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灵活就业问题浅析

2018-03-13张慧宇张光远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对策

张慧宇 张光远

摘 要:灵活就业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正规就业模式的多种就业形式的总和,在劳动时间、劳动方式、劳动所得的薪金与劳动环境等方面具有弹性、灵活化的特性。文章从灵活就业的基本概念入手,调研影响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应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灵活就业的大学生应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灵活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23

作者简介:张慧宇(1996—),女,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指导教师:张光远,男,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灵活就业

1.灵活就业的概念

灵活就业是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在用人单位正规就业、不完全受传统限制的一种就业方式。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是指毕业生没有按照人才市场和校园招聘等规范的方式而获得职业,其特征是大学生毕业后没有签订就业协议书、没有明确的签约单位,其档案在人才市场托管,在人才市场上选择“游击战”或通过个体企业就业、阶段性就业、自主创业等用工形式获得收入的就业形式①。

2.灵活就业的特点

灵活就业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就业领域广阔。顾名思义,灵活就业可供选择的职业门类齐全,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低,可以充分考虑个人的兴趣以及个人能力,同时可以满足一些职业对于人才的渴求。其次,就业的方式灵活。可以进行自主创业、自由就业等。最后,就业的质量提高。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灵活就业的大学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不同的岗位需要。现在的职业结构正在由低技能向高技能转变。劳动者被边缘化,新的工作领域更适应大学生的发展。

3.大学生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灵活就业仍面临很多问题,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大学生没有较好的就业观念与就業态度,对于灵活就业方面的信息也知之甚少;高校强调的高质量就业也不包括灵活就业,因而缺少鼓励;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灵活就业职位,并且对于应聘者有较为严苛的要求;政府对于灵活就业者也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其权益。

二、影响大学生灵活就业因素的调研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文献回顾、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查阅国内有关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文献资料,了解大学生灵活就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资料、数据。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访谈,了解当代学生对大学生灵活就业所持有的态度。根据整理的谈话记录,其中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高校的就业理论指导、用人单位机会的提供和政府的政策制度这四方面是大学生主要提及的,所以这几项指标作为设计本调查问卷的重点内容(见下表)。在文献回顾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影响大学生灵活就业的因素调查问卷。

在访谈部分,事先拟定访谈提纲采取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访谈对象为临沂大学部分学生,这些对象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具有一定代表性,具体访谈对象为50人。问卷调查对象也为临沂大学学生,考虑到抽样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调查范围涵盖的学生包括文史、理工、艺体各学院的学生,并且分布在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不同层次。本次问卷采用网上问卷的形式,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1.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在调查中,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提及率为92%。大学生是灵活就业的主体,当提到影响大学生灵活就业的因素时,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提到了大学生自身观念这一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尽管在今天科技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得到解放,但一些残余的旧观念仍在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在不了解就业前景的情况下,总是想去经济发达地区从事高薪职业,从就业的地区选择来看,大学生灵活就业存在地区、职业的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就业机会、薪资、生活条件水平高,大学生灵活就业率高;而偏远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大学生外流现象严重,灵活就业水平低。

2.高校就业理论指导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高校的就业理论指导的认同率也达到了72.5%。在访谈中,部分学生提出,高校开设一定的灵活就业理论指导课会有助于学生对于灵活就业的了解,最好再开设一些关于提高就业能力的课程,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这样在步入社会之前能提前锻炼学生个人能力,更有利于大学生灵活就业。目前高校提倡高质量就业,而高质量就业的方式局限;对于灵活就业的重视程度低,不利于灵活就业的开展。

3.用人单位就业机会提供分析

在访谈中,有近一半的受访者提出了和用人单位有关的因素。我们了解到现在社会上大部分的用人单位都存在歧视,首先是学历歧视,用人单位招聘职员,先看毕业生是否为985、211院校毕业生,如果不是,可能会被直接淘汰。其次是性别歧视,大部分用人单位都考虑到了女性职员可能生活重心更多在家庭方面,所以更倾向于录用男性职员。最后,用人单位大都会对有经验者优先录用,而大学生刚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大部分人才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4.政府的政策制度分析

在问卷调研中,政府的政策制度因素的认同率达到了82%,可见大学生对政府的制度政策非常关注。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灵活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灵活就业工作方式灵活多样,因此缺少一定的稳定性。由此部分劳动者就陷入了就业—失业—再就业的怪圈中。

在灵活就业中,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方便随时辞退劳动者。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灵活就业的方便同时为多个单位工作,赚取多份劳动报酬。但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不能同时与多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然就形成了“双重劳动关系”。虽然有相关法律约束,但灵活就业中的许多人员还是没有养老、医疗、失业的相关社会保障②。

三、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的对策

1.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可大致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关于就业的不良倾向。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努力程度取决于自己的喜好,但其中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专业并不十分满意,于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抱有消极的态度。对于就业的前景,向往大城市,高薪高福利、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不能脚踏实地进行择业。这就要求大学生以平常心对待灵活就业的问题,学会顺势而为,发挥高校毕业生优势,牢牢把握就业就会。在进行灵活就业时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无论在何种部门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高校提供充分指导

在大学生进行就业之前,学校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灵活就业教育。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大致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在学校开展与就业相关的指导课程。大学教育一定要在原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和科研活动,增加社会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大学生在学校期間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性格开朗乐观,人际关系协调等,以便在灵活就业的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3.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机会

用人单位要充分认识到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首先,要设立一定的灵活就业岗位,在应聘时要多关注应聘者的个人实力是否与职业的要求相符,能否胜任这个职位,而不是单纯地以学历为唯一的考量标准。其次,应聘人才要与学校相结合,招聘走进校园,保持供需双方信息对称,以此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吸引人才入职。最后,在学生到岗后,要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如提供各项保险等。

4.政府提供充分保障

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各项与灵活就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灵活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保证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保障灵活就业者的相关权益,为用人单位提供宽松的用工环境,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其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保障不同就业方式劳动者的安全,保障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险,降低灵活就业者的养老保险与失业风险,以便于灵活就业有更好的前景。最后,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扶持与帮助。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资金信贷、项目选择培训孵化等方面给予更多特殊政策支持。在办理各项手续时,要快捷方便,简化手续。在医保、社保等方面享受更大优惠的待遇③。让大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创业政策的支持,为大学生提供不竭的动力,用创业带动就业,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根据本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自身、高校、就业单位以及政府都对大学生灵活就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就业难”这一难题。总而言之,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灵活就业是就业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高校毕业生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转变就业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国家政策支持等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参考文献:

[1]刘 君,朱辉荣,甘 薇.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3).

[2]韩薇薇.新形势下大学生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刊),2008(11).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