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价值、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

2018-03-15满玉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程

满玉霞

【摘要】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数学交流是用思想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数学交流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成就自我,数学交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数学交流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数学交流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35-0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我国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特级教师徐长青在《人民教育》《在做、学、问中创生智慧》: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我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教学策略》中提出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交流调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应当去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去进行交流互动、调控,才是一种积极的导向,提出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倡导课堂教学中的数学交流亦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学会数学交流”不仅仅是数学教育目标,数学交流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对数学交流的内容、价值与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目前学生数学交流的现状令人担忧。教师理念认识到位了,但在落实时自然不自然地就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了,认识与落实发生了错位;还有的老师怕一交流耽误时间,不能有效夯实知识点,因此还是老師说的多,学生交流的少;还有些教师对数学交流有误解,错误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学生都给予了回答,课堂交流就算成功了。而事实上,很多课堂交流形式单一,只是提出问题,学生习惯性地举手,点名回答,然后学生先说给教师听,教师再把说的内容抛给其他的学生,让大家思考其正确性,最后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补充、讲解。整个交流的过程其实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学生基本上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较少,交流流于形式;学生暴露学习中的问题不够,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不到位;学生交流缺乏强有力的内在支撑。

在我新接过一个五年级数学班级的时候,课堂上我曾经问过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有的学生说要能自己发表自己意见的课堂,要有活力的课堂。可见在学生的心目中,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我刚刚做了一份学生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道是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你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预习、听讲、交流 (B)听讲、提问、交流

(C)自学、听讲 (D)听老师讲

全班52个同学只有4个同学选择答案D,48个同学选择了答案A或B,可见学生内心还是非常渴望交流。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家所认可,数学教学中离不开数学交流。但目前学生数学交流的现状令人担忧。这个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浏览了国内外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大多是聚焦在课堂上,有的提出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提高数学交流的深度;要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情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形成交流的氛围;有的提出采用分组学习法;完备策略,充分交流等方法。但如何提高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找到一种内在的支撑,让学生敢于交流,还存在研究的空间。所有我们提出以“基于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研究”为研究主题。

本课题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找到阻碍学生交流的主要原因;找到一种内在的支撑,让老师们同学们能敢于交流,大胆尝试,还能迅速有效的构建正确的数学模型;探索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有效方法。

阻碍学生交流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小学生数学交流意识不强,对学数学的要求只是会回答问题会做题的层面上。教师交流意识不强,交流流于形式。学生交流缺乏强有力的内在支撑。

本课题研究力图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有效方法,试图通过课前小研究的设计,帮助学生主动预习,先获得课堂交流的内部支撑;课堂中根据预习情况积极进行数学交流,在分享中达成新知的共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自我控制学习行为,学会评价,逐步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通过课前5分钟练习,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练习题,自主交流中复习旧知,既活跃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交流能力,还夯实了双基,在学生的交流中为新知做好铺垫;构建灵动的绿色的课堂教学,全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班内分享,学生质疑,老师解惑等多向交流中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构成灵动的课堂。

本课题是基于课前小研究这一强有力的支撑下,学生在课堂交流中能更容易很快聚焦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会更省时高效,更能促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价值,值得研究。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也就是说,交流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参与者分享想法、理清思维、提高认识。进行数学交流是理解数学的重要手段,用生命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开阔学生思维,展现数学的无穷魅力,使数学课堂更具吸引力,引导学生遨游数学的知识海洋。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