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认知、性教育需求及对策研究

2018-03-13葛贤刘东梅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性教育大学生对策

葛贤 刘东梅

摘 要: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认知、性观念、对性教育的需求,为开展性教育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成都某医学院校的35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①包括医学专业学生在内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性观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生的性观念比女性更开放;③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性教育,不同专业对是否接受过性教育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医学生接受性教育更多,与医学专业有关;④大学生对性教育有着迫切的需要。结论:提高性教育的时效性、规范性,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层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性传播疾病;性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R75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5

基金项目: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认知及性教育需求研究(SXJYB1711)。

作者简介:葛 贤(1990—),女,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劉东梅(1968—),女,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代社会,很多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对婚前性行为表示赞同,并在婚前有性行为,同时性交也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是指通过性接触可以传染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简称为性病。STDs不但是一种流行病,而且有很强的传染性,最近几年,其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且由性传播疾病引发的致死人数和致残人数正在上升,这种情况广泛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正在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1]。STDs的危害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STDs的危害中,青少年的危险性最大,而大学生属于特殊的青年群体,生理上属于青春后期、育龄初期,年龄上处于性活跃期,且近几十年来,大学生性行为、性观念呈多元化、开放化趋势,再加上受网络、媒体、现实生活中的性诱惑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非婚性行为发生率日趋增高[2]。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天约有100万人受到STDs感染,性病感染者中15~24岁年龄组的人群发病率最高[3]。STDs在我国正在迅速蔓延,目前已跃居为第二大常见传染病,已有大学生通过性接触感染STDs的报道,而我国的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因此,研究大学生对STDs的认知以及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课题调查研究了大学生对STDs的认知、大学生的性观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运用统计学处理方法阐明了大学生对STDs的认知状况、性教育的现状及对性教育的需求,从而提出增强性教育的对策措施,对相关部门制订系统实际的性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成都市某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五的在校学生。

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与专家咨询,制定《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认知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整群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350份。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基本情况部分;②大学生对STDs的认知及性观念;③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对性教育的需求。

3.统计分析

将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结果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对结果进行频数、百分数等统计描述,并对性别、专业进行析因分析。

二、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40份,有效率97%。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主要年龄人群集中在18~23岁,医学专业人数占47%,非医学专业人数占53%;男性占38%,女性占62%;有恋爱对象的人数占40%,无恋爱对象的人数占60%,由数据可见,医学院校女性较多而男性较少,且没有恋爱对象人数多于有恋爱对象的人数。

2.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认知状况

在“您认为下列哪些疾病属于性传播疾病?”一题中,大学生对常见STDs有一定的认知,认为艾滋病(99%)、梅毒(91%)、淋病(66%)属于STDs的人数比例较高;认为尖锐湿疣(44%)和乙型肝炎(22%)属于STDs的人则大大减少,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将肺结核(14%)、流感(9%)、肝癌(2%)看成是STDs,由此可见,大学生对STDs的种类认识并不清晰。对梅毒、尖锐湿疣、淋病、乙型肝炎、流感的认知,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您认为下列哪些疾病可通过性传播给下一代?”一题中,部分学生认为艾滋病(94%)、梅毒(53%)、淋病(32%)、乙型肝炎(29%)、尖锐湿疣(14%)、传染性单核细胞病(17%)、肺结核(13%)可传播给下一代,而不是STDs的流感、肝癌也分别有3%和2%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性传播给下一代,且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以上疾病的看法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学生对STDs普遍缺乏认识。超过7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STDs的了解不超过5种,且对了解的少数几种STDs中,仅有42%的人了解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82%的人了解传播途径、53%的人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方法、18%的人了解其治疗方法、17%的人了解疾病的预后,说明学生对STDs缺乏系统性认识。以上数据进一步证实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STDs的相关知识,与邢文会[4]、童峰[5]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3.大学生的性观念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71%的大学生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在是否接受婚前性行为差异性分析中,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之间均没有表现出差异(P>0.05),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性行为持较为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有26%的大学生已经发生过性行为,且在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中,仅有48%的大学生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用安全套,49%的学生则有时用安全套有时不用。且不同性别对于是否有过性生活呈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明显高于女性,男性的性观念比女性更加开放。在问及“假如您的另一半检查出有STDs,您会怎么办?”时,25%的学生选择坚决分手,26%的学生选择看疾病情况,治得好就在一起,治不好就分手,16%的学生选择不管怎么样都会在一起,而有33%的学生不知道怎么选择。且男女性在知道对方有STDs后的选择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选择分手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自我保护意识更强有关。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网络化、网络信息娱乐化、社会关系复杂化的今天,大学生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且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对美好事物充满憧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性激素分泌旺盛的时候,加之受西方“性解放”思想及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渐呈现出多元、开放、包容的趋势,观点与方德静[6]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4.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现状

仅有42%的学生认为自己曾接受过性知识的教育,且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于是否接受过性教育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医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关。此外,大学生接受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然后是报刊、同伴、讲座、父母,少部分学生通过专业书籍获得相关知识,在获取途径方面,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均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目前大学性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局限于网络,学校缺乏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大学生性知识缺乏,性知识知晓率较低。且网络上的信息碎片化、快捷化,甚至有许多不健康的信息侵蝕着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导致大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性观念。且大部分学生从小受家庭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影响,认为谈性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家庭性教育严重缺乏,这与万爱军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5.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情况

89%的学生想要通过系统的性教育了解STDs的相关知识。在“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性知识?”一题中,通过学校课程获取相关知识(78%)、专题讲座(66%)、互联网学习(56%)、书刊(50%)、专家咨询(29%)、同伴之间的学习(27%)、父母教育(21%),其中,不同专业属性的学生对学校课程和书刊的选择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专业的缘故,医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课程的系统性学习和书刊了解性教育相关知识;不同性别对于书刊的选择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由于害羞的心理,选择书刊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而通过性教育,学生最想了解的内容占前五位的是:恋爱观、性病知识、性价值观、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而学生最想学习了解STDs相关知识中占前五位的是:疾病的治疗方法、预防方法、传播途径、疾病对健康的影响、疾病临床表现。不同性别对于疾病的预防方法和政策的选择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女性选择了解疾病预防方法和性病政策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不同性别对于疾病的其他相关知识没有表现出差异性。而不同专业属性对于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治疗方法、预防方法、相关案例和相关政策的选择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学生更关注STDs的系统性知识,这可能与学生的专业有关。

因此,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是渴望系统的性教育的,他们希望通过性教育去认识和了解人类生殖系统的生理结构与功能、性病相关知识、性心理的发展、正确的婚恋观、性态度以及正确的性文化等。

三、对性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

1.制定政策,重视性教育

国外性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得到重视,起步较早。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现代性教育的国家,其学校的性教育开展已有半个多世纪。1960 年美国就有3所医学院开设有关性教育课程,而到1973年全美114所医学院校中有110所开设性教育课程。而我国由于传统的文化回避性教育,性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长期缺乏,一些生理卫生课不被重视或是被应付了事,中国性教育的开展还处于探索之中,且教育的对象仅局限于部分高校。国外良好的性教育得益于政府部门的重视,因此我国性教育的普及与良好的展开需要政府及教育部门的支持与重视,研究制定相关方针和政策,加强各层级学校性教育工作的开展与监督等,让社会及教育系统真正重视性教育,减少因性教育缺失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

2.渲染良好的社会性教育氛围

良好的性教育氛围不再让人们谈性色变,而是欣然接受性话题的讨论。此外,网络媒体应该多多宣传报道健康正确的性知识、性文化,而不是作为“标题党”吸引人们的眼球。此外,相关部门应制作一些健康有意义的性科普知识的宣传片、性教育讲座,通过发挥社会力量,让性教育融入社会、学校和家庭,从而形成多主体、多渠道、多方位的性教育模式。

3.增强高校性教育时效性、规范性

从调查数据来看,医学专业学生对STDs知识更加了解,也对性教育表现出更高的需求,而性教育对所有人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第一,各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性教育,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配备专业的性教育教师,召开性教育讲座,开设性心理咨询室等。第二,性教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增强性教育的时效性。

4.父母是性教育最好的老师

家庭应该是孩子接受性教育最早的地方,而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从父母处接受性教育的比例不到20%,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家庭的性教育是缺失的,此现象值得每一位家长反思。在性教育过程中,家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角色,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受父母影响很大,而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影响其一生。因此,父母要正视性,而不是忌讳或者避免与孩子谈性。其次,父母需要多学习了解性知识,在言传身教中,才能带给孩子正确的性观念,提高孩子性方面的辨别能力,减少性犯罪。最后,父母应当与社会接轨,及时与学校沟通,在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配合学校、社会的教育。

5.争做健康大学生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因此,当大学生有性方面疑惑的时候,不要羞于谈性或者不好意思问性方面的问题,应主动学习性知识或大胆寻求专业帮助和解答,在性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性价值观,做健康大学生。

总之,性教育是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只有通过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性教育打破传统的禁锢,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江滨,林 婉,刘碧桃,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性传播疾病教育及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河南科技,2013(24):243-244.

[2][4]邢文会,付瑞敏.大学生性传播疾病知信行现状研究与对策——以郑东新区为例[J].中国性科学,2016(5):138-140.

[3]张 松.性传播疾病概论[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1):7-9.

[5]童 峰,范穗光.广州某高校大学生性传播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0):1225-1226.

[6]方德静.90后在校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以四川省三所高校为例[J].中国性科学,2016(4):151-155.

猜你喜欢

性教育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