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立德树人 改进学校管理

2018-03-12郑迪黄江兰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育人

郑迪++黄江兰

2017年12月7日至9日,湖北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第25届学术年会在湖北黄冈召开,本届年会以“立德树人与学校管理”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探讨与深入的学术交流。湖北省高校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及省内多个地区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教师代表),共计170余人到会,与会代表围绕年会主题进行报告发言,对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在学校管理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分析与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黄冈师范学院袁小鹏教授认为,我们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切实纠正学校教育管理目标偏移的问题,坚持学校教育管理的合目的性。立德树人的教育觀体现了现代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双重价值目标,但当前坚持立德树人的学校管理理念,不仅面临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所固有的属性困扰,同时也承担着来自不同层面的教育实践的挑战。所以当前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以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去审视、批判现有的学校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而通过改革创新实践,建构起新的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一方面,要注意克服现代学校制度所固有的一些体制性弊端给学校管理所带来的具有负面倾向的实践惯性;另一方面,要坚持用立德树人的思想,反思、批判现行的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立德树人的学校管理体制机制。

立德树人必须以管理育人为关键环节。管理育人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贯穿在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学校通过对教职员工的有效培训及影响,使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营造一个有广泛内容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一个多方向的育人系统,促进管理育人的实现。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程斯辉教授认为,若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学校管理必须进行一些改进、变革、创新。管理虽直接指向效率问题,强调按规矩办事,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能够决定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因为管理育人体现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交往中,管理者的理念、态度、素养、方式方法、创设的环境等都能够影响人,管理者预设的目标、创设的过程、采用的方式方法乃至管理最终的效度对被管理者,尤其是对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都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管理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牛鼻子与关键,要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必须将管理育人作为关键环节。

立德树人必须改进教师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一样都必须面对一个共同问题,即如何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工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所以落实立德树人,必须要改进教师管理。

长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教师杨坚从师生关系方面谈了对教师管理的理解,他把教育看成一种基本的人类交往实践。传统的师生交往文化是一种恩情逻辑,而现代新的师生交往文化是一种强调契约和民主的交往文化,但民主的师生交往文化不是教育文化的必然归宿,原因有三:一是民主与平等具有政治性,但教育不是政治;二是民主与平等是建立在抽象的两个平等的成人主体之间,但学生未成熟,教师与学生不是平等的主体;三是师生交往实践涉及情感交流,而民主与平等更多的是利益的分配与博弈。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黄菁菁则认为,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核心,对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她提出教师应从五个方面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更新评价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合作模式,构建“立德树人”共同体;更新学习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立德树人必须优化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学校管理工作中人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从传统的学校管理学生变为学校管理和学生参与相结合,即优化学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

一是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促进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学校管理中实现的基本途径,它对学生发展,实现立德树人产生着直接影响。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滕敏就此分享了她作为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她认为,班级管理应该有思想,有灵魂,有力量。她强调课程的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将“全面”发散为三个具体方向——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基于此,滕敏开发了“M.A.N课程”,M即manage,指自立课程群,A即ability,指素养课程群,N即noble,指乐创课程群。这些课程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于潜移默化中形成班级文化,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二是课程管理。课程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构建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是制约学校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

仙桃市仙源学校的武家仿认为,时代新人应该是对我们民族文化有高度自信的人,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中华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和思想道德营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品格,是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以传统文化教育年轻人,将其融入学校课程中,是必然的方向。

黄冈中学的办学目标是“培养‘有崇高理想、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时代精英和创新人才”,黄冈中学校长何兰田认为,学校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塑造学生人格,全面开发学生智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必须重视环境管理,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总体办学氛围,对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价值导向和约束、规范作用。

襄阳市第五中学的徐晓旭用“润物无声,玉汝大成”生动概括了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影响。他提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优秀的文化,每一个朝代都曾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挥极致,美国的近代科学是先进的,但美国文化不足以引领世界,也不足以让全世界臣服。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的陈霞介绍了本校对于“三年书香路,百年书香梦”的坚持。她以柳斌的名言:“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引出了学校建设的方向,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韩冰清分享了去台湾交流半年的体会。她提出台湾的素质教育课程目标是启发生命潜能,陶养生活知能,促进生涯发展,涵育公民责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则来源于家长的大力支持,以及重视环境教育与服务教育,特别是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彬指出,立德树人不只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该是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的初心和价值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学校管理在立师德铸师魂的同时,要将立德树人全面落地,精准落实,教育者既要立出影响,也要树出成效,并在其中收获学校变革的历史担当与深刻认识。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周小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