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效果分析

2018-03-19周瑞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人际精神分裂症

周瑞兰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指患精神分裂症后,表现出抑郁状态,持续时间>2周,其发病与社会、心理等各方面因素有关,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患者自杀危险系数高[1]。因此,尽早诊治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本文以68例患者为对象,经实践探讨,分析观察人际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价值,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收集6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18~67岁,平均(34.1±5.91)岁,病程1~6年,平均(3.2±0.28)年。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33.9±6.04)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3.2±0.5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2]中有关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诊断标准。(2)无躯体疾病,没有精神衰退现象。(3)仍存在部分精神分裂症症状。(4)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5)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6)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2 排除标准 (1)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2)年龄>70岁,或者年龄<18岁的患者。(3)躯体疾病患者。(4)精神障碍衰退患者。(5)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单独药物治疗,抗精神药物选择氯丙嗪,抗抑郁药选用选择性5-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1.3.2 治疗组 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人际心理治疗,共会谈12次,主要分成3个阶段:(1)第1阶段:为初始阶段,1~3次会谈,该阶段,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正视疾病,建立抑郁症状与抑郁时人际情境的联系,明确提出人际关系问题,评价人际心理治疗对患者的适用性,并形成治疗协议。(2)第2阶段:为中间阶段,4~8次会谈,该阶段,从4个方面着手,分别为悲伤、角色冲突、角色转变以及缺乏人际关系,综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焦点问题,予以解决。(3)第3阶段:为终止阶段,9~12次会谈,回顾治疗期间患者的变化,分析总结仍存在的问题。

1.4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3],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与3个月,分别评价患者抑郁情绪,评分<7分,表示痊愈;7~17分,表示好转;>17分,表示无效,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应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组间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个月与3个月,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不明确的重性精神病,关于病因,尚不明确,但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与社会环境、易感素质等有关,临床上,多表现为思维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行为障碍等[4]。一般情况下,可将其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和残留型6种[5]。据相关文献显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社会功能差,患者存在强烈的自杀心理,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

近些年,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人们,来源于各个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临床上,多给予药物治疗,虽然可控制病情,但整体疗效不够理想。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TPT),是一种短程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来访者的人际关系,1984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Gerald L Klerman最早提出,经不断修改完善,后用于治疗心理障碍[7]。TPT强调建立患者与治疗师间的良好关系,从多个方面,鼓励患者社交,改善人际关系,打破闭塞心理,强化患者自主感与社会效能感,有效抑制抑郁症状[8]。IPT,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其不强调病因学和因果关系,如假设不幸的社会事件引起的抑郁情绪,而是指导患者学会把情绪与人际交往联系起来,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减轻抑郁情绪。对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人际心理治疗,根据疗程特点,分为3个阶段,各个阶段重点不同,治疗侧重点不一样,循序渐进地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单独药物治疗,治疗组联合药物治疗与人际心理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2个月与3个月,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给予人际心理治疗,应用价值高,效果显著。

表1 分析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HAMD评分(±s,分)

表1 分析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HAMD评分(±s,分)

治疗组 34 33.41±11.38 21.53±8.95 12.48±5.91 8.58±3.45对照组 34 32.38±10.93 22.85±7.04 19.49±4.56 14.83±4.52 t值 - 0.381 0.675 5.475 6.409 P值 - 0.704 0.501 0.000 0.000

[1]贺果扬,陈江江,李春芳,等. 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7,23(14):81-83.

[2]陈茹. 认知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5):185.

[3]廖圣德,姚文豪,朱强,等. 绘画艺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34-36.

[4]卢振胜,陈忠.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6):460-461.

[5]盖万良. 行为激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2015,28(4):281-283.

[6]王广德.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97-99.

[7]贺楚梅,阳前军,王珍兰.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社会支持与预后相关性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48-49.

[8]张彩虹.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内科,2016,11(3):501-502,485.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人际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