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特质的成都城市形象塑造探讨*

2018-03-19练红宇

关键词:天府熊猫成都市

练红宇

(成都大学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成都是一个文化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源远流长、辉煌璀璨的古蜀文化,到传承久远、影响深刻的都江堰水文化;从家喻户晓的三国蜀汉文化,到传诵千古的唐宋诗歌文化;还有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交子文化、川西民俗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陵寝文化,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熊猫文化,成都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但成都市的城市文化特质却未能得到有效彰显,在近两年的年度中国文化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成都市的排名未进全国的前十名,成都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未能树立鲜明的文化形象。

提升成都市的文化竞争力,树立成都市的文化品牌,必须对成都市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质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度挖掘,创新打造成都市的文化景观,并运用创意思维和现代科技进行全新的整合,以深层次的文化加工和市场化的运作推动成都市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塑造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

一、成都市的文化资源概述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拥有2 300年的悠久历史。据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七二)记载,成都的得名源于“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公元前311年,秦人兴筑成都城垣,这是成都建城市的开端。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成都水旱从人,物产丰富,沃野千里,谓之“天府”。西汉时期,因成都织锦业繁荣而设立管织锦的锦官,并筑锦官城,由此成都又有了“锦官城”“锦城”的别称。五代后蜀时期,后蜀主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芙蓉,使成都再得“芙蓉城”“蓉城”的美称。

成都拥有大量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文化资源,一向以文化多元化著称,主要文化资源包括:

(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熊猫文化

熊猫是中国的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中国的国宝,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历经各种自然变迁而顽强地存活下来,体现着物竞天择、坚强不屈、和谐包容等精神特质。熊猫形象憨态可掬,性情温顺,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世界自然基金会因熊猫形象可爱将其作为该组织的标志象征。近一百年来,熊猫多次充当中外交流的使者,传播中国友好和平的善意。

正因为熊猫身上秉承着生态、和谐、包容、和平、友善、坚强不屈等文化特质,熊猫不仅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同时也上升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形成一种独特的熊猫文化。

因熊猫的栖息地主要位于成都及周边市县,成都已成为公认的熊猫故乡,熊猫文化资源也成为成都独有的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特殊文化资源。

(二)以古蜀文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

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古蜀文化,在成都留下以宝墩遗址、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遗址、古蜀船棺葬以及民俗传说等文明遗迹,昭显着成都地区古文明的源远流长。都江堰水文化:作为“年代久远、唯一留存”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市的都江堰一直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成都水文化也是成都一张不可替代的文化名片。三国蜀汉文化:三国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都影响深远,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性格塑造有着特别的意义。三国文化内容宽泛,但影响最深、最核心的应数诸葛亮文化。成都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所在地,拥有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三国遗迹。陵寝文化:包括前蜀永陵、后蜀和陵、明十陵等。交子文化:北宋前期,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张纸币——官交子在成都发行。官方纸币的发行早于西方六百多年。交子的发明虽影响力不及四大发明,但对世界的贡献却并不在四大发明之下。成都作为交子的诞生地,交子文化资源一直未能充分挖掘。诗歌文化:以汉赋、唐诗、宋词为代表的诗歌文化。成都自古即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以前曾有“天下诗人皆入蜀”的说法,从汉代的司马相如,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词大家苏轼、陆游,这些文人墨客有的出生在成都,有的长期寓居成都,历朝历代的文人在成都留下大量千古传诵的诗篇,也留下杜甫草堂、陆游祠等园林化的纪念式建筑物。

(三)以道教、佛教文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因东汉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成都西部的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天师道),鹤鸣山被尊为道教祖庭。成都西北的另一名山青城山是张道陵晚年显道之所,被誉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也为道教圣地。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成都后,成都成为长江上游佛教传播和活动的中心,留下不少名寺望刹,如“震旦第一丛林”大慈寺、“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还有石经寺、文殊院、宝光寺、普照寺等历史悠久的古刹。

(四)以川菜文化为核心的美食文化

2010年成都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食之都”的称号,川菜、川酒、川茶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川菜既讲究食的味道,更讲究食的情趣,无论是“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都是不可或缺的经典地方风味;茶经曾云“川蜀乃华夏最早的茶源地”,川茶有四大名茶之称,成都的盖碗茶和茶馆也是一大特色;川酒有“六朵金花”。

(五)民俗风情、民间技艺等民间文化

如川西民俗文化,包括刘氏庄园、陈家桅杆等;皮影、成都糖画、蜀锦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客家文化、农家乐文化、麻将文化等。

二、成都市文化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一)成都市的城市文化一直没能准确定位

成都是全国的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作为省会城市,成都也是四川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城市。2011年,成都市委发布《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近年来,成都市一直在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组建成都传媒集团和成都文旅集团,极大地推动了成都市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等文化行业的发展,但在文化品牌的塑造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成都的城市文化一直没能准确定位。国际大都会、熊猫故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美食之都、成功之都、天府之都、休闲之都、东方伊甸园、文化之都……。近十余年来,成都市提出和公开宣传的文化定位就已超过十个,使成都市的文化定位一直模糊不清,未能树立一个公认的鲜明的文化形象。

(二)成都市的城市文化形象宣传主题不统一

因文化定位的不清晰,成都市在进行城市文化形象宣传时也未能有一个明晰的主题。成都市曾先后推出过多个版本的城市文化形象的宣传片,2003年《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问世,张艺谋导演塑造的是一个以休闲文化为主题的成都;2010年,新的成都宣传片《典型中国 熊猫故乡》又向世界推出一个文化底蕴与时尚气息交融的城市形象;2012年,又一部形象宣传片《快城市 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问世,再度推出成都的休闲文化形象;除此之外,成都市为配合一些大型国际会议也推出过相应的不同主题的宣传片……。这些宣传片制作精美,展示了成都的不少文化元素,却没有向世人勾画出一个清晰明确的成都文化主题形象。

(三)成都市的文化形象在城市建筑、文化设施等文化硬件的建设中没能充分展现

成都市的文化资源数量繁多、特色鲜明,但在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中却没能充分展现。比如,成都自古以来汇集诗坛众多的顶尖人物,以至有“天下诗人皆入蜀”的美誉,但成都的街头却没能找到几处跟诗人相关的雕塑、石刻,没有多少能让人抚今怀古的诗词文化印记;再如,熊猫文化享誉全球,但除了在熊猫基地可以近距离感受一下熊猫的温顺和憨厚,成都也没能充分发掘和展示熊猫文化;成都的古蜀文明悠久璀璨,但古蜀文明的文化符号却只展现在金沙遗址附近小范围内的建筑和文化设施中……。在成都市的城市建筑和文化设施中,成都的各类文化符号都没有得到明显的展示。

(四)与国内其他文化城市相比,成都市的文化形象塑造不够鲜明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城市众多,许多城市非常注重文化形象的打造,在海内外成功地塑造出了鲜明的文化形象。由于文化形象塑造不够鲜明等原因,成都的文化城市竞争力排名在近几年未能在国内名列前茅。

成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成都的文化品牌曾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07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成都在城市品牌分析的城市文化独特性排名和城市文化吸引力排名中,列为全国城市首位。但近几年在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成都的文化建设相比国内其他文化城市明显滞后。据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年度中国文化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成都未入前十;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成都依然在十强之外;2015年的文化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成都位列第十,这与成都市文化形象塑造不够鲜明、没有一张响亮的城市文化名片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以天府文化为主题统摄成都文化形象

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需要解决城市规划、城市主题的定位、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等多个重要问题。要在全国乃至全球树立鲜明的文化形象,成都应依托本地的文化特质,以创意思维引领,以科技手段提升,再辅以现代市场运作,大力拓展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从精神层面和物化表现两个方面创新塑造成都的文化形象。

(一)成都主题文化的定位建议

成都文化形象的塑造首先必须解决城市主题文化定位的问题。成都高品质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且各有特色,以熊猫文化、诗词文化、巴蜀文化、水文化等其中任意一个文化资源为主题来定位成都的文化主题,都不能将成都的文化特色清晰而全面地反映出来,或者与其他城市的文化主题发生冲突。如以熊猫文化为主题,不能展示历史悠久的巴蜀文明;以休闲文化为主题,会与杭州的定位相混淆;以三国文化为主题,会与同样有悠久三国文化的曹魏、东吴故地发生冲突;成都美食虽然闻名天下,但国内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说,其他美食文化也各具特色……

成都的文化定位应该以一个综合性的主题来概括,这个主题要既包含鲜明的成都地域特色,又能充分展示成都的多元化文化特质,最重要的是这个主题应具有独特的识别性和不可复制性,而“天府文化”正是“既崇且丽,实号成都”的最佳写照。

“天府”二字具有鲜明的成都地域个性,是成都最具标志性的地域名称。自李冰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来,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称。“天府”最早出自《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其后“天府”二字便作为成都平原的专用美称。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因此“天府”二字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传承了成都的历史文脉。另一方面,“天府”原意指天子的府库,总管人间的珍宝,寓意物产丰饶。而成都文化资源类型丰富,品质高雅,正如天子府库,兼容并包,得天独厚。因此成都市的文化主题不论从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还是其自身的文化内涵,都非常适宜以“天府”为题,将成都定位为“天府文化之都”最有利于涵盖和统领天府之国的文化核心。

成都的文化形象建设当以天府文化作为文化核心,熊猫文化、古蜀文化等其他文化在天府文化的引领和统摄下,作为天府文化的分支,向世人展现成都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兼容并包、优雅从容的文化形象。

(二)以成都的文化特质为导向,通过城市文化景观等物质载体,传递成都的文化信息,体现天府成都的气质和性格

传递成都的文化信息,首先应从街区打造、建筑设计、名胜古迹、广场、道路、城市雕塑、城市公共设施等着手,将成都的文化特质体现在物质载体上,在公众印象中塑造成都的天府文化形象。

1.以特色文化街区打造为核心,创新打造成都城市文化景观

成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文化形象的塑造中,应将城市建设、城市改造与成都的特质文化以及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以特色文化街区打造为核心,改造和增添融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为一体的城市文化景观。

近二十年,成都市一直在推进旧城改造,先后实施了多项重大改造工程,包括府南河整治、沙河整治、危旧房屋改造、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北改等,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都市也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在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上,既有武侯祠、杜甫草堂等遗迹的保护性建设,也有锦里、宽窄巷子、太古里等的全新打造。同时,近年来伴随旧城改革,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出现了以“东郊记忆”“洛带博客小镇”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化文化产业园区。但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相比,成都文化景观塑造的特色不够突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成都城市文化景观的塑造中,特色文化街区的打造应是目前的建设重点。不同城市的文化韵味往往体现在城市不同风格的街区里,成都文化资源的特征是多元化,拥有多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应通过重新打造成都市的特色文化街区体现和展示成都的文化特质。锦里、宽窄巷子、太古里都已成为成都市的名片,但目前的特色文化街区数量还远远不够。深度挖掘成都的文化底蕴,将成都的特色文化元素大量融入特色文化街区的打造中,是打造成都文化景观、塑造成都文化形象的有效路径。如在交子诞生地宋代万佛寺(净众寺)遗址片区打造交子故里,以武侯祠为中心多层次多片区高品位打造三国文化街区,在古代文化名人如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薛涛、花蕊夫人、黄娥等的故居打造古今融合的名人创意文化街区,在古蜀文化遗址周围打造古蜀文化片区,在各种特色美食的诞生地打造多条特色美食街区,在佛寺、道观所在区域打造宗教文化街区等。

在特色文化街区的打造中,应重点进行以下建设:第一,塑造鲜明的街区主题,如交子故里、相如故居等;第二,街区建设必须连片成区,成环状或辐射状,形成一定区域规模;第三,以特色文化元素为基础,设计独特的文化景观,包括特色广场、特色建筑、特色装饰、特色雕塑等,多层次打造街区的独特标识;第四,以高科技的展示手段,加入“互联网+”的思维,设计新颖的文化体验活动,如在名人故居打造各种高科技的穿越文化体验区;第五,在特色文化街区经常性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第六,打造相关配套文化设施。总之,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建设,将成都市的丰富文化元素融入成都市的每一个特色文化街区,使成都展现出不同于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

2.以创新开发成都市的各类博物馆为核心,推进大型综合文化设施的功能性建设,体现成都的城市个性

大型综合文化设施的打造在塑造城市形象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都在文化设施的建设中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其中博物馆的建设尤其突出。据统计,截至2014年,成都市博物馆总数已达113家,博物馆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成都市的民办博物馆达69家,进入国家三级博物馆的有5家,金沙遗址博物馆已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知名博物馆[1]。同时,成都市还建设了大量美术馆、音乐厅、体育馆、会议设施等其他文化设施,但这些文化设施的功能目前都较为单一。

成都市的大型综合文化设施尤其是博物馆,应整合空间,激活功能,进行创新开发,具体包括:第一,最大限度地利用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空间资源,对其空间进行规划,使之具备教育、娱乐、购物、交易、体验等多种功能,同时可开发各种创意工作坊等产业孵化空间[2];第二,充分挖掘博物馆馆藏精品的文化元素,开发各类创意文化商品,传播成都的文化形象。国内不少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馆以馆藏精品为元素,设计和制作了大量创意文化商品,这些文化商品既包含博物馆的藏品文化元素,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更具艺术品位,吸引大量游客购买、收藏。成都市博物馆出售的商品以传统工艺品居多,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成都市博物馆的藏品大都蕴含成都的地方文化特色,应深入挖掘馆藏品的地方文化元素,以创意思维引领,开发各类具有现代审美情趣且兼具实用价值的创意文化商品,作为成都文化形象传播的有效宣传工具。

(三)创意演绎成都的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精神层面塑造成都的文化形象

学者厉无畏曾说过:“当人的创造力成为主体资源,……一些具有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民间传说、民俗风尚、小说故事,等等,均可纳入资源的范畴,加以开发和利用,……这种开发和利用的成功与效果则取决于人们创意的发挥和文化的演绎。”[3]

国内其他城市有过很多文化演绎的成功案例,如“印象刘三姐”、深圳华侨城等。成都虽曾开发过一些文化项目,如以“金沙遗址”蕴涵的深厚蜀文化为基础创作的音乐剧《金沙》、成都欢乐谷等,但与成都市众多的高品质文化资源相比,无论是开发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不够。

成都历史悠久,可供开发演绎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可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以“秀”或“聚”的形式,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发挥人们的创意,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创意演绎,拓展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同时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打造包括唱片业、影视业、旅游业、传媒业和广告业等在内的完整文化创意产业链,尤其是需要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进一步塑造成都的鲜明文化形象[3]。

在成都众多的文化元素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是熊猫文化,而成都一直没有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熊猫文化产品。2008年美国人以熊猫为主角拍出了《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不仅票房大获成功,而且在全球掀起一阵熊猫热潮和功夫热潮,其后包括网游、玩具等各种功夫熊猫的衍生品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功夫熊猫》虽以熊猫为主角,也融入了不少中国元素,但从深层次看,其宣扬的仍然是美国文化,同时其版权和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归美国所有。成都的作家曾创作过关于熊猫的原创故事,如成都一位叫张戈的小说家曾出版了以熊猫为主角的长达30万字的长篇童话三部曲《熊猫王》,小说酝酿10年,写作3年,从文化层面上挖掘了大熊猫的精髓,如果把这样的原创创意作品进行类似于《哈利·波特》的影视改编和产业化运作,对于成都熊猫文化的开发将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之,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是决定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得天独厚[5],塑造成都的文化形象,应以天府文化为核心,全面挖掘和梳理成都的文化特质,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创新打造,将成都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天府文化之都。

参考文献:

[1]王雪娟.成都将形成“一中心三群落”博物馆发展格局[EB/OL].中国文化报,http://news.idoican.com.cn/zgwenhuab/html/2014-11/18/content-5301116.htm,2014-11-19.

[2]左艳荣.专家解读:博物馆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EB/OL].http://www.ccitimes.com/chanye/chanye/2015-10-20/133272133272.html,2015-10-20.

[3]厉无畏.城市文创产业发展新路径[J].浙江经济,2012(17):42-43.

[4]厉无畏.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创意转化[J].学习与探索,2010(4):114-117.

[5]王建国.中国大古都榷议[J].唐都学刊,2018,34(1):95-102.

猜你喜欢

天府熊猫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我爱“熊猫”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萌萌哒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