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及纠正策略

2018-03-17李继红

甘肃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表征成因分析行为习惯

李继红

【关键词】 学生;行为习惯;表征;成因分析;活动;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4—0028—01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小学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稳定、持久的作用,也是形成优良学习动机、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保证,可以说知识的增长、能力的转化、素质的提高,都是与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步进行的。

一、不良学习习惯的表征

课前不预习,即使预习也不记录不懂的地方;做题时依赖性强,不自信,老想和别人讨论、对答案。对作业中的错误不改正、不反思,无错题档案;遇到难题时,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问别人或干脆放弃。上课时易走神,不管老师讲还是自己看,都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上不爱发言,不主动回答问题,也不提出问题;尽管做笔记,但只记不思考,常漏掉知识点。课后不温习、不巩固,有不懂装懂现象;听不懂不深究,不问老师同学;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害怕老师提问;对所学知识不是有计划复习,而是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试以后对试卷中做错的试题不加整理,也很少进行反思;复习只限于课本,拓展少,知识面狭窄;所学知识只是记住,不能学以致用;偏科现象严重,对不喜欢的科目几乎不花时间;学习浮躁,认真只是一时,不能长久坚持等。

二、学生不良习惯的成因分析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在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共同作用的结果,也非一朝一夕形成。大人的不经意的行为,都会给孩子造成了一生难以改变的恶习。

1. 家庭不和谐。家庭不和谐,父母经常为了小事争吵,影响孩子心情。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不能正确指导孩子学习,或者家庭贫困,甚至连孩子学习用品所需也不爱支出。

2. 教师不负责。教师讲课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热情。甚至有教师带着情绪上课,讽刺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因讨厌该教师进而对该学科厌学。

3. 环境影响。根据统计数据,有近半数学生承认,电视和手机是他们学习的大敌。有些学生因看电视忘了写作业,甚至顾不上吃饭;一些连续剧,看了一集又一集,连上課都想着故事情节。而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比电视更大。手机听歌、上网聊天直至半夜,影响正常休息,导致晚上睡眠不足,白天上课时状态不佳。

4. 学校原因。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但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行为规范的教育,由此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应试教育,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方向和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心理发展。

三、学校如何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1. 开展活动,陶冶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庆“六一”、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文艺汇演、学雷锋等活动。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还可以利用每周的活动课,让小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如拔河、跳绳等,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2. 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一是树立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在班上多表扬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精神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良好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起到推动作用。

3. 形成制度、互相督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安排学习委员定期检查各组同学的作业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同学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不工整的现象要及时与该同学交换意见。学习组长要随时督促该组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中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认真,发现有同学作业中错误严重时,要及时给予辅导或寻求学习委员和老师的帮助。这样,同学之间相互督促,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让班干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充分的利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编辑:蔡扬宗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征成因分析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