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我国自由贸易港破土之年

2018-03-20

大陆桥视野·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港区离岸跨境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正在陆续推出,以推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十九大之后,自贸港成各地热议焦点,相关部门多次提及自贸港的建设,多个重磅开放文件相继出台,争创自由贸易港已被多地列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新目标,2018年有望成为我国自由贸易港破土之年。

自贸港介绍

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人员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一个特殊经济功能区,是自贸区的升级版。上述定义明确了自贸港的三个特征: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

自由贸易港概念的提出

2017年2月13日,上海口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在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部分区域,对标新加坡、迪拜等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自贸区或自由港区,实施新的监管政策和机制,建设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港区。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一提法被理解为自贸试验区的一大升级,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此后,多个自贸区也积极表态,提到要建设各自区域的自贸港区,积极推进自贸区3.0版本升级。

我国自贸港发展情况

2018年以来,商务部、交通部等相关部门多次提出推进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同时也出台多个重磅开放政策,为进一步开放拉开大幕,加大自贸区的政策试验力度。十九大以后,多地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将高标准推动全面开放、打造开放平台列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上海、浙江、四川、上海、河南等十余个省份竞逐自由贸易港。

在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自由贸易港”的表述有着微妙不同。比如,上海已经将自由贸易港区划定为“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广东和天津的措辞是“探索建设”、“申报建设”,浙江定下了“未来五年将全力争取自由贸易港落地浙江”的目标,安徽则表示“主动跟进融入”。不同的措辞背后体现的是各地对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的不同考量,以及对自身综合发展状况的研判。以下是各地区自贸港的的推进情况。

自贸港的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自贸区及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虽然都是起步于上海,但先行先试以后,模式都将得到复制推广,服务于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从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再加上“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不断开放的格局为企业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

1.自由贸易港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在这项宏大的变革试验中,基于航运、贸易及金融方面的革新与尝试,必将给自由贸易港区内的企业带来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将为自由贸易港区外乃至全国的企业带来新的机会。

首先,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将主要体现在“一线”放开的力度上。

在自贸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更先进的信息化监管措施,对接更高水平的国际化标准,营造一种高效的“境内离岸”环境,形成国际航运及贸易的新高地。原来的自贸区,虽然也是一线放开,也豁免了关税,但区内货物流动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监管,并不能实现完全自由的转口贸易。而未来的自由贸易港,将最大限度地在港区内实现货物的自由流动,乃至取消在港区内的货物贸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地简化一线申报手续,实现不报关、不完税、转口贸易不受限,以此促进货物贸易的进一步便利化。

对我国贸易型企业来说,由于中国自身对大宗商品有着巨大的需求,未来自由贸易港的设立,将带来前所未有的贸易便利化。如果再考虑到上海等自由贸易港在国际航线上的区位优势,未来自由贸易港将有可能成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进而发展成为能覆盖全球的国际性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由此,国内相关贸易企业可以借助自由贸易港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业务升级。

其次,自由贸易港建设将推动物流行业向深度发展。

目前,上海自贸区港口的主要物流业务还是以船务、货代、报关等传统类业务为主,随着自由贸易港开放程度的提高,集装箱物流等增值服务有望得到大幅提升。未来,如果在港区“境内关外”相对宽松的海关监管政策下,在自由贸易港内国外集装箱货物能够便利中转,实现国际物流的中转自由,国际中转集拼和二次集拼等业务的开展,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性。这样将在整体上提高自由贸易港商贸功能的升级,也会给我国物流企业开展国际物流配送、采购、制造加工,以及国际物流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业务带来机会。

再次,港口离不开船舶,未来自由贸易港也会给我国的船舶、航运等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借着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条件,如通过推出“船东不受外资股东比例限制”等便利措施,相关企业可以发展国际船舶登记、船舶融资,促进外挂船舶回归,并借此推动相关的航运保险、船舶检修等航运服务产业链的发展。

由此可见,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和实现,将给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物流、航运和船舶等行业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自由贸易港为金融业带来新契机

除货物的自由流通之外,未来的自由贸易港还将为资本、资金的自由流动提供更大的便利。此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自由贸易港形成境内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也值得期待。

在此基础上,借助进一步的“一线放开”,自由贸易港未来还可形成“境内关外”的对外投融资中心,并可结合自由贸易港在货物贸易、航运船舶、大宗商品等方面的特点,发展贸易金融更为强大的金融产品体系,包括福费廷、融资租赁、船舶飞机融资等金融细分领域。而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必将反过来促进自由贸易港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所以,自由贸易港将在资金流动便利化、离岸人民币、贸易金融和跨境投融资四个方面,为银行带来发展契机。

首先,自由贸易港金融服务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项下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可以很好地对接。

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跨境清算基础设施的建设,跨境支付将进一步便利化,形成资金沉淀,并最终形成一个有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在自由贸易港内,企业可以享受接近国际标准的本外币跨境支付,银行则可以借助便捷的跨境支付,更好地服务客户,并通过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池等增值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其次,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将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由此会带来贸易金融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新的贸易金融业务发展来源,配套的国际信用证、国际托收,乃至区块链下的新型贸易融资业务,都将有机会得到较快发展。相关衍生而来的国际福费廷业务也会得到新的发展动能,福费廷二级市场将有望更加活跃。和航运、物流业相关的国际融资租赁业务,以及相对更为专业的船舶融资、飞机融资等业务,都将迎来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再次,未来在自由贸易港还有可能形成一个境内的“离岸”融资中心。

这样一来,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就能更好地利用自由贸易港这一国际融资中心,通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未来的跨境融资,不但可以通过向银行借贷(间接融资),如通过国际银团贷款、跨境双边贷款等实现,还可以通过海外发债(直接融资)实现。

也就是说,自由贸易港一旦建成,就可以借助其离岸特性,成为境内的“海外”融资中心。从直接融资的发展来看,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建设“国际板”,这样能吸引国内、周边及国际企业在自由贸易港内的证券交易所IPO,进而挂牌上市。

上述离岸国际融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将为参与其间的银行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不管是直接参与给企业发放贷款,还是参与国际银团贷款的一级或二级市场,都能给银行的资产配置提供新的选择。而投资银行及证券公司,则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港内的金融市场,为发债及发行股票的企业提供咨询和支持业务,获得丰厚的回报。

最后,在跨境投资方面,无论是海外对国内的投资,还是国内的海外投资,在自由贸易港之下,都将有望得到一个新的境内“离岸”集散地。

类似香港的“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債券通”等业务,也将在自由贸易港二线有限开放之时试水,形成自由贸易港的“股票通”和“债券通”。此类业务的发展,将会给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的托管业务、经纪业务等投资派生业务。

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未来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必将会继续加速,自由贸易港就可以在其中发挥“跳板”作用,在资金筹集、项目配对、风险管理及专业支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中国国际商会)

猜你喜欢

港区离岸跨境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当心!离岸流来袭!
关于建立港口危险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探索
广州港集装箱码头运输格局研究
湖北省水运口岸即将新增5个对外开放点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