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机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2018-03-13刘军吕刚磊朱永刚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刘军 吕刚磊 朱永刚

摘 要:民办高校的机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一些不足,表现在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等,鉴于此种情况,文章针对机械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和改革,确立了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尝试进行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机械创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28

基金项目: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JYB2017379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8B460020)。

作者简介:刘 军,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电控制、数控机床设备研制。

通信作者:吕刚磊,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控制。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活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民办高校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如何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解决创新创业人才不足、改善大学生就业率、实现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

一、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各种机械技能大赛轰轰烈烈开展,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机械创新创业大赛、数控技能大赛,这些比赛不仅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见识,而且可以让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做出各种各样的机械模型,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各种机械技能大赛对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提高学生就业产生了积极效果[2]。

创新创业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民办高校必须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坚持始终,机械专业的学生也应充分重视创新创業能力的培养。

二、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1.社会与高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不同的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不同,传统儒家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不鼓励冒尖,把圣人的言语当作教条。而创新创业需要大学生敢于用批判的精神继承和学习文化,因此,创新创业人才应该有超越前人的意识,大学里也应该建立一个求实创新的环境,不唯书、不为上,只求实。

2.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社会交往的能力,所有的这些能力都要求教师不仅传授课本的知识、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水平。机械方面的许多知识,控制方面的许多知识,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是很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队伍的教师,是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的关键因素[3]。

3.课程体系优化

民办高校要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打破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摒弃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计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人才培养方案以项目为导向,弱化理论的探究,重视理论的应用,重视跨专业课程的研究,同时,课程的开设应该邀请一部分企业人员进行参与,让他们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授课时,也应该重视理论的应用,多多讲解相关理论的最新前沿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够有兴趣学习理论知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落到实处。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民办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在校企合作基地中多参与实践与锻炼,让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开展在校大学生的顶岗实习,既有利于让学生获得实践机会,使他们获得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许多带队教师在企业中也得到锻炼,开阔了视野,对“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实践基地和企业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目前许多企业用工荒,高校应该与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建立实践基地。

三、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是学生进入实践基地的入门认知。学生在进入实践基地之前,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在进入实践基地之后,先进行安全教育,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章程,对实践基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岗位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个阶段企业与学校选派的教师应该多多结合,双方共同实施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深入到企业现场,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识。

第二阶段是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这个阶段教师先强化学生掌握的机械专业的知识,依据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企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产品设计和产品加工能力,以便学生胜任实践基地的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实习期间,接触到的都是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把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来学生返校之后,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到企业的实践活动,同时有利于学生毕业设计的进行。

2.推进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课程改革

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以项目为导向,许多核心课程的开设,应该多询问企业专家和工程人员,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多开展项目化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弱化理论探究,加强理论应用,在选择教材时,应该选择应用型教材,不要片面追求理论的探究。

3.依托技能大赛,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创新平台

学校应该多参与技能大赛,同时学校也应该引进一批先进的设备,设备应该能够体现新的工艺、先进的加工方法,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刻体会真实的工作氛围,实践基地的建设应该满足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培养、继续教育、技能鉴定的要求。同时实习基地应该对学生开放,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电路设计、数控加工、小型设备制作、机械焊接操作、电路焊接、车削操作的学习。

本文着重介绍了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的开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该结合企业专业人员的需求,结合地方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引进设备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方面,文章着重阐述了引进的设备要能够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职业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罗建国,赵 亮.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14(2).

[2]赫冀成.教学科研融合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5(20).

[3]周 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Z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