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习理论促进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机制探索

2018-03-13王久洋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观察学习包括一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班杜拉观察学习法的提出,从心理学的角度完整再现了先进典型培育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过程。文章从探讨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机制出发,从观察学习法的一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机制的具体行程过程,在动机过程综合运用“5W”传播理论强化学习先进典型的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学习理论;先进典型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5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党建课题一般项目“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研究”阶段性成果(2017GXDJ-B136)。

作者简介:王久洋(1985—),男,辽宁海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内涵

社会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班杜拉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榜样的观察而习得”[1]的理论。观察学习又被称为替代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造成的结果来进行学习。观察学习包括一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大学生先进典型促进其他效法者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也可对应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法,也就是替代学习法。文章从微观视角切入,研究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机制的形成。

二、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机制的具体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一般注意过程。观察学习起始于学习者对示范者行为的注意,注意過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环节。班杜拉指出:“面对示范者的各种影响,注意过程决定着哪些行为是应该观察到的以及哪些特征是需要提取出来的”[2]。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中,选种的先进典型人物,最好来自模仿者身边。有学者研究表明:“榜样与学习者的相似性、能力水平以及榜样声誉和地位也是影响注意的重要因素”[3]。身边的先进典型具有直观性、同一学历层次录取决定了能力水平的相似性,更易于使高职大学生注意到身边的先进典型。如何在观察学习的首要环节中更利于学习者注意到示范者的行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方面,示范者自身的行为,影响着一般注意过程的效果。听其言而观其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有的先进典型台上一个样,台下一个样,台上说得好,台下做得差。这样的先进典型无法有效地引领他人学习。由此可知,先进典型应注重言行一致。君子慎独,尤其是在独处的时候,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另一方面,效法者自身的水平同样影响着一般注意过程的效果。效法者水平有高有低,学习对象的选择过程中,应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对象,如果选择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学习对象,会导致学习效果减弱。比如,在一个高职院校树立一个科技发明达人的先进典型,高职学生一般都是面向生产实习一线,一个科技发明达人无法有效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见贤思齐。一个拾金不昧的先进典型,因拾金不昧和见义勇为这类事件的偶发性,导致部分学习者对这类典型认同但是无法激发学习热情。综上所述,在一般注意过程,先进典型类型的选择是否符合学习效法者所处的自身状况,是一般注意能否得到彰显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过程是保持过程。保持过程即将示范行为抽象为表象或者言语符号的形式,保留在观察者大脑中的过程。即使在观察者接收到示范行为后,先进典型行为不再出现,储存在记忆中的符号化示范行为依然能影响着学习者[4]。实验表明:人脑对图片的记忆远胜于对符号、文字的记忆。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宣传的过程中,要融入多元化的元素,如采用图文并茂的介绍、运用话剧手段再现先进事迹,通过微博、微信平台等形式宣传先进事迹等,使“保持过程”更加持久。在保持过程中,如前文所述的研究成果,多元化的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先进典型的影响不应该是“照着样子做”,而应当是学着精神做。例如,一些小学为了促进学生比学赶帮超,搞起了“小红花”评比。尤其是一些拾金不昧类型的学生,其他学生为了学习拾金不昧,竞相捡到“10元钱”“5元钱”。“小红花”评比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却变成了变相攀比。

那么,这类先进典型在保持过程应该如何宣传呢?第一,不仅仅停留在对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拾金不昧、见义勇为都具有一定的偶发性,有时候就是在一刹那做出的决定,这个决定却是多年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教育的结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第二,应注重对先进典型精神实质的发掘。从先进典型事迹表面上看,是诸多偶然要素汇集的结果,但是先进典型个人遇到类似情况,能够做出典型行为是与其内在的精神品格密不可分的,应该深刻挖掘其内涵。第三,学习形式上应自觉地将先进典型事迹予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示。既不夸大,也不刻意贬低,既不为了宣传效果将没有发生的事情演绎到宣传之中,也不为了片面夸大“完人”而回避先进典型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应让先进典型有血有肉。

第三个过程是动作再现过程。是将记忆保持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步骤。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就是“外化于行”的过程。高职院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不仅仅是让学习效法者记住先进典型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有学者深入研究动作再现过程后提出:“其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受教育者对榜样行为的复现往往不能在仅有的一两次就达到准确无误,而是要反复示范和矫正。”[5]在动作再现过程中,有着这样几个要点: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内化于心,更加讲求外化于行;动作再现过程是学习者能否将先进典型的精神纸质转化为自觉行为的重要环节,是整个先进典型培育最关键的环节,是检验先进典型宣传效果的环节。

正如前文学者提出的,这种过程不是也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想准确无误、要想精准践行先进典型精神,作为教育者必须对效法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矫正,如果做对了,应当予以肯定,这样会加大受教育者继续做的动力;如果做错了,也要及时纠正,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方向出现偏差。大学生在接受先进典型示范后,应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来撰写学习体会,找准差距。撰写学习体会同时也是对自身行为的矫正,再通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行为上的指导,再现先进典型精神,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第四个过程是动机过程。动作观念转化为行为,并非意味着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习得已变成持久性行为的表现,动机作用主要取决于行为结果的强化。班杜拉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着观察学习者作出示范行为:一是他人对示范者行为结果的评价;二是他人对示范者的评价;三是学习者自身对自己复现行为的评估,即所谓的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学习者的自我强化,前两者是自我强化的手段,自我强化是另外两者的目的。当先进典型效法者做出了正确的行为时,作为教育者及时给予评价,是效法者下次依然做出正确行为的动机。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人”,我们做出的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舆论的评价,周围人的舆情会影响着教育者下次是否会做出同样行为的动机。前两者都是外部条件,而学习者自身的精神意志品质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我强化过程是学习者获得正能量反馈后,坚定自己的决心,将好事进行到底。而如果没有获得正能量的反馈,其后果就是获得负面的自我强化,其结果就是走向歧途。这与传播学的“5W”要素有着相似之处,所有的人类传播活動均由五大要素所构成,即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al)——传播对象(To Whom)——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由于在英文中这五大要素的表述都含有一个W,所以拉斯韦尔的这个理论就被称为“5W”理论或者叫“5W”模式。

拉斯韦尔认为第一个要素是传播主体,在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扮演着传播主体的角色。先进典型的树立是在教育者的主导下完成的,任何一个先进典型的树立都离不开教育者,正如任何一个传播都离不开传播主体。在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过程中,教育者作为传播主体,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营造适于大学生先进典型生长的沃土。学校的育人氛围对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影响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另一方面,学校在树立大学生先进典型时,一定要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大学生先进典型,通过先进典型人物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第二个要素是传播内容。在传播学中,传播内容分析有一个精准的定义,是由贝雷尔森定义的并被广泛引用。在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中,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先进典型事迹或人物就是传播内容;从微观角度来说,先进典型所承载的精神实质是传播内容。传播内容的研究分析对高职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启示:在先进典型树立阶段,先进典型事迹一定要真实可信并能长期传播,先进典型所传递的精神实质应当符合时代特征。第三个要素是传播媒介。在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中,广播、电视、座谈会、主题班会、校报都可以充当传播媒介。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青年大学生对自媒体越来越依赖,要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介宣传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大学生的先进典型精神。同时要注重传播媒介的多层次性,从多维度宣传报道先进典型事迹。第四个要素是传播对象。在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宣传的过程中,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让传播对象也就是大学生接受先进典型的事迹,将大学生先进典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形成“树典型、学典型、人人争当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第五个要素是传播效果。大学生先进典型发掘、培育、树立、宣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长期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可以强化传播的效果,在大学生先进典型宣传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宣传、定期更新先进典型人物的状况,以保持学生对先进典型的关注,增强大学生先进典型宣传的效果。

三、结语

在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过程中,教育对象做出正确行为,作为教育者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在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的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正能量的评价。一个“人人学习先进典型”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学习者自我强化,从而形成自觉习惯。

参考文献:

[1][2](美)阿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郭占基,周国韬,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3]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8.

[4][5]刘靖君.当代中国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