二)防制措施

猪群饲养密度过大,温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仔猪转群、运输等应激反应,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在冬春季节除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坚持通风换气外;要在前期适时做好保健预防工作。

1.选择有效疫苗,对预防猪流感最关键。目前在已研制的猪流感疫苗中,技术最成熟并用于生产的主要是H1NI型和H3N2亚型单价或双价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建议在夏末秋初开始接种疫苗,一般接种2 次,每次间隔1 个月;为确保免疫效果,在注射疫苗前后10d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以促进免疫应答,提高抗体水平。

2.强化保健预防,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冬春季节在饲料中加入0.4%的复合多维、0.5%的小苏打和0.2%的VC,可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有效缓解应激反应;母猪产前和产后7 d,在饲料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5%治嗽静+绿益态,可预防乳房炎、子宫炎等产后疾病以及继发和并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病。

3.根据临床表现,实施对症治疗。(1)对持续高热、食欲废绝、挤堆怕冷、咳嗽气喘、粪便干结等病情严重的患猪,上午用附优特乐(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福安辛(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病毒灵注射液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3 d;下午用双黄连+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3~5 d;咳嗽气喘严重者肌注1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2次;对经过2~3 d治疗后精神极度沉郁、症状仍然严重的患猪,为防止心力衰竭,可加注樟脑磺酸钠注射液,必要时还可静脉滴注葡萄糖+VC+VB1等能量合剂,以强心补液,促进体力恢复;

(2)对于发热较轻、鼻流清涕、咳嗽轻微、食欲减退的患猪分别肌注康特康+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5 d;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并清银翘散混饲,在饮水中添加VC可溶性粉剂,让猪自由饮用,连用5 d;对于粪便较稀薄的患猪,还可肌注痢诺星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3 d。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饮水充足,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促进排毒,有利病猪康复。

三、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生率不断上升,同时由于猪瘟、蓝耳病等病毒性隐性感染在猪群中持续存在,严重破坏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猪场伪狂犬病延绵不断,难以根除,给养猪业带来很大影响。

该病有在春季产仔旺季多发的特点,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首先发生,发病率高达100%。病猪、带毒猪和带毒的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带毒猪在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康复猪能长时期通过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病毒,易感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传染,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本病。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在猪场中可通过猪多次传代,使毒力增强,患病母猪可以经乳汁传给仔猪,引起本病的暴发流行。

(一)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的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1℃~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大量流涎,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症状,且病情极为严重,常造成大批死亡;断奶前后的仔猪主要为呼吸道症状;成年猪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即使表现症状也极为轻微,一般多于4~8 d后康复;母猪感染后常能引起繁殖障碍,造成不育、流产或死胎,公猪可引起睾丸鞘膜炎,使种用性能降低。

(二)防制措施

伪狂犬病是当前困扰猪场的主要病毒性疫病,管理不好的猪场蓝耳病也会长期存在,使症状往往由典型转为慢性经过,给治疗带来难度。因此,平时要坚持做好基础免疫工作,提高抗体水平;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并果断淘汰带毒猪,以净化猪群,控制持续感染。

1.坚持自繁自养,把好检疫关。从其他猪场引种,必须把好检疫关;引进后要隔离饲养,配种时最好采用人工方法。

2.坚持基础免疫,及时强化补免。猪伪狂犬病免疫,种公猪和母猪每年接种3~4次,每次肌注1~2头份;后备公母猪在进入猪群时间隔3周免疫两次,每次肌注1~2头份;仔猪3日龄滴鼻0.5头份、5周龄和12周龄分别肌注1头份;同时,还要根据抗体检测情况,及时做好补免工作。

3.定期预防保健,增强抵抗力。春季产仔旺季,在母猪饲料中添加“优乐欣”+比龙精点+比龙瘟清,每月连用7~10 d,可显著提高母猪健康水平,防止隐性病毒侵袭,提高产仔成活率;对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可在饲料中添加治嗽静+绿益态,连用5~7 d,以抑制蓝耳病病毒复制,预防蓝耳病与伪狂犬病混感。

4.发病后紧急接种,对症治疗。发病后要紧急接种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2头份,每天1次,连用2~3 d;同时肌注黄芪多糖,用量为每公斤体重0.2 ml;为控制呼吸道继发感染,可肌注2.5%头孢喹肟注射液,用量为每公斤体重0.1 ml,每天1次,连用3~5 d。

猜你喜欢

肌注断奶猪群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