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对策研究
——以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为例

2018-03-19

关键词:晋江文化遗产历史

吴 扬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压缩,原有的城市机理被破坏,原住民的生活被迫打乱。处理好城市化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协调政府、居民和开发商等群体间的利益和诉求,成为当下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城市服务于“人”的本质,突显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城市的灵魂。从公共管理角度看,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物品特性决定了它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介入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笔者以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为例,分析街区改造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探索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保护的长效机制[1]。

一、研究现状

黄勇等人根据国内外历史街区“单体建筑—历史街区—区域环境—城市历史保护区”的发展过程,将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历程分为萌芽、初步发展与全面深入3个阶段,并将保护历史街区规划的核心问题概括为保护更新理论、风貌整治、活力复兴、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及旅游开发6个问题[2]。陈俊将国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可借鉴经验概括为强化政府的保护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法律体系;鼓励非营利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加大政府投资促进投资多元化[3]。阮仪三等人将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的主要模式概括为上海“新天地”模式、桐乡“乌镇”模式、北京“南池子”模式、苏州“桐芳巷”模式和福州“三坊七巷”模式[4]。黄晓晓认为,在古镇保护和开发中政府要明确职能定位,构建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管机制,同时积极建立配套的支持保障体系[5]。

二、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概况

(一)概况

五店市地处晋江城市中心区,改造前是典型的城中村,是晋江城区仅存的古村落。2010年,晋江启动梅岭组团改造工程,市委、市政府划出126亩地作为民俗文化保护区,在2011年正式命名为“五店市传统街区”。街区由“皇宫起”红砖古厝、“番仔楼”等自明清以来存留下来的极具闽南特色的130多栋传统建筑组成,于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改造后的五店市,除保留传统的市井风情之外,还引入餐饮、休闲娱乐、特色商品零售、文化创意展示等产业,仅2017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成为晋江城市会客厅。

(二)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保护开发的意义

五店市的保护开发意义重大,是晋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有益探索。首先,对修复建筑就是保存和传承闽南传统建筑工艺。五店市传统街区的保护开发为晋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开了展示的窗口,一些传统的谒祖典礼也得以保留。其次,五店市传统街区作为晋江第一个国家4A级景区,成为宣传推介晋江的名片,为晋江的特色建筑、传统文化和特色小吃的传播开拓了渠道。再次,五店市的成功开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使政府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三、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保护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政府在五店市传统街区的建设运营上始终坚守“政府产权不变、建筑主体结构不变、经营业态属性不变的原则,确保街区的文化属性和发展方向不变[6]。

(一)坚持街区的公益性

由于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如果交由市场进行生产和供给,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形成垄断,损害部分群体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权益。比如,晋江世茂御龙湾的部分传统建筑被改造为高端会所不对外开放。在五店市传统街区的产权及消费定位上,街区内所有建筑产权归政府所有,坚持文化的普惠性,坚持“不设门槛、不卖门票、不建会所,不指定特定人群开发”原则,确保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6]。

(二)坚持规划先行,守住文化红线

商业业态主导的街区旅游模式已成为历史文化街区运营变现的捷径,比如安徽屯溪老街。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为商业旅游街区,内涵是看热闹、吃小吃、泡酒吧,忽略了街区的地方特质,导致同质化问题严重。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适度的开发利用是必然。五店市街区坚持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在改造前,文物主管部门便对区域内的文物进行摸底,并委托国内古建筑设计权威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编制相关改造方案,所有保留建筑的修缮全部委托给闽南地区具有文物保护修缮设计资质的单位,以确保街区建筑设计的高水平。2012年初,委托成功策划成都宽窄巷项目的北京伟业理念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编制项目的业态定位,确定街区各类业态比例为:传统文化展示类占38%,文化商业类占35%,文化旅游观光类占12%,不租赁的公建项目占15%。这个比例的业态规划凸显了街区文化属性,避免了街区过度商业化[7-8]。

(三)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营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街区的运营完全交由市场将导致市场失灵。晋江市联合本地企业七匹狼集团及福建创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五店市传统街区运营公司,专门负责街区的招商运营,实现由政府参与、企业运营的运作模式,既避免政府过多介入,又能够有效弥补市场缺陷。

(四)坚持原汁原味,留住“乡愁”

城市机理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与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及城市形态密切相关,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五店市的改造基本沿用原有城市机理,同时也保留了原生态的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晋江市是全国著名侨乡,素有“十户人家九户侨”的说法,其中的蔡氏和庄氏聚居青阳已有千年历史,与我国台湾地区及东南亚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街区中涵盖“五店市民俗馆”“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晋江古建筑构件展览馆”等3个常设展馆,另有庄氏家庙、蔡氏家庙2个定期举办宗族活动的宗祠,同时还有露天戏台等公共文化展示设施,使得宗族祭祀等活态文化得以延续。这一系列举措,守住了城市的根[6]。

(五)以点带面,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让市政府意识到加强文化建设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出台了《晋江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传统建筑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中共晋江市委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建设与保护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同时,街区保护扩展到全市范围,形成紫峰里、灵源古村落、梧林古村落等重点古建筑群。2017年6月,晋江市确定并公布了第一批167处历史建筑。

四、政府部门在历史街区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问题

历时5年打造,五店市已于2016年全面对外开放,成为晋江城市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但是,与国内其他成功案例相比,五店市在诸如撬动社会资金、规划前瞻性、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保护建筑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二)对策建议

各个地方的文化发展有其特点,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改造过程中完全照搬其他地方的做法具有局限性。笔者以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为例提出对策建议,以为后来者提供参考借鉴。

1.做好区域规划

五店市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前期规划中未预留足够空间,导致后期面临无地可扩的尴尬境地。周边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也影响了旅游者的体验感。五店市还存在与周边建筑风格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作为规划者,政府一定要统筹规划,适当预留土地,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

2.强化制度保护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保护开放式的文化遗产,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政府既要扮演好利益协调者的角色,又要扮演好运营监督者的角色。要协调好政府、市场和旅游者的利益关系。政府应该制定相关保护政策,防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获得经济效用的同时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3.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

五店市发挥市场在招商运营方面的主导作用,秉持“政府参与、企业运营”的原则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在街区改造过程中,存在政府投入资金过多,社会组织介入较少的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资金、技术等一系列的保障条件,涉及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的主体,光靠政府是难以维持的。因此,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考虑采取PPP等方式通过少量的财政投入拉动社会投资,拓宽筹资渠道。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上,政府应该更多地引导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民共同参与。

4.突出当地文化特色

市场具有逐利特征,但是千篇一律的低端业态,过分的商业化,会对街区产生严重破坏,也无法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质。适当地突出文化元素,控制商业化程度,更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因此,要强化游客的认知,突出“闽南古厝、红砖、出砖入石,燕尾脊”的特点。努力增强与游客互动,诸如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以提高游客对街区文化的认识,在增强娱乐功能的同时提升文化认同感。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黄勇,石亚灵.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J].规划师,2015(4).

[3]陈俊.常熟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4]阮仪三,顾晓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5]黄晓晓.历史文化古镇保护和开发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5.

[6]晋江“赔上”12.5亿打造五店市 留住历史与乡愁[EB/OL].(2014-9-28).http://news.ijjnews.com/system/2014/09/28/010788922.shtml.

[7]吴拏云.五店市:城市深处的原乡呼唤[EB/OL].(2014-07-17).http://www.qzwb.com/trip/content/2014-07/17/content_4904238_2.htm.

[8]来五店市开店投资晋江未来的“宽窄巷”[EB/OL].(2014-07-11).http://roll.sohu.com/20140711/n402103011.shtml.

猜你喜欢

晋江文化遗产历史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晚霞如歌正飞扬
——福建晋江老年大学之歌
“晋江经验”之探啧:梳理及评析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晋江奇迹,其他老区也要做到、也能做到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