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效果评价研究

2018-03-19张杰吴雪华

关键词:应用型研究生体系

张杰,吴雪华

从推行研究生教育开始,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学徒式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无差异化的学徒式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差异化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联合高校开始着手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扩大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1]。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既有利于优化研究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又便于研究生通过实践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智库支持必不可少的路径。

目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还处于摸索实践阶段,存在较多缺陷。为了更好地优化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确保培养效果,势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效果评价体系,对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测评估。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侧重于对应用型研究生在课题中的攻坚能力与知识转换能力的考察,因此,无法采用阶段性考试的方法进行检测。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过程中,不同的应用型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而面对不同的方法无法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评价体系无法精确地考察应用型研究生面对问题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2]。随着大众教育的普及,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众多的求职者,企业需要精准的评价体系来选拔适合的人才。因此,应分析现行研究生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的不足,结合社会需求与高校改革目标,制定一套完整的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一、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急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深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高校培养出的研究生虽然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既有利于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又能结合企业资源重点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端人才。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意义。

(一)全面增强应用型研究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在以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只一味地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的辅助,专业知识难以理解与记忆,导致大部分研究生不能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遇到现实问题无法快速应对[3]。他们不得不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通过不断的项目积累来重新领会专业知识。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应用型研究生需要到企业进行实践。利用高校与企业的双方资源进行联合培养,让应用型研究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所学知识的专业度。在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模式下,应用型研究生的专业程度和自身理论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多角度提升应用型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

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有助于应用型研究生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紧跟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潮流,根据社会需求提升自身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端行业、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此外,应用型研究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开阔自身眼界,积累社会经验,并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迅速进入状态。同时,还可以提升应用型研究生的心理承受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进而多角度提升应用型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既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应用型研究生自身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全方位提高应用型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由高校牵头,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明确应用型研究生需要具备的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有针对性地与企业合作,发挥企业应有的作用。应用型研究生在进入企业培养时,企业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在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模式下,必须坚持“人才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应用型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四)有效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

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模式结合了高校的理论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既能提高应用型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发掘适合企业的人才;既有利于培养企业的适用性人才,又有利于科技知识成果的转化,还可以带动区域内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顺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符合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有利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4]。

二、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

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应用型研究生在掌握较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具有能根据现实问题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思维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单纯依靠学习就可以获得的,更重要的是依靠实践与锻炼。但是,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是学生在教室内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5]。总的来说,我国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较少,导致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一味害怕犯错,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积极性降低。

(二)企业实践内容较为落后

近年来,随着大众教育的普及,应用型研究生的教学规模也逐渐扩大,但由于师资匮乏且教学经费跟不上应用型研究生数量的增长,导致许多高校的实验器材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研究需要。高校将社会实践经费用于教学,应用型研究生的企业社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得不到重视,存在应用型研究生进入企业实践后校内导师不管、在校培养阶段企业不管的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应用型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加强能力培养也越来越受重视。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计划应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注重应用型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高校重视招生规模,忽视了培养方案的调整,进行无差异化、集散式培养,经费方面大幅削减,教学环节极为精简,特别是企业社会实践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设备过于陈旧,方法过于老套,试验产品跟不上潮流,没有任何运用价值,导致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缺乏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缺乏培养效果评价体系不仅严重影响了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的推进。对实践单位而言,没有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的监督,实践单位的积极性较低,所提供的创新项目较少,最终导致实践单位不会过多地关心和投入,缺少相应的实践指导,这不利于应用型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对高校而言,没有培养效果评价体系,高校就缺少与实践单位的交流与联系,双方合作停留于表面,这不利于应用型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效果评价改革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效果评价还停留在考核研究生的学科成绩、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上。相较于应用型研究生而言,这种考核办法与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培养效果评价应集中体现在应用型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所表现出的创新思路等方面。因此,结合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提出了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效果评价的改革建议。

(一)利用企业技术职称测评标准

应用型研究生的综合成绩与学位的评定,必须根据应用型研究生在企业中产生的科研价值与经济效益进行评判。因此,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效果评价可以利用企业技术职称评测标准,如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效果评价体系可参考发明专利的数量、新产品的数量与利润、研发产品的质量与社会效益等核心指标[6]。利用企业技术职称测评标准,既可以增强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的透明度与可操作性,又能够达到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二)考核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论文采用特殊标准

应用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别,因此,应区别对待二者学位论文的要求,要建立适用于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考核体系,而不是一味地采用统一的学位论文评判标准。高校应重新制定各领域应用型研究生的学位评判标准以及学位论文的基础要求,组织不同学科的学位委员会与相应行业专家结合学科的精细化培养目标,完善不同学科对学位论文形式的不同基础要求和测评指标,重点突出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对社会的使用价值与创新之处,使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论文能够为企业实践所用,解决企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实际问题[7]。

(三)建立矩阵式考核框架体系

针对企业实践、论文选题、论文形式、论文开题、期中考核、论文写作、论文答辩、成果展示等高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环节,建立矩阵式考核框架体系[8]。矩阵式考核框架体系增强了高校与企业的互动,实现了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的共同监督与管理。矩阵式考核框架体系的突出优点为:一是增强了高校与企业的横向互动,在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企业的优势;二是在高校与企业协调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不仅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实践案例,也可以提高企业技术人才的理论水平,有助于增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四、结语

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进行改革的一大趋势,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高校应制定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培养效果评价体系,使应用型研究生教学质量符合培养目标。国家应赋予高校一定的自主培养权利,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组织教育部门进行实地检查和教学评估。高校应利用优秀的校友资源,寻找适合的实践基地,建立符合标准的实践实习环境,选聘具有较高水平的校外导师,以企业创新生产、技术革新为实践目标,为企业解决难题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1]李安萍,陈若愚.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1(1).

[2]李瑞峰,吴铭方,祁凯,等.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用型人才培养业绩评价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

[3]石跃祥,陶志平.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探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

[4]李安萍,陈智栋,潘剑波,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

[5]朱静娜.论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理论,2016(7).

[6]朱静娜.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与职场工作的关系[J].学理论,2014(36).

[7]张翔,蒋军成,巩建鸣.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8]张季如,陈伟,胡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

猜你喜欢

应用型研究生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