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由思,抵达诗

2018-03-15黄玉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诗意课文思维

黄玉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69-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教学,更是面向儿童的心灵碰撞,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成长体验。思考,不是对课堂上一个接一个琐碎问题的回答,而是潜心聆听文本,进而产生共鸣,这才是“经由思,抵达诗”的课堂,这样的诗意课堂才会让师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幸福。

一、教学理念的思考

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我看来,我们的课堂常常因为追求高效或者应试,安排了很大的“容量”。这些不加思考取舍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必然使课堂走向乏善可陈的灌输。在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根本来不及自由地“呼吸”,在长期的这种纯氧状态下,学生也就慢慢丧失了语文学科的兴趣,丧失了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以及思维的独立性。老师常常是好心办了坏事。追其根源我想是我们的老师专业素养欠缺:由于缺少对于儿童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认知,教师无法合理地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明确自己的教学内容。

如果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自由地“呼吸”,让学习真的发生,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吃透文本拥有深厚文学功底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智慧地取舍,以一种“慢慢”的艺术展开我们的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应该是允许学生犯错的,是不能以功利主义的高效或是应试为前提的。

2.创新设计,激发学生思维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老师要少把学生请进来,更多地是让孩子们读进去,读到眼中有语文、脑中有语文、心中有语文,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爱上语文。这是一种“放手”,放手让孩子自己学着去“走路”,这是一种更伟大的关爱,只有让孩子自己摸索到了前进的方法,以后的路他们才会走得更坚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种学习的方法,那么获得知识还成问题吗?这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语文课堂的诗意

1.感受语言的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级段的教学目标中非常重视词句教学,明确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例如《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的语言非常的凝练和优美,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抱”“挂”等动作词来感受槐花的姿态美。语言的美可以通过品读来感受,还可以通过画面再现来加强语言的领悟。在感受槐花姿态时通过出示“玉雕的圆球”“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等画面来加深对语言的学习。《槐乡五月》中那些优美的叠词,让人沉醉其中,让同学们读这些叠词,“白生生”“白茫茫”等等,再想象这些画面,使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了文字中包含的美。散文的语文是优美,富有画面感的,好的语言就应该把它积累下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悟”是对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在教师指导下的感悟。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无限的发挥,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积累了语言。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为孩子课外阅读打下坚实基础,孩子的作文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挖掘文本的诗意

《槐乡五月》是一片写景类课文,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对槐花了解的不多,看过并且还仔细观察过的更少。尤其是对于中年段孩子来说,他们受心理发展、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生活体验等多方面的局限,本身就很难感受体会写景类文章的内涵和表达之美。而且授课的班级原先对于写景类文章的学习情况又如何呢?这篇课文语言文字中那么多优美的地方到底哪一个才是最独特的那一个?而对于本年级、本班的具体情况,授课教师这节课最需要抓住的点是哪一个呢?如果抓住了这一个点,也许我们的课堂中学生学得才更轻松,也更有所得,教师也会教得更轻松。根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每一位教师来解读《槐乡五月》都有自己独特的那一个点,但只要能符合我们课标精神,能让学生饶有兴味地多读、多诵、多用,学完了还不是那么乏味、疲惫,还能初步体悟到一点写景类文章的美和写法,就很成功了。

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学生乐于思考,师生自然互动,学生所思可紧扣教师所问,亦可信马由缰、海阔天空,而教师必是依着学生实际顺势施力,即使学生的思维跑到千里之外,教师亦能轻松召回,如此诗意的课堂怎能不令人心生向往?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意课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诗意地栖居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被耽搁的诗意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