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歌唱发声练习中的心理定势

2018-03-11吴小平

科技资讯 2018年35期
关键词:解决方法

吴小平

摘 要:心理定势,它能够决定和调整人的理智、情感和意志的实现,能够影响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趋势。在声乐教学中,由于人的发声器官的运动状况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坚持采用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心理、生理结合的调节过程,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定势,更好地挖掘个人的音色潜质,以达到激发学生演唱激情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定势 发声训练 技能技巧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2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必须具备很好的范唱能力,好的范唱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到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但我在教学中发现,当教师范唱出比较明亮、靠前的声音时,学生会下意识的往“前”唱,发出较尖、亮的声音,这不仅仅是学生对声音概念的误解,也是由于受到原已形成的发声心理定势的影响。

“心理定势”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在1989年提出,后经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加以改造,并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经验,也养成了一定的习惯、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这些习惯或方式在从事某项活动之前,便构成了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即定势。它能够决定和调整人的理智、情感和意志的实现,能够影响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趋势。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方法得当,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演唱情绪,为更好地诠释声乐作品打下良好的技能技巧基础。但是,由于人的发声器官的运动状况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声音训练有其特殊性,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坚持采用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心理、生理结合的调节过程。所以,研究如何消除不良心理定势,以达到激发学生演唱激情的目的,这一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教师要帮助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消除不良思维定势的影响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在我国声乐界,一直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唱法分类,时至今日,对于这种分类法,学界已经出现许多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这种唱法分类是不太科学的,因为从声乐学习者的心理定势上来说,这种唱法容易形成几种固定的框架,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进行科学的声乐学习之前,将自己束缚在这几种固定唱法的定义中,造成干扰,极其不利于挖掘演唱者的个人风格。由于先前得到的有关声音概念方面的经验,学生在未发声之前,就在心理形成了自己想象的声音模式,形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一种准备状态,学习者已学过的东西,阻碍了个人学习、发展的空间,阻塞了探索未知领域的通道。

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训练之前,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生先天就具备了自己特有的好音色与音量大小等客观条件,可以通过训练让自己掌握改变音色明暗和音量大小的能力,让自己找到合乎个人生理规律的发声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出发点是必须以先天条件为基础,而不能盲目自信。就如不能要求一个小号嗓子去向大号嗓子音色这个方向去训练,如果忽视先天条件去强求,其结果必定是带来无尽的困扰。其次,学生要勤于思考,勇于尝试,知识积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思维方式与思维定势的过程,它要求经常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突破旧的框框和常规模式,声音训练尤其如此。因此,教师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习惯意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对自己的声音有一种“安全意识”,即学生很容易在自己能够驾驭的音域里发挥自如,但是一旦突破了这个区域,便会畏手畏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特别是如果训练失败次数较多,有的干脆就不去尝试。例如,在对待高音的问题上,曾经有个学生每唱到小字二组的g音便出现破音,破了几次之后,心里有了畏惧感,又害怕别人耻笑,便不敢再去攀这个“高峰”,以后每唱到此音都不敢尝试,从而让她产生了畏高的心理定势。“破音”其实并不是很难克服的毛病,只是由于学生的声带张力不够,闭合不好而引起,“破音”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喉部肌肉紧张,声带闭合不好;另一种是喉部放松,声带闭合不好。这位学生是处于后一种。对于这样的情况,关键不是技能技巧的讲授,首先要鼓励她敢于“破音”的勇气,要鼓励她敢唱、多唱;其次在方法上是告诉学生用窄母音(比如i、u、e母音)练习,训练声带的张力。通过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学生在明白发声机能方面的道理后,有了敢于尝试的勇气,从开始的一碰就“破”音的状态渐渐发展到偶尔“破”一两次;实际的改变又加大了她愿意攀“高”的信心,到后来经过努力,彻底迈进了高音的门槛,前后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她不仅获得了解决“破音”问题的技能技巧,更可贵的是打破了惯常的思维定势,增强了“我能,我行”的自信心。

2 教师本身应不断更新观念与知识结构,勇于打破旧的思维定势

首先,声乐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教师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学习。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没有高音、有的没有低音、有的急于求成、有的缺乏自信、有的唱的一塌糊涂,但自我感觉却很良好。声音训练没有固定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声乐教师不但要有“对症下药”的教学手段,更要有“明察秋毫”的心理把握能力,教师唯有不断学习和和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及时更新知识,这样考虑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才会灵活多样,能力才会提高。

其次,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突破定势的局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声音训练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这是由于唱法的发展所决定的,以郭兰英、王昆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歌唱家们挖掘、继承了民族民间唱法的精华;以沈湘、周小燕等为代表的教授们,引进了西洋美声唱法;以吴雁泽、马玉涛等为代表的歌唱家们,在西洋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民族、民间唱法咬字、风格、韵味等精华,使美声唱法民族化,洋为中用。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又出现了更贴近生活,更注重情感交流的流行唱法。现在,早已风靡全球的音乐剧又被引入中国,音乐剧的唱法介于传统唱法与流行唱法之间,更不同于我国以往的任何一种唱法,它的出现使得演员更能发挥演唱者的个性,感情表达更直接,更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歌唱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分合交融更是以后声乐发展的一大趋势,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要转变观念,开拓眼界,用新眼光、进取的眼光审阅声乐唱法的新变化。

综上所述,在声乐练习中,学生要认识到心理定势对于训练的不良影响,破除它对个人造成的学习困扰,以更好地挖掘个人的音色潜质,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形成自己特殊的演唱風格。作为教师本身,不但自己要身体力行,改变意识,摒弃自己的心理定势,更要帮助学生从实践中实现这一突破。任何学习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声乐学习尤其如此,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有时候看似走不通的路却恰恰是必经之路,声乐学习当中的心理定势问题经常容易被忽视,从而使得学习经常进入一个不明就里的状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找到问题的结症,“对症下药”,就一定可以破除不良心理定势的影响,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洪丽.音乐创作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 张红娟.歌唱心理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 王磊.歌唱心理定势在声乐教学中的培养与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解决方法
新形势下基层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铝冲裁废料堵塞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探究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