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8-03-17胡建国

甘肃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了解转化策略家庭教育

胡建国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策略;了解;关心;因材施教;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4—0049—01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也一直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学困生依然存在,它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遇到的,因此,“如何面对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也一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工作重心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具体了解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要想把學困生教育好,就必须对学困生进行具体的了解。为此,我对班里的学困生一一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得知,他们全是留守儿童。众所周知,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本来就比较难教,何况是学困生,留守儿童一般受到的家庭教育很薄弱,爷爷奶奶对他们进行教育不够科学,教育方法、方式不完全对,有时还迁就自己的子孙,这样势必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家庭作业,学困生在家里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同时又没有父母的辅导,爷爷奶奶也无能为力。如果长期下去,学困生就更加落后了,跟不上队伍,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先辅导家庭作业,让他们理清作业题目要求以及作答的一些方法,然后自己带回家做,有些学困生会做一半左右,有些仅仅会一点。第二天,我只能再重复辅导一次,师边讲,生边做,让学困生慢慢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关心爱护学困生,激发其信心

由于学困生学习有困难,往往缺乏学习的自信心,与老师产生心理距离。因此,要想转化他们,教师必须首先注重情感交流,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不歧视学困生,用 “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学困生更是如此。“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如果我们能让每位学生都在爱的阳光下成长,那么学困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迎头赶上。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困生的教育氛围,同时要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学困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使得他们走出困境。

1. 对由于知识系统残缺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要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地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平时要放低要求,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愿望。并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

2. 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对这些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积极扶持,使其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萌发获得成功的欲望。

3. 有些学生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往往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缺乏概括、归纳、灵活运用的能力,遇到活题就摸不着头脑了。对这些学生来说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关键,为此,教师要向学困生介绍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学习方法的缺陷,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四、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对于学生的教育,学校作用固然重要,家庭作用也不容忽视。为了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配合,我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学困生的家长沟通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统一、完善对学困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另一方面,我经常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如,当几位学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时,我便及时地告知他们的家长,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当这几位学生的学习稍有退步时,就尽快地询问他们的家长,了解其中的情况,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换看法和意见。果然,在教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明显的转变。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了解转化策略家庭教育
浅谈如何与中职学生做朋友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好老师就该关爱学生
以家访提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