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欺凌预防机制研究

2018-03-15孙倩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校园欺凌德育教育

孙倩

【摘要】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不仅给学生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使学校的名誉受损,在社会上引起极其恶劣的影响。治理校园欺凌问题刻不容缓,其治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本文在认真分析校园欺凌现象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学校德法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中心,建立以学生、家庭、辅导员(班主任)为重点的多维度、立体化的校园欺凌预防机制,有效遏制了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欺凌 法制教育 德育教育 心理援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欺凌及应对案例研究”(立项编号:2017B04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37-02

校园本是一片净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虽然校园欺凌现象早已有之,但是近年来的校园欺凌事件频出,其性质之恶劣,数量之众,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舆论。校园暴力的治理不是学校的“单打独斗”,它需要家庭、社会等各界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我国对校园欺凌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欺凌事件的预防机制也在不断的探讨和实践中。

1.校园欺凌的定义

校园欺凌主要是指以武力欺负弱小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谩骂、侮辱、殴打、歧视、网络暴力等,这些暴力行为给学生造成了身体伤害和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会影响其人格发展。校园欺凌事件也严重危害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学校和家长必须提高认识,有效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这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承担的责任。

2.高职校园欺凌的成因

2.1学生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六七岁,这一时期的学生情感活跃、好奇心重、行为易冲动、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成熟、不稳定,并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易形成不良的人格倾向,再加之外界的影响,极易发生过激行为。

2.2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传递快速,各种思想不断碰撞,学生无法辨别真伪,极易形成认知的偏差。再者,现今影视剧中的暴力行为频频出现,网络游戏中的打斗行为和杀人场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学生。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这些暴力行为稀松平常、见怪不怪,是解决矛盾的终极手段。

2.3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巨大。不良家庭环境亦会在孩子内心种下暴力的种子。有研究指出,学生生活在关系不和睦或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中的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不当(如溺爱纵容孩子或严厉惩罚孩子),学生校园暴力行为越严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伴随其一生,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产生校园欺凌事件的根本原因。

2.4学校因素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首先是学校的监管不利。学校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暴力事件实施者的惩治制度不到位,无法起到威慑作用。其次,学校层面往往体察不到欺凌事件,使得受害学生委曲求全,施暴学生更加嚣张。再者,学校未对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和教习自我保护的技能,学生不具备相应的法制素养和法制意识,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以及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学习和生活的校园环境。

3.高职院校校园欺凌预防机制的建立

3.1学校层面

3.1.1健全学校规章制度

学校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惩治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常用的手段是批评教育、留校察看,且对事件的处理不公开、不透明。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罚方式往往对施暴学生没有太大影响,也不能对其他学生产生威慑作用。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制定相应严厉并切实可行的处罚规定,细化细则,在处理事件时能够有规可依,对欺凌事件中施暴学生进行严肃的处理。

3.1.2加强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首先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懂法、守法。首先,应开设法制课堂,用一件件鲜活的案例,达到教育、警示学生的目的。其次,学校要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开设校园审判法庭,参观少管所、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引导学生辨别违法行为,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应定期开展德育课堂,学习五千年华夏文明,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感恩、改过;学会为他人着想,谦恭有礼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1.3辅导员(班主任)责任重大

作为辅导员(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校表现要有第一手资料,要关注“问题学生”。辅导员对这些学生多些关爱和耐心,多做引导,而不是过多的指责。让班干部、宿舍长、同学、朋友等多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在发现他们的异常状态时,能够及时上报辅导员(班主任),切实做到防范于未然。

辅导员(班主任)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络,及时反应学生在校的情况,并结合家长提供的情况,敏锐地发现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只有家校联动才能真正的把恶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

3.1.4积极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疏解学生内心焦虑和暴躁,减少校园暴力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对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对存在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关注,并进行有效的引导,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1.5建立心理联络小组

每个班级设立心理联络员,负责关注班级内同学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动态,能够及时察觉同学的情绪变化,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异常状况,发现班级内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或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报告,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3.1.6加强校内外安全

加强学校内外治安、校园监控、安保和学生管理安全。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学校内部尽量无死角安装摄像头,在较偏僻的地方安装电灯等。学校应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安保人员,全天24小时对校园进行安全警戒和巡查保卫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2家庭层面

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深刻,它对学生是否有暴力倾向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校园欺凌的预防,家庭教育不可或缺。“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应摆正心态,以身作则,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一家人和睦相处,才能让孩子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康阳光的心态。在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时,也应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家校联动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3.3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生是校园欺凌事件的主体,既有受害者也有施暴者,要从根本上杜绝欺凌事件的发生,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势在必行。在不欺凌别人的同时,也不能受其他人的欺辱。对于受害者来说,要加强自身防暴能力,发现受害苗头时,能及时向老师、家长、朋友寻求帮助;在被欺辱时,能够及时逃离,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侵害。

杜绝校园欺凌是一件长期的任务,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亦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只有在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下,家校联动,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毒瘤,给学生们留下一片净土,让学生能安心学习知识和技能,未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宏.家庭教育——影响校园暴力的基石[J].沧桑,2014,(5):150-152.

[2]胡琨.家庭對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郎丽红.从学校管理入手遏制校园暴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37-37.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校园欺凌德育教育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