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元帝砍献言大臣”考场作文佳作选评

2018-03-19王平余正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王平泛舟学识

王平 余正

【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南朝梁元帝一日雅兴大发,与诸位大臣一起游山逛水。当大家尽兴泛舟在烟雨朦胧的湖上时,一位大臣献言梁元帝:“烟波浩渺,圣上亲临盛会,自有‘帝子降兮北渚!”梁元帝冷笑不已:“这是屈原的《九歌》里面的一句吧?下一句就是‘目眇眇兮愁予,你莫不是借此笑话朕的眼睛吧?”当即下令砍了这个可怜大臣的头。原来,梁元帝是一个独眼龙。

你对这则故事中大臣的言行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句诗引发的惨案

◎陈丽君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高二(1)班

本是悠然自在、一片和谐的君臣同游,只因大臣的一句诗便落得悲剧收场,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古人诚不我欺,伴君如伴虎!在感叹梁元帝的喜怒无常和生性多疑的同时,我也不禁深思起这位大臣言行的不妥之处。

首先,究其根本,这位大臣在与君泛舟江上时,吟出“帝子降兮北渚”的根本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溜须拍马罢了——借屈原《九歌》中的诗句来彰显梁元帝的尊贵,却不小心拍在了马腿之上,才招致杀身之祸。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近些年来社会上引人热议的拍领导或是上级马屁的现象,许多人为了升职加薪,曲意迎合领导的喜好,给领导送礼,对领导无底线地阿谀奉承,殊不知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领导的厌恶。相比把心思放在溜须拍马这些邪门歪道上,努力工作才是正途。

其次,从某些层面上来说,这位大臣之所以在此时吟诗,是因为他想在皇帝面前卖弄自己的学识,却偏偏在视力有缺陷还掌握着天下之人生杀大权的梁元帝面前说出了“目眇眇兮愁予”的上句,令人如何不多想?这位大臣的下场也在告诫我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很多,但万万不可在不合时宜之际展示自我。

再次,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也在这件事中体现得一览无余。恐怕他至死都不愿相信,自己竟仅仅是因一句诗而失了大好前程,乃至性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因为欠缺考虑而说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不已的话来。与其事后后悔,倒不如把握当下,三思而后行。

最后,这位大臣的无知也是让他断送性命的一大原因。一心为了取悦梁元帝的他只知“帝子降兮北渚”,却竟不知下一句“目眇眇兮愁予”!想必许多人都曾做出过这种露怯的事来,虽不至于像他一样招致杀身之祸,却也成了他人的笑柄。孔子曾言:“知之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知不可怕,无知却不自知之人才可怕!

这场因一句诗引发的惨案,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这位大臣的言与行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做好自己,不要曲意迎合他人,不要在不合时宜之际一味展示自己,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了解明白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是帮助我们避免像这位大臣一样自食苦果的良方。

得分:38

点评

此文抓住题干布置的任务,紧扣大臣的言行,就事论理,直指大臣此言此行为溜须拍马、卖弄学识,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实在是无知而不自知的典型。能够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理,连缀思绪,层层呈现,思路清晰。观点正确且不乏深度,如“展示自己的舞台很多,但万万不可在不合时宜之际展示自我”“无知不可怕,无知却不自知之人才可怕”等,能引人深思,激起共鸣。作者能够深入思考事件,因而其文章观点表达流畅,言而有物,颇见文采。

(点评教师:王平)

猜你喜欢

王平泛舟学识
天下
阴差阳错
耍脸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记冬日泛舟于佩河之上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李学明作品
咱去机场接个人
咱去机场接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