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思考与规划

2018-03-15高有堂徐源常进史彰民王凡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新工科

高有堂 徐源 常进 史彰民 王凡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思考与规划,是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重要举措。文章首先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下的教育形式进行分析、其次提出适合新工科与现实教育形式相互匹配的构建原则,然后研究出培养方案特点的课程体系及方案体系优化与方法,理清了通识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与毕业设计、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等交叉融合等逻辑关系,最后得出专业群与岗位群、专业规范和工程认证、创新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新要求融入培养方案中。

【关键词】新工科 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43-02

1.引言

新工科建设问题是当今教育界必须研究和面临的问题,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工科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1];学校教务及教育研究工作者在深入研究新工科与当今教育形势,坚持以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导、以成果为导向的基本理念,实现了基于产出利益方的供给侧关系;方案培养目标的设计与毕业要求知识点的规划矩阵,决定了开设课程的内容基本要素[2]。同时结合南阳以及周边地区经济与需求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我校培养方案经历1.0版到现在的4.0版,在这一轮制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特别要加强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逻辑关系构成;根据专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构建符合校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学校也已明确要求各专业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建立分专业人才培养环节质量标准,并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交叉核心内容矩阵),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2.培养方案的修改原则

(1)新工科引入原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新工科的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培养方案规划与构成,要求大学生树立创新、综合、提升、再创造的闭环工程教育“新理念”,要求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融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实施工程教育与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营造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与行业标准相互匹配的“新质量”,形成与企业社会需求相互适应教育的“新体系”的建设规划[3]。

(2)OBE理念引入原则:本培养方案制订引入OBE(Out?鄄come Based Education,基于学习产出)理念,在设计方案时重点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应用水平有清晰构想,然后再根据社会需求规划完善的教育体系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确切的说使OBE工程教育模式与我校2016人才培养方案融合。

(3)学生为本原则:积极推进各类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引入,比如PBL、翻转式和案例式教学,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合作、探究研读式学习,强化创新和协作的能力提升。在培养方案中适度控制必修课程比例,丰富选修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跨专业方向、跨专业选课,满足学生发展特长、个性化成长的要求。

(4)能力中心原則:以学生诸项能力培养这一中心为导向,注重实践与创新教育,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环节设计,构建分阶段、多层次、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探索做中学、学中做的能力培养途径,注重把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贯穿到所有课程内容规划中去。

(5)多方参与原则:加大社会、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定与实施的力度,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项目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6)彰显特色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类别、人才培养规格特点、专业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地方产业情况、资源条件等,结合行业、区域和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彰显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构建面向项目、岗位群、技术群、特色产品或工艺的具有交叉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特色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或课程模块,突显专业特色。

3.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优化

(1)课程体系的优化

1)课程体系模块化。围绕核心课程,组建课程模块,解决课时总数少的问题;

2)项目教学系列化。调整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比如把依附于某些课程零散课程设计改革为综合项目,缩短课程与工程距离;

3)科技活动普及化。利用创业园区的优势把原来少数科技爱好者扩大为多少参与的必要环节,把第二课堂落到实处;

4)考试方法多样化。通过考试的指挥棒,促进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比如可以把考试分为:考试、考核、大作业、小论文、设计报告、答疑、答辩等;

5)教学团队多元化。不再是一个教师承包一门课程,而是团队教学、互助式学习。比如机电学院的一体化教学、电子学院的交叉融合式教学方法等。

(2)课程内容的规划

1)强化核心课程。目前我们已经建设立项核心课程200多门,对核心课程改革是否做到集中优质资源、是否内容优化到位等是我们必须做的工作;

2)删除过时落后课程内容。不能按人设置课程,必须根据需要和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课程设置;

3)整合一般课程。对于必须开始的传统课程进修必要的整合,比如大学物理分为力学、电学和光学三大部分,这对不同专业要进行归类分析,整合需要;

4)开发新型课程。即是教师跟踪教师前沿,把先进流行的技术尽量引入课题。

4.培养方案体系结构规划

(1)公共通识平台:分散、多样、新颖

1)引入MOOC等网络信息化教育手段,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如《中国近代历史》、《军事理论》等课程;

2)对教育部要求的公共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

(2)专业基础平台:重组、重构、提升

1)尽早引入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也就是大一阶段学生要学习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敏感性;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引入讲授《数字电路》、《电子电路制版CAD》等课程;

2)建议采用讲授和实际操作相互结合的方法。

(3)专业课程(方向)平台

1)尽早引入行业(或者专业)技术引领内容课程,使得学生对本行业(专业)的发展有清晰认识。如“自动化”专业加入工业4.0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讲授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等应用及控制领域知识;

2)加强推进操作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3)教学方法采用交互和翻转课堂的方法,真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4)素质拓展教育平台

1)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竞赛等内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利用学科竞赛、项目引领、综合课程设计等环节推进学生动手能力。

(5)专业综合提升与训练教育

(6)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

1)毕业教育及毕业实习。准备利用2周时间由专业、学科带頭人本专业相关联的行业群(产业链)进行分析,具体地说就是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行业群(产业链)分析教育;然后再利用2周时间进而规划与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准备等工作。

2)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毕业前的重要创新实训环节,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主要体现,也是验证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经历。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着重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该行业群(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5.结论

通过新工科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思考与规划,提出适合新工科与现实教育形式相互匹配的构建原则,然后研究出培养方案特点的课程体系及案体系优化与规划方法,厘清理了通识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与毕业设计、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等交叉融合等逻辑关系,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建立分专业人才培养环节质量标准,并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交叉核心内容矩阵),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最后得出专业群与岗位群、专业规范和工程认证、创新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新要求融入培养方案中。

参考文献

[1]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 . 重庆高教研究 2017(5)3:22-25

[2]陈慧,陈敏.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5)2:19-23

[3]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12)4:12-16

作者简介:

高有堂(1965.10-),男,河南周口人,汉,博士,南阳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徐源(1978.5-),男,河南南阳人,汉族,博士,南阳理工学院教务,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常进(1977.9-),女,河南南阳人,女,硕士,南阳理工学院教务,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

史漳民(1985.3-),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南阳理工学院教务,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