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IP语音通信中的抗抖动技术

2018-03-20韩文峰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话音静音接收端

韩文峰

(东北空管局,沈阳 110043)

在现有通信手段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即为语音通信。相比于传统语音通信系统,VoIP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更好的保密性,集成易于实现,且成本低,能够与复杂环境良好的适应,使通信便捷的、灵活的实现,应用前景十分广阔。VoIP系统中,抖动为重要参数,可直接影响语音通信质量,关系着接收端是否可以真实的再现传输的语音,因此,要想保证语音通信质量,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抗抖动。

1 抖动对IP语音通信的影响

语音传送利用IP网络进行时,传送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抖动即为影响因素中一个主要的。原本,语音为连续信号,不过,传送过程中,主机A会以分组的方式向主机B传送语音数据,由于采取了不同的分组传输路径,而且每个路径不具备相同的长短及数据流量,导致每组数据在不同的时间达到接收端,接收端回放语音时,时断时续,此种现象就是抖动。因抖动现象的存在,使间断问题出现在接收端解码的语音信号中,造成语音失真,这不仅降低语音通信质量,而且语音信息的准确传递也受到极大影响。

2 IP语言通信中的抗抖动技术

2.1 自适应缓冲算法的设计

VoIP是一种语音传输技术,以网络技术为建立基础,具备数字化及分组化的特征,其基本原理如下:压缩编码及打包模拟语音信号时,利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再通过IP网络,向接收端传送语音包,数字处理再次进行后,接收端以相应终端播放语音,实现语音通信。

语音通信中,一段语音既包含话音段,也包含静音段,二者交替组成,丢包现象若出现在语音段,传输语音质量会被损伤,但如果发生在静音段,基本不会影响语音质量[1]。因此,为将接收的语音质量提高,需将缓冲播放设置在语音段。本文为实现此种目的,在E-Model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抗抖动自适应缓冲算法,旨在通过将E-Model联系最终用户的感知语音质量,把缓冲控制机制找出,使用户感知高质量的语音。为让复杂程度降低,算法以固定值来表示同一话音段内的缓冲区大小,而话音段不同时,自适应调整缓冲区大小。

按照基于E-Model的抗抖动自适应缓冲算法流程,设定播放延时为PD、语言包延时的统计分布函数为FD(d)、丢包率L和语音质量因子R随PD变化的函数分别为L(PD)、R(PD)。具体算法流程如下[2]:第一,预测及更新延时分布FD(d),对于PD,算法会先进行初始值的设定,新语音包接收后,算法会记录该语音包RTP头中的延时信息,延时数据统计总数为n(取值为1000)个,随着不断地传送来新包,会逐渐的丢弃最旧包的延时数据,并增加进新包的延时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即可进行延时分布FD(d)的预测;第二,预测L(PD),新语音包接收后,更新延时数据过程中,会不断的改变FD(d)的预测参数,算法检测语音段及静音段时,采用的技术为VAD技术,在一个静音段内,出现下一个话音段前,丢包率利用FD(d)预测;第三,引入E-Model,E-Model引入后,利用93.2减去设备损伤因子、延时损伤因子后,差值即为语音质量因子R,要想获得最佳的语音质量,需要获得最大的R值,也就是说,设备损伤因子与延时损伤因子的和要达到最小;第四,找到最佳PD值,获得最小的设备损伤因子及延时损伤因子和情况下,PD值即为最佳的播放延时;第五,设置新话音段缓冲时间,最佳播放延时获得后,就能够进行新话音段缓冲时间的设置。

2.2 实验分析

本文设计实验时,除提出算法外,还选择了3种目前常用的自适应缓冲算法,分别为指数平均缓冲算法、尖峰检测缓冲算法、基于MOS的缓冲算法;实验网络环境共3种,分别为局域网、ADSL/2M网络、移动GPRS接入网络。实验过程中,跟踪4种算法的RTP语音包延时信息,并将缓冲播放时间计算出来。实验结果显示,在前两种网络环境中,这4种算法都具有比较高的MOS分,处于3.50~3.82、3.35~3.94之间,其中,MOS值最高的均为基于MOS的缓冲算法,本文提出算法MOS分略低,该结果出现的原因为前两种网络环境都具有比较小的抖动,并不能完全的体现出提出算法的优势;在第三种网络环境中,具有比较大的抖动及延时,此时,提出算法的MOS分为3.05,而其他3种算法的MOS分分别为2.24、2.38、2.53,都比较低,提出算法仍然具有较高的MOS分的原因为其控制语音质量时采用E-Model,而E-Model可对语音传输质量更加精确的评估,使计算出来的播放延时值更为适合,继而有效的保证语音传输质量。

3 结束语

IP语音通信过程中,抖动现象的存在会使传输语音质量显著降低,影响语音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对此,本文在E-Model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抗抖动自适应缓冲算法,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抗抖动性能,能够明显的提高语音传输质量。

猜你喜欢

话音静音接收端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光通信接收端优化策略
静音轮胎、静音轮胎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沥青路面降噪原理及其静音化设计
顶管接收端脱壳及混凝土浇筑关键技术
基于多接收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优化研究
静音车厢正式上线, 能制服熊孩子和外放族吗?
酸槽内钢带位置测量传感器
话音叠加中实时混音算法的FPGA实现
为静音超市点赞
IP语音报头压缩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