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集合与分类”数学模块的“学”与“教”

2018-03-19徐祖云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2期
关键词:玩法卡片分类

徐祖云

情境一:

早操活动结束后,一个孩子突然跑过来说:“老师,明天的早操游戏‘贴烧饼可以让男孩当‘锅,女孩当‘烧饼吗?”

情境二:

中午午睡前,值日生像日常一样在走廊上摆放同伴的鞋子,其中一位值日生突然说:“大宝,你摆红色的鞋子,我来摆黑色的鞋子,好吧?”

我们从两个简短的小案例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核心经验中提到的“集合和分类”的内容,那什么是“集合与分类”?对于大多说的教师而言,可能并不完全地理解其概念,但我们都知道集合是幼儿思考与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系统的基础,是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幼儿在清楚了集合概念的同时也基本上就会进行分类。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先明晰什么是集合?什么是分类?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特征的事物的总体,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把同类事物归放在一起,如:苹果、橘子、香蕉归在一起,称为水果;把汽车、飞机、轮船归在一起,称为交通工具等等。分类是指将一组事物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并进行归类的过程。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应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规律和特点,选用与幼儿认知发展相适应的学习内容来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可以创设和分类模块核心经验相关的学习内容,分类模块如何在区域游戏中有所体现?游戏材料的提供和玩法是否与数学分类模块核心经验知识相符合?幼儿在游戏中可以积累哪些数学方面的分类经验?在数学分类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提高幼儿数学区角活动中的学习效果?带着这些思考,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尝试投放了一些相关的操作材料并创设了游戏“动物大联欢”,下面我将通过这个游戏和大家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一、游戏玩法的设定要符合数学核心经验的相关知识

“动物大联欢”的游戏玩法是:棋盘中有很多的动物,幼儿游戏之前与同伴共同商议游戏规则。游戏开始,可以先将棋盘中是十二生肖动物的图片找到,幼儿轮流开始掷骰子走棋,棋子走到十二生肖动物处可获得再一次掷骰子机会,普通动物无特权,最先走到终点的玩家为胜利者;也可以将动物按照生活场地进行区分,走到水中活动的动物处休息一回合,陆地上活动的动物没有特权,天空中活动的动物可以有再一次掷骰子机会,最先走到终点的玩家为胜利者。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通过相互商量游戏玩法进行游戏,首先要先完成对生肖动物和普通动物的区分,还可以将动物按照生活区域的不同进行区分,这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十二生肖动物的知识幼儿掌握多少?如果幼儿都已经掌握,这个游戏的难度较低,教育性就不能充分展现,那么幼儿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数学区角游戏是一种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及操作材料,让幼儿以个别或以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主动操作,探究学习,以感知、累积、修正和表达经验,获取相应知识,并在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而极有价值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性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与集体活动相比,他们会享有更多的自主权。数学活动的内容、时间、节奏、顺序以及活动的伙伴、规则等都可由幼儿自己决定或与同伴商量、协调,这种充分的自由和开放为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良性的条件和保障,能够促进幼儿在摆弄与操作、探索与发现、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二、游戏中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动物的知识经验累积不够,达不到预期的游戏效果和知识累积。于是,我们将游戏进行再次调整,保留十二生肖动物,但增加相邻数的知识,当幼儿走到十二生肖动物处可以选取与该生肖序数相同的一张相邻数卡片,但是卡片内容投入过多,内容不清晰,如幼儿对跳到第四个和前进四步容易混淆。游戏的再次调整,教师虽然考虑到了游戏的难度和可操作性,但却又忽略了材料的选择和投放是否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的幼儿所需的数学操作材料是不同的。如:认识动物并进行分类,到了大班年龄阶段应该不是单纯地按照动物的外部特征来进行分类,而是可以按照动物的其他属性进行分类。调整的游戏加入了相邻数,虽与大班幼儿现阶段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相融合,但在幼儿没有完全了解和认识动物的情况下,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不能随意选择和投放与年龄特点不相符合的数学材料。

一位心理學家说过“多变,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所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样,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在幼儿进行各种不同的区域游戏时,幼儿更多地愿意遵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区角活动。多种多样的数学材料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显得生动活泼些,教师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多变的数学材料。如按物体特征分类活动时,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大小不同的或者是形状不同的材料,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游戏中熟悉便于操作的材料才能调动幼儿的游戏积极性

幼儿在进行数学活动时需要感知丰富的、熟悉的和便于操作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大量的数学材料是满足幼儿学习的前提。幼儿通过大量的玩教具材料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体验物体的形状、数量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数学游戏活动中,幼儿与材料发生互动,能够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促进幼儿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所以教师第三次调整游戏的内容和投放的材料,这次游戏玩法是:游戏谁先开始和棋子的颜色由幼儿自己决定,先开始的幼儿需要将十二生肖的卡片随机排放在棋格上的任意位置,剩下的空棋格将由其他动物卡片填满,然后孩子们轮流掷色子走棋。棋子如果走到十二生肖的卡片时,就可以将卡片取走,并根据生肖动物的某种属性在其他动物卡片中寻找出相同属性的卡片拿走,继续游戏,先到终点者获胜。这里呢,谁取走生肖卡片呢,谁就需要拿取和自己色子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空棋格上,表示占点,后面走棋的幼儿如果正好走到对方占点的棋格,就要给对方一张动物卡片。最后游戏结束,两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拿到卡片数量多少来决定下一轮游戏中十二生肖的位置由谁来摆放。游戏材料的调整,动物卡片和十二生肖卡片的明显区分,图片的自主选择摆放,大大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游戏玩法的调整,让幼儿更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是在玩关于数学哪方面的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协商调整游戏规则,更好地体现了游戏玩法的多样性,幼儿乐此不疲……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过后,有的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十二生肖动物和普通动物的游戏规则了,主动提出想用自定义属性的动物卡片与十二生肖卡片进行替换。这对于幼儿来说会是更难的挑战,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将会继续做幼儿游戏的引导者、支持者。

猜你喜欢

玩法卡片分类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零跑的新玩法
一张卡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创意玩法
TPP的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