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018-03-19浙江省诸暨市浬浦中学傅利明

数学大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高中生数学知识

浙江省诸暨市浬浦中学 傅利明

从人的认知观点来看,高中阶段是最适合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时期,也是高中生学习和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教师着重对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掌握每个学生的思考模式和思维方式,并且熟知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善于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给学生打造一个思维灵活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独立去思考、去研究,并正确指引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进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一、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促进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电子设施逐渐引入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给数学的教学课堂带来了许多活力,为课堂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学习。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设施,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以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生动状态展示出来,形成图画或者动态的幻灯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的时候,立体几何中蕴藏着很丰富的数学知识点,它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锻炼,但是有些几何知识的学习,光靠数学教师用语言来描述,很难让学生们对教师所描述的知识点进行理解。

例:已知三棱锥S-ABC中,∠ABC=90°,侧棱SA⊥底面ABC,点A在棱SB和SC上的射影分别是点E、F。求证:EF⊥SC。

首先,数学教师必须让学生们了解三菱锥具体是什么形状,如果学生连三棱锥的具体形状都不知道,那么这道题是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把三棱锥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们知道三棱锥的样式,把它记录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而更方便做题;其次,只是单单用文字来描述已知条件,学生们根本不清楚已知条件所代表的是什么,对于垂直和E、F点所在的位置也完全没有概念,进而根本无法解题。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许多高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不是非常强,脑海中并不能准确地对已知条件进行理解和描绘,也分析不出来题目中的关键性要素,但是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功能辅助教学,制作出与题目一致的立体图形,并把已知的条件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立体图形当中,引导学生的空间能力发展,让学生一目了然,对这道题中给出的已知内容也能够有充分的了解,进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道题目的解答:由已知可得BC⊥AB,BC⊥SA,则BC⊥平面SBA,所以BC⊥AE,因为AE⊥平面SBC,推出SE⊥SC,又AF⊥SC,所以SC⊥平面AEF,所以EF⊥SC。

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勤练、勤做、勤看,学习到的知识才能更加扎实,因此,教师要多运用多媒体设施,把难以理解的几何图形或知识点转化成图片、动画、音频等形式,多让学生们观看并认真思考,使学生们对高科技的教学方式逐渐产生兴趣,被多媒体中精美的教学课件所吸引,让学生们增加对立体图形的印象,只有印象深刻了,才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记,对学习几何知识的空间想象力也不断增强,进而在今后做几何图形的练习题的时候,能够手到擒来,越来越熟练,进而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出色。

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锻炼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创设数学的问题情境,并结合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点滴,把高中生正确引入到问题的情境中,在问题的情境中要尽量符合高中生的思维方式,顺应他们的思考方向,同时数学教师也要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们,让学生们逐渐产生自信,激情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更加开拓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由简单逐渐到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要针对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并且合理地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将数学知识学习得更加扎实。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排列组合的时候,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列,排列种数为,根据乘法原理,把整件事分成m步,挑第一个有n种选择,挑第二个有(n-1)种选择,以此类推可得,但是教材的知识是死板的,光是教授学生这些内容,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够透彻,最终让学生变成了读死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改变方式,适当地采取问题情境的模式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的知识点,数学教师可以举例进行说明:从4个孩子中选出2个排成一行,先排第一个位置,有4种选择,再从剩下的3个孩子中选一个,有3种选择,那么请问总共有多少种选法呢?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慢慢摸索之前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点,并把它代入到例题当中;其次,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让基础差的学生复述所讲授知识点,让基础能力强的人把知识点进行代入,即得到问题的答案是4×3=12(种),同时也让学生们得到了自信,拥有了学习数学的勇气。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刺激学生思维的锻炼,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大胆地进行猜想。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不断地对数学的教学课堂进行创新和丰富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放松,并且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那么敏感和厌烦。数学教师要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们积极接触周围的事物,学会感知他们,并让数学知识不断走向生活中去。知识来源于生活,来自实践,生活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区域,教师要将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引导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时,部分知识点并不容易理解,但是有许多知识都是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所以就需要数学教师适当寻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例题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一牧场原有库存饲料一吨,而且每天都购进相等数量的饲料入库。5只牛连续20天可吃完饲料,6只牛连续15天可吃完。若要求在6天里正好全部吃完,则至少需要多少只牛?这道题充分地反映了我们真实的生活,首先,教师可以试问学生:如果你是牧场的主人,你会怎么算?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些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遇到问题要怎样解决。其次,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去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同学之间也得到良好的沟通,进而总结出结论。最后,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无论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让学生们再接再厉,待学生们都阐述完毕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并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做题时哪个地方存在问题,并且积极改正过来,下次出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错误。为了更深层次地加深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外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亲自到牧场去体验生活,结合在牧场中的实践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把知识牢牢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平时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境去带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能够尝试着学会去观察,学会去如何运用,并且不断地用生活中的阅历去研读高中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进而让高中生们把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一直不断地广泛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数学的思维能力影响着高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带动数学知识学习的水平,也能够促使学生们数学成绩的不断进步。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营造活跃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高中数学教师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范围,要做到力所能及,要科学地进行培养,不能揠苗助长,要在学生们适应能力的范围内,积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1]张红光.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5).

[2]王喜林.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3]王伯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培养[J].成功(教育),2013(18).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高中生数学知识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