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学习动机之构成要素

2018-03-13杜江一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摘 要:文章主要是针对基于认知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性质动机模式的学习动机本身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对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有进一步的分析。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动机是什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是哪些因素组成的,这样才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关键词:动机模式;学习动机;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25

作者简介:杜江一(1988—),女,湖北宜昌人,硕士,上海电机学院英语教师。

一、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例外。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认真、劲头足,而有的学生却不认真、不使力呢?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强度不同使然。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所以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要素

R.L.Burden与Williams,M(1997)在对之前的各种动机理论基础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以及认知主义(cognitive)动机模式:所谓动机,其本身是一种认知与情感被唤醒的一种状态,其本身会对采取的行动进行有意识的决定,如此,就可以确保一定时间范畴之内的体力与脑力付出,而最为关键的是负荷一个或者是一组目标的实现。

1.动机第一要素

对于动机而言,其第一要素在于被转型的状态,也就是因为某种原因让个体被唤醒。这属于动机原本初动力。这一种唤醒的状态可能是因为好奇心或者是兴趣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件事引起的。无论如何,都属于个人对某事产生了念头。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就是个体产生对某一种知识或者是技能的学习欲望。早期的驱动减少理论(drive reduction theories)认为这一种动力其实就是人的需求。如亲和与控制他人,对世界的理解,另外,也会考虑生理方面。这一种需求,会形成内在的压力,其动力主要是为了满足实际需求,从而对这一种压力欲望进行缓解。行为主义中有明确表示,外力会支配人的行为。并且构建主义中也表达了,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原初动力,但是社会环境会对其动机带来影响。

2.动机其余要素

对于动机而言,其余的重要因素在于决定与付出持续的脑力或者体力。因为某一种原初动力,个体会做某一件事,但是却不一定非要做;有时候决定做,但是却无法坚持。那么,是哪些因素能够让个体做出决定,并且一直推动其坚持做下去呢?这里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与动机指向目标相关联的因素,也就是目标任务自身的价值。②与个体有着直接关联的因素,其包含了动机类型(motivational style)(Dweck and Wortman 1982;Covington 1992)、效能动机(effectiveness motivation)(White 1959;Harter 1978)、控制观(locus of control)(Findley and Cooper 1983)以及因果观(locus of causality)(Richard de Charms 1984)等方面。③环境条件这一类型的因素。

按照R.L.Burden与Williams,M.的思路,目标任务本身能够赋予的价值越大,其能够产生出的激励值也会相对应的增大,由于个体逐渐趋于完成这一项任务的决定,并且也愿意为这一决定付出努力。有很多心理学家都进一步研究了任务价值。如Eccles(1993)提出,所谓的任务价值,其实际上就是由成就价值、兴趣与内在价值、实用价值以及需要付出的带来组成的。成就价值直接是由任务本身重要性所决定的。在完成任务时,它由兴趣和内在价值带来的快乐所决定。实用价值指的是在完成任务之后能够获取怎样的回报决定的。需要付出的价值,则是在任务完成中能够付出怎样的物质、时间以及精神的价值,其本身是任务的负面价值。

对于学习动机进行具体的分析,如果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快乐,那么本任务就拥有内在的价值;如果学生已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其本身就会拥有实用性的价值。当学生认为学习行为可以带来一定的回报,那么学习就会拥有实用价值。但是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习任务,都会存在物资、时间以及精神代价。

个体本身属于对个体带来影响的另一种因素。其中囊括了效能方面的影响。其指的是个体否认自身对于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能力,这一种认为会直接影响个体选择性。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完成某一项任务,并且可能性越大,越有可能去完成;反之,就会降低自己的欲望,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在这一件事情上。

动机的类型主要是表现在对于成功和失败,个体会出现怎样的反应。个体对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总结,会影响今后的决定与成就。如果个体认为过去是失败的,主要是因为环境得不到控制或者是缺少能力,那么自己就会陷入无能为力的局面,那么对这一项活动就会逐渐地减弱念头,甚至直接放弃,并且还会表现出压抑等情绪。

因果觀则主要是针对自身行为的主导因素。当个体认为行为是自己主动发动的,在行为之中让个体产生自主感与选择权,同时也会带有责任感,并且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反之,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被他人主导的感觉,从而降低责任感,甚至还有可能放弃这一项行为。

控制观指的是个体对实际行为的判断,确定其是否属于自己的行为控制。作为一名学习者,针对语言学习程度大小的控制,会对其是否能够持续地投入精力与时间在学习上产生影响。就如动机类型之中分析的,如果学习者感觉到是外力在控制其行为,那么就可能直接失去动机。当然,如果感觉自己能够对行为加以控制,那么就能够拥有一种欲望,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地取得成功。

环境条件是对个体动机产生影响的第三方因素。如果落实到教学中去,这一环境条件指的是教师的个体特征、设施、方法以及教材等方面。

教师本身的个性特点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带来直接的影响。如果是善于运用赞扬,能够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极高的期望,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可以得到激发。并且赞扬的针对性能够明显高于抽象性,这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赞扬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赢得教师的赞扬,这样才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享受到这一个过程。当然,后进生同样也需要赞扬。当学习上面临困难的时候,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获取赞扬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如果是完成简单的事情也获得了表扬,也有可能会让他们认为教师将其看成了低能儿。

对于教学环境的构成而言,不能忽视教学方法的影响。尽可能鼓励学生融入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以及旋转问答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这样都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其学习动机。

教材内容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对于具有吸引力的教材,其一般拥有临近、新奇以及关联的特性。临近,指的是教材内容本身的时间与空间能够靠近学生。在现实生活之中,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周边事物的要比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的事情更能调动我们的注意力。新奇,指的是对教材的内容或者是教学的方法观点会让学生感觉到新奇。关联,则是教材中的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利益、知识或者是兴趣的某一个方面能够产生一定的关系。人类认知则是将关联作为基本的导向,我们所关注的与我们相关联的信息(D.Wilson,1995)。

3.动机产生的念头

对于动机而言,产生某一件事情操作的念头并且做出决定是其重要的组成,但是在做出决定过程中,确定目标非常重要。在目标明确之后,才可以有目的性地努力。因此,动机概念就还应该包含目标的确定,并且还需要为其付出努力。对于确定目标和做出决定,有时候是同时的,同等的,但有时候也是不一样的。如当个体决定了学习英语,但是没有学习目标的支持,那么动机就缺少强度,无法持续保持下去。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了解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由“想学习的欲望/念头”“作出决定(去学习)和付出持续的脑力/体力(来学习)”和“确定学习目标”组成的。通过对学习动机的剖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能简单地认为学习动机就是一种学习的欲望(那只是其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对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的讨论,我们认识到:教育工作者要想积极地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要帮助他们充分挖掘和体验学习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包括它的负面价值,就要帮助他们形成正面、积极的效能动机、动机类型、因果观和控制观,就要为学习者创造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保持强劲、成为他们持久学习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Marion Williams,Robert 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White R W.Motivation reconsidered:the concept of competence[J].Psychological Review,1959(5).

[3]Susan Harter.Effectance motivation reconsidered:toward a developmental model[J].Human Development,1978(1).

[4]Covington M V.Making the Grade:a self-worth 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 and school refor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5]Findley M J,Cooper H M.Locus of contro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2).

[6]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45-48.

[7]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0(4):8-11.

[8]刘 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12):1455-1457.

[9]王晓旻,张文忠.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5(4):58-65.

[10]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2003(3):16-19.

[11]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64-70.

[12]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1-58.

[13]周 勇,董 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30-33.

[14]高一虹,赵 媛.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2(4):18-24.

[15]高一虹,程 英,赵 媛,等.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研究,2003(1):60-64.

[16]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外语教学,2003(4):51-54.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国内英语学习动机三十年研究综述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浅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浅谈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Factors Influencing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Non—English Majors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