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实施方案

2018-03-13肖独伊李明清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方案

肖独伊 李明清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技能实训课程是地方高等院校培养未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当前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前景并不乐观,其实践体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结合相关实训课程,重建体系,改革方法,强化训练,优化实习,从多个维度采取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转型;方案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30

基金项目:此课题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2017GB156)。

作者简介:肖独伊(1982—),湖北孝感人,硕士,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专职教师;

李明清(1964—),湖北应城人,教授,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文艺学。

一、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背景

首先,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受限于传统认知和专业自身特色,很难迅速适应当下地方院校的应用转型趋势,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始终举步维艰。最终,导致该专业的自身定位越来越模糊,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基本延续了该专业的传统说法,旨在培养能担任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或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定位并不明确,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乐观。

其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专业基础课所占课时偏多,教学内容的延展范围广,教学过程侧重于理論研究,教育理论课虽有,却没有关注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既不会写教案,又不会进行模拟教学。而专业选修课设计的范围较窄,形式比较单一,部分学习内容会有一些重复,多以小专题的模式出现,课时有限,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陈旧,并没有关注到职业技能的培养,效果不够理想。在考核体系中,该专业大部分课程考核多以试卷形式进行,甚至以此理论成绩为评定奖学金的主要衡量标准,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忽视,不重视教育类实训课程。

最后,在专业实践环节,该专业只有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实践形式单一,时间安排并不合理,参与指导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匮乏。对专业实践的实施途径理解狭隘,认为实践教学的途径只有教育实习、撰写教育调查论文,忽视了日常课堂教学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可能发生的长期而深刻的作用。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缺乏根据新时期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需求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当然,硬件设施的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如没有微格教室和实习基地太少。

在此背景下,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四年的师范本科学习后,依然不熟悉真实的语文课堂,对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是一无所知。这不仅影响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更妨碍了学生在教育生涯的早期建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延滞了师范生今后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所以,我们应高度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研究实验及效果

笔者以湖北工程学院汉语言师范专业为试点,结合所授课程“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实训”,对改进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实验(见表1),试图为该专业的应用转型提供有力的佐证。

在研究实验中,笔者通过观测和分析实验效果,研究各种举措的功效与得失,并在课程学习的初期、中期及后期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该项调查涉及133名汉语言专业学生,要求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感受水平对各选项按从高到低五种程度选择。

参加对象133人,男生12人,女生121人,这是师范生的性别常态。在实验开展之前,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并不是很全面,大多数都停留在表面,认为教师待遇好、有假期,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了解并不深刻,也没有主动关注该职业的改革动态。在实验前,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只有29%的学生能及时了解新的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更是知之甚少,只有25.3%。(见表2)实验后的结果表明,教学实训环节的补充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教师职业,更让学生通过实践熟知了真实的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实践反思,提炼经验,总结教训,固化了能力,内化了素质。从整体看,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心明显增强。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教师职业情感,以较高的专业起点进入教学岗位中去。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实施方案

(一)硬件设施

目前,地方院校的硬件设施水平并不均衡,理工科的实验室不仅数量多,而且设备也齐全,而针对师范生使用的微格教室却很有限,设备也比较落后,所以加大资金投入很有必要。

除此之外,对口的实习单位也需要增加,这不仅能让师范生有更多的上岗机会,也能为学校所处地的教育事业作贡献。传统的实习单位以当地的公办中小学为主,实习岗位很有限,学生的实践机会也不多。地方院校可以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的联系,多关注非重点的民办学校、社区学校,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实习交流机制。实习的周期不仅仅只安排在大四的下半年,也可以调整为学年模式,从大一开始,每年一次,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这样实习效果会更 明显。

(二)软件设施

1.调整课程体系

结合地方院校学生的能力特点,我们可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加设技能课程模块。技能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养成,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文字信息处理能力等。如“演讲与口才”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技能,教师口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教育教学实训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师技能,又如文秘写作、办公自动化、网络编辑学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秘技能。

2.重建实践环节

本环节主要以所授课程“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实训”为依托,增加了如下训练板块。

(1)模拟备课。结合其他教育类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就语文教材中的具体章节内容篇目进行备课,以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的重点精讲篇目为主。通过实际操练,学生不仅熟悉了备课流程,还真实经历了教师备课的情感体验并初步形成备课经验。成果验收主要以撰写教案形式完成,指导老师负责批改订正。

(2)模拟教学。在“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实训”课上,指导教师会要求学生针对某个知识点完成二十分钟左右的模拟授课,再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分析其教学表现。该项训练要求台上的学生完全像教师一样进行教学并对课堂进行管理,有利于锻炼学生面向众人讲话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等。

(3)集体听课、评课。教师不仅要会讲课,也要学会听课、评课。评课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在授课结束后进一步反思、进一步总结,归纳提炼,引导辨析,将所学教学理论融入评议之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中听课,可以将自己的备课成果与授课教师实施教学的真实情况相比较,互相学习。

(4)说课训练。说课能凸显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组织教学的能力,已经成为该专业毕业生应聘求职时的必过门槛,提高说课水平很有必要。说课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宏观分析能力,该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领悟教学理念、研究并把握教材的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3.完善师资队伍

目前,该专业的师资主要以高校专业授课教师为主,集中在理论课程,缺少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基于此,我们还需要外聘中小学教学一线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他们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一线教师除了有丰富的教学经历,更能针对现实问题与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交流。师资队伍的完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高校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加深感情,增加中小学对高校的了解、信任与关心,获得中小学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长期支持。

4.改革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完善,评价主体要客观。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唯一的評价主体,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并不能体现学生的能力。改革评价机制后,我们可以设定三方综合评定机制:学生自评、同学评定、教师评定。学生自评是第一个环节,需要准备相关认定资料,如教案、多媒体课件、评课稿、说课稿等;同学评定由其他同学完成,从第三方角度对学生的授课、评课、说课进行打分;教师评定则以指导为主,旨在通过评析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地方院校转型的大趋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实现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应用转型,只有根据市场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目标,该专业才能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处于地方的独立院校则需要通过应用转型,积极探索,确定独具特色的汉语言专业发展之路,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成平.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初中语文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靳 彤.语文教学能力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3]王文彦,蔡 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方案
Hi-Lee-Bon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
探析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措施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1棵辣椒3种“临危”教育方案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