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双创平台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03-13王林刘洋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可持续发展

王林 刘洋

摘 要: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创新型驱动力给社会及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性地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光荣使命,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创新创业扶持平台,高校应培育对接学科建设的、能够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切实作用的创新创业平台。

关键词:双创平台;创新型人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1

基金项目:校创新创业平台培育研究(XYZD1616)。

作者简介:王 林(1984—),男,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刘 洋(1988—),女,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双创平台发展现状

创新平台包括了创新基础设施、人才、前沿科技成果、资金、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创意转化为财富的产品和服务。创业服务平台是指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团队、个人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等设施与条件,并通过创业辅导等辅助资源,帮助企业等快速成长的平台。

学校的双创平台机构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绝大多数高校以就业指导中心、团委或其他职能部门为依托,设立的创新创业中心,二是以独立学院设立的创新创业学院。校企机构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学校为主导,相关合作企业为依托,共同建立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具有代表性的是全国最早最全面的清华大学建立的启迪系列平台和产业园。二是以企业为主导,高校为辅助的模式,主要是以海尔创客实验室为典型代表。

由此看来,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平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色,从无到有,在总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使高等院校双创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双创平台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等院校双创平台主要面临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资金、人力、物力等的投入需要理性的管理和规划,建立一个良性发展的双创扶持系统。

1.过于形式主义的双创平台

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全国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的相关主题活动,建立双创相关主旨的部门或机构,在此过程中,多数高校没有统筹运营与管理,没有具体、系统化地将双创融入到教学、教改中去,也没有真正理解创办活动与机构的真实目标,从管理层到基层只是对双创活动进行简单的形式上的创办,导致很多双创平台与相关主题活动都只是形式主义,学生对此也没有产生更多的兴趣,只是捧个人场,也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整个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由于形式主义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

2.高校的双创平台管理机制缺失

在高校双创平台管理中,重要的一個参与群体是教师,学校在管理中应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然而大多数院校教师由于各种业务的堆积已经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了,又要教师多承担一份工作,实现双创就更难了,在双创平台中企业化运作、股权股东管理是平台管理机制缺失的主要因素。

3.未形成多位一体参与的完整体系

在高校双创平台的运营与发展中,参与双创平台建设的企业、企业家、社会组织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在选择双创平台建设的参与者时,由于没有深入交流,形式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能够引入符合学校战略定位的企业较少,同时企业也要有依托高等院校进行发展的意愿,基于此的合作关系才能使多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得以持续长期的运行。

4.高校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的双创平台

由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造成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急剧增加,高校先抢占形式上的创立,再进一步地改良、改善双创平台的模式,但是这样的发展方式容易造成发展缓慢、停滞、没有特色,容易形成只是形式上的平台,达不到持续发展的目标,甚至会出现难以为继的发展局面。

5.没有形成良性循环运作的双创平台体系

在高校双创平台的运营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资金、人力、设施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多数双创平台的发展过程当中,难以找到循环运作的一种机制,在资源的投入上总是不断地投入新的资源。高校的双创平台建设和培育要体现公益与育人的核心任务,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与院校运营策略不同的双创平台还要有一定营利能力,通过投与融手段适当参与到创业项目中去,与创业项目一同成长,产生的收益可以继续帮助新的创业项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高校双创平台可持续发展对策

1.确定目标,建立双创服务质量模型与人才育人机制

高校双创平台如何避免形式主义,首要任务是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要与高校的历史、发展、特色学科进行关联。高校双创平台确定目标有利于对所有平台参与者进行有效化管控,教师主体明确目标可以进行更多的实效性的指导,学生主体明确目标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双创教育,双创平台的目标确定应该用学生培育标准来衡量,目标可以是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独立思考、敢于实践、创业技能、实践手段等,可以是单独,也可以是综合,将双创平台的体系与育人机制与目标进行融合,形成具有灵魂的双创教育平台,平台的发展与评价就可以根据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管理或改进。

高校双创平台可建立平台服务质量模型,通过建立可靠保障性、及时性、角色换位、资源互补、预判延势五个维度的妈妈式关怀,真正解决创业项目急需的资源、技术等问题。建立高校双创平台妈妈式关爱,不是为了做而做,漫无目的地以完成辅导数量为指标,而不注重项目成果与育人成果。

2.双创平台的企业化运营管理

高校双创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其核心问题是双创平台的运营管理问题,双创平台一方面是学校的一个部门,另一方面是一家企业,学校是公益性组织,而企业是以盈利为导向,那么高校的双创平台到底如何定性?高校双创平台要确定好运营管理问题,所以平台应该以培育双创能力为主,同时应该企业化运作,这样才能使平台持续长久地良性运作。有了这样的定位后,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如教师参与的奖励问题,教师参与双创平台能够获得其创造价值的多少为奖励,这样能够激发双向的动力,企业参与是否合法等问题也得以解决。

3.注入生命力,共享开放双创平台

与企业或企业家创办的创新或创业平台不同的是,高校创业平台没有对社会群体进行足够公开。之所以企业开办的双创平台更容易可持续发展,是因为除了企业家之外,双创平台更是引入了很多的组成成员,如政府、投资人、有创业经验的创业导师、服务供应商、大型企业等,都是组成社会中的双创平台的关键要素,缺一不可。社会形式的双创平台可持续发展有几个重要组成原则,其一企业家必须领导创业园;其二领导者必须有长期献身的准备;其三创业园接纳了所有想要参与的所有阶层的群体;其四举办全员参与的活动,创造创业氛围和交流机制。通过对创业平台的参与者进行管理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可以实现创业园良性发展。

高校的双创平台,一方面可以借鉴社会形式的双创平台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育人的核心任务进行有效整合,将高校的双创平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在高校双创平台中可以引入投资人、有创业经验的导师、有兴趣参与的校内教师、校内相关专业的学生、学生家长等主体,让高校双创平台也能够接地气,成为各方公共参与的共享开放的双创平台。

4.寻找独特优势,建立特色双创平台

如前所述,双创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短,形成的教育与活动体系还需要逐渐完善,在没有相关借鉴的基础上,几乎所有高校都开始建设和发展双创教育业务,使得短短数年类似的双创中心纷纷建立,投入也非常巨大。但是没有形成较为统一、战略性的规划,造成资源重复投入,院校之间也缺乏沟通机制,类似的机构比比皆是,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基于此,各个高校应该建立联席共享机制,发展各个院校较为优势的行业或专业,对接成立相关行业或专业特色的双创平台,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同时也能够使资源更加集中,发挥优势效用,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找准双创平台特色后,在建設平台和发展平台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地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和事件的积累,能够形成不同院校的活动特色,通过发展特色聚集行业企业、行业领军人物,通过不断放大和积累形成独具一格的高校双创文化。由于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孵化和培育,所需要的模式、资源、技术完全不一样,完成特色的双创平台建设后,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项目的可实施性和成功率,同时高等院校之间要发挥共享精神,要看项目而不要看项目来自于哪里,这样才能够使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利用,实现精准发展。

5.完善双创平台管理者与投融资机制

社会性质的双创平台,其在培育人才的理念上与高校双创平台是有差异的,高校双创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培育能力,但是一味地以此为核心任务就会造成双创平台难以为继的局面,虽说高校可以持续地投入各种资源,但是从成本上看此种发展模式是难以持久的,所以在核心任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导入适当的社会属性是有必要的。

所以在高校双创平台的建设上,应该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平台的负责人,双创中心管理者必须有社会经验、管理能力、专业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运作管理经验,而不能只是个理论研究者,并且双创平台管理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中去,以育人、炼人、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设发展双创平台。引入各类的资源,建立股权管理机制以及分红机制,让学校的双创平台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来的新生提供更好的、持久的双创培训和服务。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开始顺利实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高等院校承担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任务,双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给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温床和试金的土壤,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馈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人才的建设目标,通过不断地尝试才能真正检验出真理,不论创业的成功或失败都是一个励志成长、最终实现中国梦的过程,这是双创平台可持续发展培养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井宏,缪 纯.聚合:国内外创新创业平台案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美)布拉德·菲尔德.创业园:创业生态系统构建指南[M].陈耿宣,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