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信念、主动反刍与大学生锻炼坚持性:锻炼氛围的有调节中介效应

2018-03-11董宝林毛丽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信念体育锻炼个体

董宝林 ,毛丽娟

锻炼坚持性是在体育锻炼参与的基础上,个体保持长期、有规律体育锻炼活动的行为状态或倾向[1]。坚持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终身体育”健康理念的具体诠释,也是获得理想锻炼效果的前提。随着教育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以及“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改革等举措的推行发展,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总体状况得到一定改善[2]。诚然,受个体认知等内因影响,相当一部分经历过锻炼应激事件的大学生会产生退缩、逃避等消极锻炼倾向[3-4],甚至超半数因缺乏锻炼氛围等外因而在结束体育学习后逐渐退出锻炼[5]。既有研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单纯探讨个体内部或外部因素对锻炼坚持性的直接影响,可能会陷入唯意志论或环境决定论等误区。基于此,从个体内在心理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机制,益于厘清锻炼坚持性诸多潜在的致因要素,既有助于科学指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又益于大学生获得长期锻炼效益。

1 文献梳理与研究假设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会指导愿望并决定人们的行动[6]。近年来,学者在认知与行为关系探讨中发现,核心信念(core beliefs)是决定和主导个体情绪和行为的最深层、不被个体知觉的元认知[7],是整体、牢固、被全面概括的根本信念,它能在主体指向目标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理性分析应激事件,并引导行为向积极一面发展[8]。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是自我展示、挑战自我、拼搏抗逆、勇于争胜的社会行为,大学生在此过程中难免会经历技不如人、发挥失常、挑战失败、身体疲劳、机体损伤、人际冲突等应激事件。在此情境下,核心信念,这一积极的元认知心理可以促使青少年将这些运动产生的负面体验视为促进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机会,进而保障锻炼行为的延续和发展[9-10]。近期的研究证据表明:那些不畏压力、困境、挫折者,即核心信念强的人,在体育锻炼活动中能够始终保持应有的专注度和坚持性,即便身处复杂环境,亦会一如既往地保障自身锻炼行为和能力表现朝着正向、符合自我的方向发展[9];反而,核心信念匮乏者在经历挫折、压力等应激事件时,较易丧失行动的指南,亦较难形成由“知”到“行”的实际转化,这不仅会滋长“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甚至会对自身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带来极大困扰[11]。简言之,作为一种最根本的认知元素,核心信念可帮助大学生摆脱消极锻炼体验的困扰,以饱满的热情适应锻炼应激事件,保持锻炼行为。正如核心信念理论阐释的,核心信念是决定情绪和行为的基础认知,在绝大多数时间都会发挥指导行为的功效,尤其在应激事件引发负面情绪时,核心信念能帮助个体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和世界,使个体坚定本心、保持意志行为[12]。关注锻炼参与,更应关注锻炼的保持。诚然,有关核心信念对锻炼坚持性的研究略显薄弱。据此,提出假设H1:大学生的核心信念越强,锻炼越具坚持性。

近年的认知行为学研究还发现,在核心信念对行为影响机制中,主动反刍(deliberate rumination)发挥着重要的中介功效[13]。主动反刍,是个体对挫折或不愉快事件的主动反思、重新检测的认知过程[14]。早期认知心理学者在解释反刍思维时,将其归结为人类普遍存在的消极反应风格,然而,学者在深入探讨中发现,作为稳定的人格特质,反刍思维还具有主动反刍这一积极心理反应,而且,主动反刍是核心信念向健康行为转化的重要环节[13]。首先,核心信念是激发主动反刍的先行变量。实证研究表明,在锻炼应激事件中,核心信念强大者善于调动主动反刍,通过调整运动障碍度和满意度间的平衡点来促进体育锻炼行为[15]。核心信念不仅可激发运动员对运动应激事件成因及后果的主动反刍,最终形成自我超越、自我实现[16],还可在非运动员群体面对锻炼挫折时主动调动反刍思维,使自身从负面情境的困扰中快速分离,在激发锻炼身份认同的基础上保证体育参与度[17]。简言之,核心信念是规范行动的一种自我管理认知,它能激发个体主动反刍,实现自我成长和完善[18]。其次,主动反刍还是个体保持健康行为的前导思维。研究表明,主动反刍是人们对运动应激事件因果进行反思的心理过程,它有助于个体从抑郁、焦虑等不适中复原,积极参与愉快、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17]。通常情况下,善于主动反刍者在面对复杂情境时往往更倾向于积极乐观、从容应对,进而有效保持那些益于自身发展的健康行为[19]。正如自我调节执行功能理论所言,主动反刍是建立在元认知(核心信念)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它可使人避免或预防产生同样不适、发生同样错误,进而有效维持意志行为[20]。诚然,在体育锻炼领域,考察核心信念、主动反刍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综合影响的研究尚付阙如。据此,提出假设H2:大学生的主动反刍越强,锻炼越具坚持性;H3:在核心信念影响大学生锻炼坚持性时,主动反刍具备中介效应。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学习的过程是行为、认知和环境交互的结果[21]。换言之,环境在个体认知与行为中具有调节器的作用。而作为锻炼外界环境的重要元素,锻炼氛围(exercise atmosphere)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支持氛围,在心理特质与锻炼行为间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效[22-23]。社会调适理论探讨反刍思维作用机制时强调,社会氛围在主动反刍与人类健康行为间具有重要的辐射功效[24-25]。研究表明:良好的锻炼氛围有助于个体在挫折、压力等锻炼负面情境中主动调动反刍思维,并使自我迅速从消极体验中分离,进而增加积极体验、发展社会心理、促进体育锻炼行为[6];良好的锻炼氛围可为青少年坚持体育锻炼提供一个积极的情境场域,它有助于主体调动积极的情绪反应、提升环境适应能力,进而保持锻炼行为[3];良好的锻炼氛围会在个体决定锻炼与否时提供决策依据,在周围同伴的锻炼行为及表现的基础上调动反刍思维,并在同伴的示范、引领下从事体育锻炼活动[26]。可见,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引导个体对挫折、失败、不愉快等锻炼应激事件及其消极影响进行主动的认知重评与反思,促使个体在锻炼群体内部自由讨论、自主思辨中产生积极心理反应,形成积极锻炼行为,保持锻炼坚持性。那么,在体育锻炼领域,锻炼氛围如何调控主动反刍与大学生锻炼坚持性?该问题尚未作出探讨和论证。据此,提出假设H4:锻炼氛围越好,大学生的锻炼越具坚持性;H5:在主动反刍与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影响链条上,锻炼氛围具备调节效应。

基于以上理论和文献梳理,构架观念(见图1),并通过实证揭示核心信念在大学生锻炼坚持性影响中有调节中介机制,旨为丰富锻炼坚持性研究有所裨益,亦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激励策略提供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依据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各选取2所大学(共6所),每所高校随机抽取350~400名大学生为被试(约2 300名),共回收2 117份量表。根据“填答条目率未达3/4”“规则性填答”或“反向题检验”等判定标准,确定有效量表2 026份,有效率88.08%。其中,年龄(20.19±2.748)岁;男937人,女1 089人。

2.2 工具

2.2.1 核心信念量表(Core Beliefs Inventory,CBI)[7]修订A.CANN《核心信念量表》。CBI原为评估被试经历创伤、挫折后,重新审视自我、他人、外界等核心信念的水平,研究结合题意,将情境引导语改成“在体育锻炼中,我们难免会经历到失败、挫折、未实现目标、不愉快体验、争执、自信缺失、力不从心等问题,请反思并在以下问题中用相应数字表示与您相符的程度”。结合我国本土文化特征,将题项8中有关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s)问题的词汇删除。CBI共9个题项(如这个事件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优缺点等信念;这个事件让我重新审视自身为人的价值信念;这个事件让我重新审视我与他人的关系信念),采用李克特5点法,从“从未经历~总是如此”分计0~4分,以总分表示被试的核心信念程度。测得题项偏度绝对值0.941~1.468,峰度绝对值0.086~2.735,标准差最小值0.802。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单维度累积贡献率60.885%,KMO=0.933,Bartlett球形检验Chi-Square=1 740.747,df=36,P<0.001。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单因素模型x2(df=27)=87.577,x2/df=3.244,GFI=0.946,NFI=0.950,IFI=0.965,NNFI=0.953,CFI=0.965,SRMR=0.0373,RMSEA=0.063;克朗巴赫α=0.917,分半信度=0.886。2.2.2 主动反刍量表(Deliberate Rumination Scale,DRS)[13]修订A.CANN《事件相关反刍量表》(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ERRI)的主动反刍分量表。DRS原为评估被试主动反思创伤事件及后果的认知程度,研究结合题意,修订情境引导语为“在体育锻炼中,我们难免经历到失败、挫折、争执、力不从心等不愉快或挫折问题,并总会主动花时间思考这些经历。若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周内有过类似思考,请在以下问题中用相应数字表示与您相符的程度”。同时,将题项核心词汇改为“体育锻炼”(如我会主动反思,这件事如何影响我参加锻炼;我会思索,这些锻炼经验是否能让我学到些什么)。DRS共10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法,从“从未经历~总是如此”分计0~4分,以总分表示被试主动反刍水平。本次测量各题项的偏度绝对值0.602~1.302,峰度绝对值0.038~1.403,标准差最小值1.004。EFA单维度累积贡献率70.792%,KMO=0.940,Bartlett球形检验Chi-Square=3149.969,df=45,P<0.001。 CFA 单 因 素 模 型x2(df=35)=138.46,x2/df=3.956,GFI=0.925,NFI=0.940,IFI=0.950,NNFI=0.918,CFI=0.949,SRMR=0.0456,RMSEA=0.074;克朗巴赫α=0.953,分半信度=0.958。

2.2.3体育锻炼氛围量表(Physical Exercise Atmosphere Scale,PEAS)[22]PEAS含12个题项(如:我经常收看体育比赛电视节目),采用Likert5点法,从“完全没有~非常强烈”分计0~4分,以总分表示被试锻炼氛围情况[23]。在保证与原量表内涵一致的前提下,设计1项反向题(我周围没人参加体育锻炼)。本次测量:各题项的偏度绝对值0.624~1.409,峰度绝对值0.224~2.182,标准差最小值0.755;EFA:累积贡献率62.135%,KMO=0.959,Bartlett球形检验(Chi-Square=2729.184,df=66,P<0.001);CFA:x2(df=54)=155.707,x2/df=2.883,GFI=0.924,NFI=0.944,IFI=0.963,NNFI=0.954,CFI=0.962,SRMR=0.0322,RMSEA=0.076;Cronbach's α=0.942,分半信度=0.922。

2.2.4 锻炼坚持性量表(Scale of Exercise Adherence,SEA)[26]修订刘微娜等人的《青少年户外运动坚持性量表》。量表是基于运动承诺理论编制而成,共6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法,从“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分计0~4分,总分大小代表被试锻炼坚持性水平高低。结合题意将题项中“户外运动”或“运动”等核心词汇修订为“体育锻炼”(如:参加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同时,设计一项反向题(放弃体育锻炼对我来说无所谓)。本次测量:各题项的偏度绝对值0.591~1.020,峰度绝对值0.087~1.045,标准差最小值0.938;EFA:累积贡献率58.536%,KMO=0.877,Bartlett球形检验(Chi-Square=767.186,df=15,P<0.001);CFA:x2(df=9)=27.790,x2/df=3.088,GFI=0.971,NFI=0.964,IFI=0.975,NNFI=0.959,CFI=0.975,SRMR=0.0303,RMSEA=0.080;Cronbach's α=0.956,分半信度=0.833。

2.3 施测过程

采用纸笔调查法,于2017年6月15—25日,运用集体与单独测试相结合的方式采集数据。填答10 min后当场回收,施测时获得被试性别、年龄等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所得数据导入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经反向题处理、中心化处理后: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获取各前因要素对锻炼坚持性的直接影响;其次,采用序列层次回归分析考察主动反刍的中介效应;再次,对“主动反刍→锻炼坚持性”这条路径进行分层次回归分析,通过检验复相关系数R12和R22差异的显著性,以及层次回归方程c'系数,考察锻炼氛围的调节效应;最后,利用AMOS24.0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指标检验模型的适配性。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程序控制和Harman单因素检验考察施测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1)程序控制方面,在问卷引导语中着重标注“调查只为科研使用”,在《体育锻炼氛围量表》和《锻炼坚持性量表》中分别设计了1项反向题,同时,反复强调数据保密性和匿名性,并采用现场答疑、填写完毕当场回收的方式收集数据;(2)Harman单因素检验方面,对问卷中所有题项(除人口统计学变量外)进行单因素未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结果提取了6个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而且,第1因子变异率为27.118%<40%。证实施测的共同方法偏差可以接受。

3.2 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对锻炼坚持性的直接影响

相关性分析显示,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皆与锻炼坚持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核心信念与主动反刍(r=0.334)亦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1)。

表1 均值、标准差及Pearson双变量双侧相关系数表Table1 Statistics of Mean,Standard Deviation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分别以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为自变量,锻炼坚持性为因变量,采用强行进入法进行3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核心信念[F(1,2114)=88.110]、主动反刍[F(1,2114)=79.906]和锻炼氛围[F(1,2114)=70.917]对锻炼坚持性的正向影响亦皆显著(P<0.001),分别解释了锻炼坚持性20.9%、19.3%和17.5%的变异(见表2)。

表2 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分别对锻炼坚持性的回归分析Table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re Belief,Deliberate Rumination and Exercise Atmosphere on Exercise Adherence,Individually

3.3 主动反刍的中介效应检验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以核心信念、主动反刍为自变量,锻炼坚持性为因变量,进行2个步骤的序列层次回归分析(见表3)。Step1:在上述回归分析中已证实,即核心信念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显著[F(1,2114)=88.110,β=0.460,P<0.001],解释了 20.9%的变异;Step2:因在核心信念的基础上将主动反刍加入自变量,此时,核心信念(T=7.190,β=0.352)、主动反刍(T=6.650,β=0.325)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也显著[F(2,2112)=71.973,P<0.001],二者共同解释了锻炼坚持性30.1%的变异。综合来看,因主动反刍介入自变量,核心信念对锻炼坚持性的回归系数降至0.352(原为0.460),而解释影响力升至30.1%(原为20.9%),ΔR2为0.092。根据温忠麟[27]中介效应检验的理论观点,证实主动反刍具备了部分中介效应。

表3 核心信念、主动反刍对锻炼坚持性的序列层次回归分析Table3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re Belief and Deliberate Rumination on Exercise Adherence

3.4 锻炼氛围的调节效应检验

对“主动反刍→锻炼坚持性”这一条路径进行分层次回归分析,检验“主动反刍×锻炼氛围”交互项复相关系数R12和R22的差异显著性,以及c'显著性。分层次回归分析表明:R12和R22分别为0.285和0.007(见表4);“主动反刍×锻炼氛围→锻炼坚持性”[F(3,2110)=44.737,β=0.379,T=2.051,P=0.041]的c'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参照温忠麟调节效应检验的理论观点[28],证实锻炼氛围的调节效应显著。

表4 层次回归方程模型复相关系数表Table4 Complex Correlation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表5 核心信息、主动反刍对锻炼坚持性的序列层次回归分析Table5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re Belief and Deliberate Rumination on Exercise Adherence

综上,利用AMOS24.0分析软件构建一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旨从直观的结构层面揭示核心信念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影响的内在机制(见图2)。模型指标:x2(df=295,N=2117)=1 061.032,x2/df=3.597(P=0.000);拟合优度指标:GFI=0.909,NFI=0.915,IFI=0.956,NNFI=0.942,CFI=0.955;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9,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0.0438。说明,研究构建的有调节中介效应模型具有可接受的适配性。

4 讨论

4.1 直接影响效应讨论

图2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Figure2 Model of Moderated Mediating Effect

分析证实H1不被拒绝,即大学生的核心信念越强,锻炼越具坚持性(β=0.460)。信念是态度的强化[6],数据反映了:(1)作为一种深层、根本的元认知,核心信念为大学生践行锻炼提供了一种认知线索,使个体坚持体育锻炼,建立锻炼习惯成为可能,如将体育锻炼视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坚持体育锻炼,即便空闲时间不充足,或者在锻炼中发挥失常、产生疲劳,亦会将此不利条件理解为“自我超越的必经之路”,继而坚持不放弃地参加体育锻炼;(2)作为一种自我管理认知,核心信念还可为大学生坚持锻炼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行为依据,促使个体在各种压力或挫折锻炼事件中保持行为意志、砥砺坚持,如将体育锻炼视为一种非威胁性社会活动的大学生即便在锻炼过程中遭受讥讽、嘲笑,仍会将此不愉快经历理解为“自我成长中无可避免、无需介怀之事”,继而不肯从锻炼中被抽离地保持强烈的锻炼渴望。正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阐释信念系统时论述的,信念绝大部分存在于人类的潜意识里,当信念被冒犯或挑战时会被激活至意识层,并成为行为本质的主观判断,决定行为态度并主导行为[29]。

分析证实H2不被拒绝,即大学生的主动反刍思维越强,锻炼越具坚持性(β=0.443),该结果与前人部分观点一致[17]。(1)根据目标进程理论相关观点[18-20],每个大学生都会在锻炼中主观建构出具有层次性的行为目标,其中,低层次目标的实现是高层次目标践行的途径和基础,但并非各层次目标都能如期实现(如技能要领掌握不娴熟、竞赛中挑战失败等)。一般而言,经历此体验的个体会在脑海中从情感、认知和行为后果等方面对锻炼目标反复思考,形成主动反刍以缓解现状与目标间落差,从而保持、延续锻炼行为。简言之,主动反刍思维强者善于从锻炼应激事件中调整负性情感、重构行为认知、理性分析行为后果,使自己在失败、挫折、逆境中快速复原,进而维持原有的锻炼行为、保持锻炼坚持性。(2)反应风格理论认为,主动反刍是个体经历压力事件后产生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及问题解决倾向[30]。也就是说,锻炼应激事件会使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预期进入失衡状态,进而激活主动反刍思维以试图从不愉快等体验中脱离,并主动寻求积极应对策略或解决方式,以使自己不被这些负性体验影响而坚持原有的锻炼欲望和行为习惯。简言之,主动反刍强者善于通过自我反馈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为锻炼行为的维持和发展提供动力。

分析证实H4不被拒绝,即锻炼氛围越好,大学生的锻炼越具坚持性(β=0.422),与前人观点一致[26]。(1)场域理论认为,主体与他人的客观关系构建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场域,而人类行为均会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31]。锻炼氛围是大学生维持锻炼行为的社会场域,对个体锻炼坚持性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功效。通常情况下,若周围人际群体具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感染力和号召力,促使个体跟从或伴随的反复与同伴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反之,若周围同伴缺乏锻炼习惯,会辐射性地制约个体锻炼热情和欲望,甚至使个体与周围同伴一样成为锻炼退出的主要群体。正如前人所言,锻炼氛围为大学生保持锻炼行为、建立锻炼习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外源性动力[32]。(2)锻炼坚持认知决策理论认为,锻炼氛围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锻炼氛围既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了人际支持环境,也为其从事锻炼活动提供了适宜的锻炼自然氛围。一般来说,能从家人、教师(指导员)、朋辈获得锻炼支持的大学生,往往将体育锻炼视为愉悦身心、发展人际、实现自我的积极社会活动,更倾向于通过反复从事锻炼活动来实现自身不同的锻炼需求(如健康需求、关系需求等)。锻炼场地、器材等自然环境的支持氛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锻炼的可入性、可达性,使锻炼坚持性提升和锻炼习惯建立成为可能[33]。总之,锻炼氛围是提升锻炼坚持性的外生因素,对培养大学生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推动功效。正如社会支持网络理论阐释的,情感性和工具性的支持氛围皆是人类维系正常社会生活、保持健康休闲活动的重要动力源泉[34]。

4.2 间接影响效应讨论

分析证实H3不被拒绝,即在核心信念影响大学生锻炼坚持性时,主动反刍具备部分中介效应。根据R.G.TEDESCHI等[35]应激成长模型的理论观点,受到挑战的核心信念会被激活,迫使个体进行认知活动以修复信念系统、顺应应激环境,最终实现自我成长。也就是说,在锻炼情境中经历失败、挫折、疲劳、损伤和冲突的个体,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优缺点、自我价值等(即激活核心信念),进而引发一系列认知活动(如这些不愉快经历对我参加锻炼有何影响,是否能让我从中学到些什么),即形成主动反刍,最终成为锻炼认知的线索源,决定后续锻炼与否、如何锻炼等。从数据上看,核心信念强大者具有稳定的行为原则和判断力,当经历锻炼应激事件时,善于通过主动反刍来调控负性情感、重构认知系统、厘清行为后果,进而适应逆境、实现自我,保持稳定的锻炼热情、欲望和行为。反观之,核心信念弱者通常会将负面或压力的事件跨情境辐射化,当感受负性锻炼体验后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抽象性自传体记忆(如为何我总会是失败者、为何我总是做错事等),即形成侵入性被动反刍[36],进而扩大锻炼压力或应激事件的消极影响,抑制锻炼动机、阻滞锻炼践行,最终放弃体育锻炼。综上,当经历锻炼应激或压力事件后,核心信念既可以直接方式保持锻炼坚持性,还可通过引发主动反刍来丰富认知系统,间接提升大学生锻炼坚持性。该结果与前人观点一致[37]。

分析证实H5不被拒绝,即在主动反刍与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影响链条上,锻炼氛围具备调节效应,该结果与前人部分观点一致[26]。分析表明:锻炼氛围可为锻炼心理动因或锻炼决策提供一个可遵循的依据或外部支持元素,当大学生经历锻炼应激事件时,锻炼氛围能发挥其榜样、带头和激励作用[23],成为激发主动反刍思维的人际场域,引导个体形成积极、符合自身发展的锻炼心理倾向,促进锻炼外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同时,锻炼氛围还是大学生参与锻炼的外部需求(如关联需求、环境需求、场地需求等)[38],这些外部需求为个体锻炼动机提供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和激励源,促进锻炼内部动机的强化。换言之,浓厚的锻炼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在锻炼应激事件中进行主动反思,丰富锻炼认知体系并形成符合积极自我的锻炼行为决策;有助于大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坚持体育活动,从而促使个体建立良好、稳定的锻炼习惯。正如锻炼坚持认知决策模型理论阐释的,锻炼氛围是调节内隐心理、促进锻炼坚持性的外源性动力[5]。

研究从认知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出发,以个体内在心理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视角,首次探讨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综合影响,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锻炼压力和应激事件后如何保持大学生锻炼坚持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结合数据分析认为,提升锻炼核心信念、营造锻炼氛围、激发主动反刍思维,是大学生在锻炼压力事件后保持锻炼坚持性的一个重要策略。诚然,研究所采用的横断面研究方法仅诠释了各变量对锻炼坚持性的共时性静态影响效应。未来应着手纵向的跟踪研究,为全面揭示各变量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历时性动态长期效益提供启示。

5 结 论

核心信念、主动反刍、锻炼氛围皆为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前因要素;核心信念既能够以直接的方式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还能够在锻炼氛围的影响下,通过作用于主动反刍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锻炼坚持性。研究可为培养大学生良好锻炼习惯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猜你喜欢

信念体育锻炼个体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围墙的信念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