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夏河畔一路走来

2018-03-17蔡阳宗王永福

甘肃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夏河藏族办学

蔡阳宗 王永福

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从横贯县城东部新区的省道312线向北望去,一片规模宏大、白墙红瓦、特色鲜明的建筑群矗立在青山脚下、大夏河畔,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显得蔚为壮观。这就是夏河县唯一一所民族类寄宿制完全中学——夏河县藏族中学的新校区,2015年10月完成整体搬迁开始易地办学,是夏河县目前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最大、校园环境最美的学校之一。

新建校园整体搬迁 办学基础更加坚实

1982年5月12日,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关于夏河等三县成立和改设藏族中学的批复》(州政发【1982】054号),同意成立夏河县藏族中学,要求“藏族中学由县领导,办学形式以寄宿为主,课程设置以藏语文为主,主要招收藏族学生,学制为初、高中各三年”。这份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夏河县藏族中学正式成立,它的诞生解决了当时全县各乡镇所属60多所小学和2所“独立初中”接受“双语”教育的藏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这在夏河民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82年5月12日也成为藏中创建的校庆日。

2008年以来,随着“两基”攻坚成果的显现,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旧校址面积狭小与学生人数猛增之间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县上决定实施夏河藏中新建搬迁工程, 2013年省发改委立项建设,新校区位于县城拉卜楞镇麻莲滩村,2015年9月竣工,占地面积79.2亩,总建筑面积3.96万平方米。综合教学楼面积1.83万平方米,设有60个教室、12个实验室和其他功能教室,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两栋宿舍楼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容纳能力大幅提高,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新建大灶和餐厅建筑面积5866平方米,规模宏大、设施先进。新建了300米塑胶跑道,铺设了人工草坪,基础条件在全州领先。

校长才华杰介绍道:“整体搬迁两年来,全校上下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州、县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立足教育教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任务,贯彻落实‘12345总体发展思路,全面加强学校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

贯彻 “质量立校”要求 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长期以来,夏河藏中全面落实教学核心地位,努力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日常监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1年高考取得重大突破,129名考生全部被省内外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录取,总升学率和升本率均达到100%,创下办学以来的奇迹。2017年高考再次取得喜人成绩,并且刷新建校以来的十项纪录。如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有 361人,创下建校以来报考人数之最;省内外本科院校录取197人,创下建校以来升本人数之最;本科大专总升学率达到90%,总录取人数创下办学以来之最,总升学率创下六年来最好;理科藏语文、汉语文高考及格率达到100%,理科汉语文高考成绩名列全州同类学校评比第一名,创下建校以来之最。

多年来夏河藏中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两条主线,将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每周一早上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安排学生在国旗下作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每周三下午的“民族团结、安全和法制教育课”时间,会组织班级任课教师宣讲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构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竭尽全力。2017年,学校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和县级“文明校园”。

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特色办学彰显亮点

学校之美,美在特色;特色之美,美在个性。学校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精准定位,为每个学生私人订制他们专属的兴趣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形成体育特色文化。

夏河藏中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全面加强体育、艺术教学工作,认真落实体育艺术教学和特长生培养工作,搬迁后短短两年时间,已组建了球类、音乐、舞蹈、唐卡、绘画、书法、刺绣、手工制作等近20个学生社团,安排专任教师指导教学和排练,培养体育艺术人才,促进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迄今为止已举行五届“体育文化艺术节”及开幕式文艺汇演,为球类、唐卡、藏戏、美术、舞蹈、手工等特长生展示才艺搭建平台,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社会反响很大。学校足球队2015年参加甘南州首届校园足球争霸赛勇夺冠军,2016年代表甘南州参加全省中学生校园足球争霸赛,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参加甘肃省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取得第七名;2017年在甘南州校园足球联赛上,初中男队荣获冠军。还开展了朗诵竞赛、住宿生周末晚会等文化活动。考入甘肃民院美术系的一名学生,成功在大学举办了个人唐卡画展,反响热烈。

学校每年还举行“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暨民歌大赛”,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藏族音乐特长生,很好地传承了藏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每年一届的“体育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藏族歌舞是重头戏,期间还举行“大象拔河”、举沙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了大批观众。每年举行的“藏汉英三语经典诗文朗诵大赛”活动,通过诗文朗诵传承国学经典,发扬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艺术特长生创作的藏文书法和手工作品,受到各级领导和来宾的一致赞誉。在借鉴参考其他同类学校特色课间操的基础上,结合拉卜楞地域文化特色,编排完成了“夏河藏中校园特色课间操”,现已在全校推广普及,受到全校师生欢迎,社会各界给予了积极评价。

绿化美化改观面貌 社会帮扶增强后劲

学校搬迁之初,就已经对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做了整体计划,2016年春季来临,委托专业绿化公司在校园种植云杉170株、花灌木120株,种植草坪2898平方米,安放移动式花坛三个,营造了绿树成荫、鲜花争艳的美丽校园环境。

同时,学校还高度重视州县关于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部署要求,以甘南州委州政府、夏河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关文件精神为统领,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安排,认真对照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要求和学校工作计划,将营造美丽校园作为目标和重点,坚持不懈地开展校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组织桑科、甘加、阿木去乎、博拉等七个乡镇籍的学生组建了七支“学生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今年暑假时间,在各自乡镇主街道、村道、村庄周围、寺院周边等地方,发动藏中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了垃圾清理活动,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社会各界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持续关注报道。

从1991年至2016年,西北师大、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先后五次与夏河藏中签署支援协议书,在藏中设立“藏族教育研究室”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工作,为藏中培养“双语”学科教师32人,这些人大多已成为藏中各学科“双语”教学骨干,有的走上了校领导岗位,还有一部分担任了县上有关部门领导。

2007年11月,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和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院共同捐资,在夏河藏中设立“长征火箭园丁奖和桃李奖”,用于奖励在教学中取得突出业绩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从2009年至2016年已连续发放七届“长征火箭奖”,累积發放奖金60余万元,师生八百余人次获奖。 “长征火箭奖”成为唯一一个来自中央企业全资捐助的重要奖项,也是自建校以来奖励级别最高、奖励基金最多、奖项设置最全、社会影响最大、激励作用最明显的社会公益奖励资助项目,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长征火箭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人真情帮扶教育的爱心之举,经过新闻媒体的持续宣传,已经在全县家喻户晓,反响巨大,也进一步扩大了夏河藏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建校35年来,夏河藏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立和巩固藏汉“双语”并加授英语教学体系,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培养了数量众多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成长为甘南州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寄宿制完全中学之一。

2017年,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12345”总体工作思路。坚持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和“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学主体地位,努力推进教学管理改革。

当前,全校上下正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学校管理,建设文化校园,提升办学品味,努力把夏河藏中办成“硬件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有序、质量稳步提升、育人业绩突出”的全州一流民族中学和民族团结的窗口学校,再铸夏河藏中新的辉煌。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夏河藏族办学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