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观”风云,慧“测”未来

2018-03-08陈挺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3期
关键词:物物观测网气象卫星

陈挺+

新时代:让气象观测插上智慧的翅膀

“云计算”是天上的云也会计算吗?

“物联网”是地上的动物也能联网吗?

“大数据”是不是很大很大,它是大过千亿、万亿、万万亿的一个数字吗?

我想,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不算新的新词汇,如果放在十年前,肯定会难倒好多人吧!

没错,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新时代,一个以信息化作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新时代。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带来一个又一个新名词,创造出一种又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也让信息化时代朝着“智慧”的新时代而迈进。

就拿气象观测来说,当我们还隐约记得气象观测员们拿着玻璃温度计人工测量温度时,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微波辐射计、超声波测风仪等各种各样的遥感遥测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早已使用“千里眼”“顺风耳”的看家本领,洞悉了我们周围一切的风云变幻。

智慧气象观测,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统气象观测仪器、观测方法等方面的深入应用。依托于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气象观测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观测业务活动的全过程都充满了“智慧”。

海陆空:无所不在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探知风雨雷电时所使用的“神器”,是一代代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智慧的结晶—一张覆盖着海陆空甚至宇宙空间的神奇大网—综合气象观测网。

在这张大网之中,既有我们身边时常能够见到,或者在“3·23”世界气象日里说不定还有幸能够进场参观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又有常常作为城市地标建筑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站,还有翱翔在太空中时时刻刻为我们传回地球大气运行实况数据的高科技气象卫星。当然,还包括随时为我们的出行游玩提供贴心服务的交通气象观测站、旅游气象观测站,农业生产离不开的农业气象观测站,搭载在气象飞机、商业航班甚至炫酷无人机上的各种高科技机载气象观测平台,以及畅游在一望无际海洋里的船载或浮标气象站等。

这些数量众多、遍布于人类能够企及的地球各个角落和宇宙空间里的气象观测设备,形成了对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息的蔚蓝色神秘星球上,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冰雪圈、生物圈—五大圈层的综合、立体、智慧的观测。

延伸阅读:神话里的气象

神话和传说,承载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界最原始的理解,也是文化与科学的萌芽状态。从流传至今的东西方神话故事里,我们还能够依稀窥探到古人观测自然和气象要素的些许线索。比如,西方圣经故事里记载的连降40天大雨、洪灾泛滥后的诺亚方舟,中国神话里的雷公电母、后羿射日……似乎全世界的古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将当时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暴雨、雷电、干旱等自然现象,映射成一个个令人生畏的神话人物或故事。

知识链接:中国气象观测网

中国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气象大国,中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在技术、质量、数量等方面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其中,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实现了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的业务化运行,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包含200余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气象雷达观测网覆盖神州大地,每6分钟就能给天空中的云雨做一次全方位的扫描“体检”。120多部新型探空雷达观测网,每天2次与全球其他探空站同时释放探空气球,探测从地面到3万多米高空范围内的温度、大气压力、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并将这些重要的观测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和交换。70多个风廓线雷达观测站连续获取着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风速、风向等数据。

超过1万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昼夜不停地获取温压湿风、蒸发土壤、降水积冰等数十种气象要素,区域级多要素自动气象站更是多达5万个以上。包含5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在内的数百个不同级别的大气成分站、城市雾霾观测站等,时时刻刻监视着温室气体、PM2.5、臭氧等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气信息。另外,农业、交通、旅游、海洋等各类气象观测站点,以及机载、船载、车载等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更是数以万计、不胜枚举。

物联网:让气象观测展露出“智慧”的微笑

物联网有一个有趣的英文名,叫作“IoT”,手写体的形象仿佛是一个聪明俏皮的小男孩,张着圆圆的小嘴巴,眯缝起右边的小眼睛,冲我们做着鬼脸。

可不要小看这个“IoT”,他的英文全称叫作“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物物相连有两层意思: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Internet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其二,物联网能够延伸和扩展到物物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蕴含着物物相息的哲学道理。

在气象观测领域,物联网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将遍布全国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中所涵盖的众多不同类型的观测站点、设备、仪器等,依照科学的规律相互串连起来,把以前看似相对独立的单体或系统有机融合,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完成了从现实世界风云变幻到虚拟数字世界的完全映射,从而让综合观测系统具备了感知、判断、分析和自适应等能力,实现了比自动化、信息化更深层次的智慧化气象观测。

这就好像“IoT”这个聪明俏皮的小男孩,一边迈着蹦跳的步伐,一边用小手牵着细长的红线,穿行游走在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激光云高仪、微波辐射计这些板起面孔的“大伯伯”之间,微笑著把红线塞进他们的手中,介绍他们认识自己的两个玩伴—“大数据”和“智能化”,一同玩起“云计算”的小游戏,好让这些严肃的“大伯伯”们,也跟快乐的小男孩们一起,展露出各自“智慧”的微笑。

(责任编辑/朱文超  美术编辑/胡美岩)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物观测网气象卫星
监测“龙王下雨”的气象卫星
物物交换
用“物物”进行交换的餐馆
H-2A发射“向日葵”9气象卫星
海底观测网水下环境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海底观测网岸基站供配电系统设计
风云气象卫星在产品应用中前行
风云气象卫星如何命名?
探测地震活动新思路:卫星与地温观测网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