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要有“遗爱”精神

2018-03-12皮建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黄冈市黄州苏轼

皮建明

为弘扬东坡文化,黄冈人把黄州城区的城中湖取名遗爱湖。“遗爱”一词出自苏轼的《遗爱亭记代巢元修》。苏轼被贬谪黄州时,常和黄州太守徐君猷相约去黄州城南的安国寺,在竹林中的一座亭子中品诗论话,说古道今。后来,徐君猷去湖南任职,安国寺和尚继连请苏轼为二人经常饮茶的竹间小亭取个名字,以作纪念。太守为官清廉、有益乡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苏轼便给亭子取名为“遗爱亭”。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苏轼认为徐君猷是一个有“遗爱”精神的好官,所以,他为那个竹间小亭取名“遗爱亭”。

作为教育人,我欣赏这种遵循规律,功成不必在我,“去而人思之”的“遗爱”精神,这种精神也恰是我们教育人所需要的。中小学教育是“奠基工程”,它本身不能直接产生“效益”。考试成绩、升学率只是考查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如果为了教育者的一时“政绩”而一味追求它,那么,带给学生的可能是灾难。

和很多地方一样,在黄冈市,能考上本市最好最知名的高中学校一度被当成判别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标准。但为了考上高中,他们没在初中这个最佳时间段去激发学习兴趣、探究自主学习方法、享受学习乐趣。

很多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慢慢喜欢上阅读,但到了初中,因为课业负担重,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时间了。到了高中负担更重,时间更紧,课外阅读甚至成了奢望。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良好的、必将终身受益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却被迫中断,以后阅读又何以能成为他们的爱好和习惯呢?都说中国人现在越来越不读书了,这恐怕就是一个原因。再比如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学习应该重在听说能力和英语语感的逐渐形成,不能为了分数而去死记硬背。体育、艺术更是如此。

基于这些思考,我提出“莫管中考”的理念。初中就应该有初中的生活,即使是做准备,也是为高中及高中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一生的生活做准备,而不仅仅只是为考上高中做准备。

“莫管中考”的初中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死记硬背、重复操练;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满堂灌”;可以在与同学的合作探究中感受良好人际关系的美好,而不是把同学当作对手的白热化竞争;可以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而不是只盯着课本;可以坚持自己的体育、艺术爱好,而不是舍弃一切,只为中考。

后来,我一直坚持这种“莫管中考”的理念,每届中考都考得很好。有人问,你让学生“莫管中考”,平时你管得这么松,为什么学生成绩还这么好?我想,学生身上的枷锁解掉了,心态轻松了,性格阳光了,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只要老师把方法教给学生,给他们相对轻松的环境,当学生自己愿意学习时,学习一定是高效的。我们并非不要考试,而是不能为了眼前的分数,为了“赫赫名”,而不顾教育规律,忘了人的成长。教育需要解除外在的羁绊,需要解放学生的心灵,遵从科学规律,让学生自由呼吸,慢慢生长。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保持一个静待花开的心态,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作者单位:黄冈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王娜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冈市黄州苏轼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从善如流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