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机制的构建

2018-03-13白文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互联网

白文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当下一个热门的模式,將教育资源网络化,使得知识普及面扩大,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机制,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尝试,旨在将家长融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实行因材施教,从而全面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机制的构建需要全面考虑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健全的心理档案、搭建家校合作的网络沟通平台等方面。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家校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41;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30

基金项目:2017年滨州医学院辅导员工作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防治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白 文(1984—),女,山东平阴人,讲师,硕士,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学工办副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源自家庭因素,他们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仅和学校有关,同时也和他们的家庭有关。在家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进入大学更容易被激发,因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考虑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校协同作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一项重要途径,便于及时有效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必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起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协同的现状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机制尚未引起普遍重视。高校学生众多,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对学生家庭、学生性格、心理成长等方面知之甚少;大部分的大学生距离家庭较远,父母往往不能及时关注,也无法全面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同时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主要是学业、经济和生活方面,对子女在情感、心理上的关心不够;有些家长虽然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愿意参与到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但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指导,不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现实中很多家校沟通往往是因为学生的一些突发情况,因此家校协同具有较大的滞后性、被动性、临时性、单一性。同时,一些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在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只看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表象,忽视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方面造成的心理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协同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家校协同的顺利开展,高校应该努力拓宽沟通渠道,形成灵活多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机制。互联网具有传统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优点:传输信息方便、快捷、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交换不受空间限制,信息存储量大等。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学校和家长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的传送,共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甚至可以在线提供帮助,因此要让家长普遍都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机制中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协同机制就必须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

三、“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家校协同机制、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作为评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机制的构建。同时,高校应在充实心理教育专业人员以及加大物力投入的基础上,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家校协同提供有关培训与教育场地等。高校应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加强网络技术培训,提高其运用网络平台收集和管理心理信息、开展心理辅导的能力。

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应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家长群体的需求。针对现有资源贫乏、载体不丰富的情况,高校应丰富网上心理知识资源,针对学生在学习、就业、交往、情绪、恋爱、性心理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多地提供科学的应对策略或案例分析,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供更多优化人格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知识信息,让学生及家长从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注重丰富信息载体的形式,增加心理公开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等载体。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充实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有效地把家长力量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3.构建规范的网络心理教育测评、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

高校应建立规范的网络心理测评、预警系统,设立家长和学生匹配账号,便于有针对性地和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依托测评系统运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开展心理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利用测评系统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期望、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并逐步创建家庭心理档案。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心理测评的相关结果,方便家长结合自己子女的问题,具体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或做出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决定。

4.开拓创新,搭建家校合作的网络沟通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迫切需要在传统合作方式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网上心理互动平台,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奠定必要的信息基础,同家长建立定期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其家庭的近况,共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增强家校沟通的效果;同时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促进不同群体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高校可以开展网络心理培训,利用公众号或微信群以定期推文或公开课的形式对其家长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内容涉及帮助子女更好适应大学生活、更好与人沟通、大学生涯的规划、情感困惑和心理问题的面对与解决等。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对家长进行定期指导,并根据家长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由专业人员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家长可以在平台上交流教育经验及心得体会,了解孩子在大学的心路历程及在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危机,并学会危机干预的基本策略,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结语

互联网的灵活性、便捷性、开放性、高效性、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方式更加多样、覆盖面积增大、交互性增强、对话更方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机制有利于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以学生主体教育为主,家校联合教育为辅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既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地开展,又能培养具有良好心理适应力的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协同机制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凝聚多方教育合力,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最大限度提升心理教育的实效,必将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与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5):46-47.

[2]李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

猜你喜欢

互联网+心理互联网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