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策略浅析

2018-03-11姜伟娜李婷婷化夏王家增

科技资讯 2018年35期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构建策略师生关系

姜伟娜 李婷婷 化夏 王家增

摘 要:师生关系是校园内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是高校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在学习条件极度优化、知识资源极为丰富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应主动解放思想、积极求变以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信息化时代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2

师生关系是亘古存在的一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她不仅指师生间教与学的传承,而且涵盖着师生间的各种交集与联系。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主导地位,学生多是被动和服从的角色。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开启和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知识的传承模式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与其密切相关的师生关系模式也将随之改变。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已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构建新形势下大学校园内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本文仅从教师角度谈几点浅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1 解放思想,积极适应新角色

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在知识传承和教育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拥有崇高的地位和不可置疑的权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掌控着知识的传授,而且主导着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知识资源的极度丰富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教师在知识传承上习以为常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师生关系中完全处于主导地位的优越感逐渐淡化。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有了独立的思维和见解,不再单向全盘接受教师的传授,而且还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老师展开讨论,甚至提出一些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这些无一不冲击着教师的传统观念。

面对诸此种种,我们作为教师要及时调整心态、找准定位,明确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学生真正需要的不是知识的来源,而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时代赋予教师的新角色,不再是掌控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师生间不再是教与学的对立,而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同盟[1]。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解放思想,放弃“一言堂”的尊严和权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资源,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

2 改革教学模式,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课堂上多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只能单向地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2],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知识以数字化信息传播的信息化时代,学习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利用网络资源和虚拟课堂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逐渐成就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借助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积极改进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比如,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提供交流的平台,多给学生阐述观点、发表见解的机会。我们可以在一次课结束时明确下一次课的学习内容和交流的问题,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尊心促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人翁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正确的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错误的要委婉地订正并加以正确分析和引导,不要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交流是激励学生自觉学习的最好方式,我们要大胆采用并不断完善,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鉴别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尊重和信任。

3 修订教学大纲,由知识灌输型转向能力培养型

学生感恩学校、感谢教师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和理想追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成功者不只是知识渊博、技能超群的天才,更多的是掌握了学习技巧和拥有不断学习精神的人。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尤其是在新知识以爆炸式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超课堂教学的纳新能力。因此,当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时,有些知识已经过时,有些技能已经淘汰不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用在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理念上正恰如其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他立足社会而不败的全部知识和技能[3]。随着知识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技能的不断更新,毕业生走上社会后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因此,培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陶冶学生继续学习的情操,应与教授基本知识和锻炼基本技能并重。

同时,毕业生只有学有所用、所学能用才会信任学校,感恩学校。毕业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生对学校和教师的印象,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由此可见,我们应与时俱进地修订教学大纲,改进教学策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继续学习精神的锤炼。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经之路。

4 提高综合素养,完善知识结构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但很多网络信息都是以知识综合体的形式出现,往往超出了他们所能识别的范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知识时很难辨别它们的真伪,更难进行恰当的选择和汲取。因此,老师依然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心目中最可靠的知识来源。

而常言道“道高为师,德高为范”,拥有一定的知识厚度和广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但在新知识、新事物让人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时代,教师要保持自身知识的时新性和完整性,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长期的积淀;不仅要及时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前沿,还要广范涉猎其他专业尤其是相近专业的知识,才能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信息库,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4]。

学生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永远都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新入校的低年级学生都是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知识的渴望步入我们的课堂。我们要用广博的知识和炙热的爱心迎接他们,充分利用低年级这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黄金阶段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用对自己的信心和对学生的诚心、爱心和耐心促使师生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起航。

5 全方位沟通,铸造良师益友

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5]。在精英教育时代,师生间可以通过传统途径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在大众化教育和信息化时代的双重背景下,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师很难有足够的精力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但信息化时代的优越条件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沟通途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就能满足师生间沟通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建立相应的QQ群、微信群、学习论坛等交流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我们既可以探讨专业知识,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在此得到解决。在这些平台上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给我们发帖、留言;我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回复,既可以单独回复,也可以集体解答。

语言是心灵的使者,了解是信任的前提。师生间通过多种渠道的沟通和交流,不仅能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还能激发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催生强烈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应沿着学生求知的主线,解放思想,积极求变,在彼此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石健.高校教师与信息化下的课堂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41.

[2] 朱晓青.浅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育信息化:学术版,2006(10):13-15.

[3] 胡扬名,谢倩,朱梅,等.基于能力培养的高校全面育人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3(3):1-4.

[4] 宋新鹏.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重构[J].当代教育论坛,2010(26):28-29.

[5] 李香,栗英杰,李伟,等.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J].现代交际,2013(3):232.

猜你喜欢

信息化时代构建策略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