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18-03-13时松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阶段理论

时松

摘 要:“3+4”是贯通中专职业教育与本科高等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作者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以A师范大学“3+4”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该模式下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专业技能优势突出,但英语、理论课程弱势明显;二是“3”阶段身份的优越,“4”阶段身份的被歧视。文章建议加强中专阶段的英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同时加强对本科阶段学生的辅导。

关键词:“3+4”;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6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科办项目“‘3+4贯通式学前师资培养模式研究”(GH170315)。

作者简介:时 松(1986—),男,安徽阜阳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3+4”是指学生初中毕业后在中等职业院校接受3年的中专教育,毕业后对口招生,不需要经过高考,直接对口升入合作的高等本科院校的相对应专业。“3+4”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诞生的新事物,“有利于实现各层次教育人才培养互通立交的多赢”[1],对后续传统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对接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的“3+4”人才培养为目标,探讨此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主要进行了2次焦点团体访谈。

访谈的焦点:“3+4”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访谈的对象:吉林省A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3+4”类型)大二的学生,她们是A校第一届“3+4”招生和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采取机械抽样的方法:以学生学号为样本总量清单,按照学号由低向高排列,中间间隔5个学号。第一次抽取8人(1人休学没能参加,1人是与下次抽样的1学生替换,还有1学生由其他学号学生替换)。第二次抽取8人,其中1人属于上次抽样,和上次替换的学生相互替换的。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专业技能优势突出,英语、理论课程弱势明显

“3+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接触学前教育专业,并进行了钢琴、舞蹈、音乐、美术等专业技能的训练。经过3年的中专阶段学习,其整体弹唱跳画的基本功得以加强,弥补了以往高中毕业生高考直接读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技能较弱的短板。研究者研究室有台钢琴,研究者随机让第一次焦点团体访谈的某两位学生现场弹了首曲子。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两位学生弹得还算顺畅,显示出扎实的专业技能基本功。访谈中,多数学生也认可自身专业技能优势。有学生表示,学校举办的一些舞蹈大赛等技能活动,“3+4”班的学生参加的比例较高。

“3+4”是新鲜事物,某女子学校是对口招生和培养单位。据学生反应,该女子学校第一次招生时并不顺利,招生的对象——学生的中考成绩也参差不齐,甚至能有200分的中考成绩差距。整体而言,第一届招生对象的学生中考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并没有达到预先设计的重点高中录取线才能读“3+4”的招生计划录取标准。学生读中专时,语数外等课程也学习了,但是学习缺乏深度,这影响到学生入本科后的学习状态和考研。“3+4”学生的英语能力要弱一些,不少学生出现了考试不及格现象。A高校考虑到“3+4”学生生源的特殊情况,英语教学与考核是按照音体美专业考核的,虽然降低了难度,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学生考试不及格。

此外,專业理论课程也是学生比较头痛的事情,不及格率相对也较高一些。有学生反映,以前在中职时并没有学习太多高深的理论知识,来到本科学校就读后一时难以适应高强度的理论学习。而且在学习一些理论课程时把握不住重点,教材的分量也不如以前重要,教师教学开放性很高,加之自己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等等,出现部分课程不太适应和学习效果不太好的现象。

2.“3”阶段身份的优越,“4”阶段身份的被歧视

“3+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中专阶段的身份和入读本科后的身份差异的感触较大。整体概括而言,中职阶段的身份较为优越,有学生举例子说,以前在中专学校是重点关注对象,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一些专业的实训基地比现在的大学还好,大家也是别的专业学生心目中成绩好的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处于没落阶段,生源苗子不好,而且就业也不乐观。“3+4”是中专学校的特殊人才培养类型,是为本科对口输送人才,而且是学校少有的能直接升本的专业,因此被学校优待也不难理解。

更多的学生表示,来到A师范大学后,这种优越感荡然无存,反之感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遭受了一些教师、其他同学的误解和歧视以及不公平的对待。一些学生举了些例子来表述“3+4”专业学生被不公平对待的现象,其中更多的例子集中在教师和其他类型或其他专业同学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比如,有学生反映,其他同学一提到专升本,就误以为自己的年龄很大,其实自己和大家年龄都差不多。还有一些学生反映,别人总觉得“3+4”专业的学生差一些,这让不少受访者表示气愤,感觉遭受了不公平对待。这个问题,是受访者普遍反映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位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来读本科之前,对自己的身份可能会被看低有所预期,因此入学后认真学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还是深刻地感受到了异样的态度。其举例说明,同班另外一名同学通过勤奋学习获得了奖学金,该班的同学即便是相对其他专业、类型的学生也是毫不逊色的。受访者表述了不少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例子,其中有一些例子指出教师对其也存在一些误解和歧视,言语中让其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让“3+4”专业学生心灵上很“受伤”。

四、研究建议

一是要加强中专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理论课程的教学与考核。英语是本科院校公共课程,是大一和大二必修的课程,如果学生在中专阶段英语被落下,一旦到了本科阶段,英语很难追上进度。再则,英语弱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考研。一些学生在中专阶段并无太多考研的意向,对此也不太了解,等进入本科阶段意识到考研英语重要性时可能为时已晚。因此,无论是对挽救学生补考,还是加强学生进一步深造,都有必要在中专阶段加强英语的教学与考核。

二是加强中专阶段理论课程的教学。“职业教育如果不突破理论贫乏的瓶颈,那么在技术类教育的过程里面就无法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2]中专阶段加强弹唱跳画技能教学是优势,需要保持。同时需要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难度有所准备。

三是加强对学生心理以及学习方式等的辅导。本科阶段的A高校作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主要招收高考生,而且学生整体高考成绩较好,学生学习能力也较强。“3+4”是新鲜的学生群体,教师和同学接触的也比较少,存在一些误解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需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指导,减少教师对“3+4”学生的误解。学校也要加强对“3+4”学生的入学教育,多与其进行沟通,让其感受到温暖,多帮助其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刘建波,赵 力.“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研究——以潍坊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8(3):84-88.

[2]闵志华.“五年制”高职和“3+4”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2):116-117,120.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阶段理论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