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2018-03-08刘晓燕厉复超姜文文

记者观察 2018年24期
关键词:工作坊理想信念大学生

文/刘晓燕 厉复超 姜文文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水平。而理想信念教育则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中的基础部分,对于个体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活动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面性、持续性”的影响,基于这样的逻辑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任重道远、势在必行。近几十年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部分教育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完全失效,这种巨大的时代和社会变革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繁杂的问题和紧迫的压力。具体而言,这种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教育发展滞后

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和理解还处于“前新媒体时代”,其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这种时间差导致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部分教师认为,新媒体只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信息获取的路径,并且都是一些没有学术价值的“时尚动态和娱乐新闻”,不会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或者认为新媒体只是大学生追求时尚的一种表现,随着其步入社会,逐步成熟,自然就会摆脱对新媒体的依赖。事实上,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与冲击是全方面的,包括信息获得方式、信息内容甄别、信息影响结果等等,如果一味地以传统的眼光去看待新媒体背景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必然会忽视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引领与指导,让新媒体在大学生毫无思想准备的前提下,直接影响其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导致教育结果的弱化,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局限

当前一些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在形式上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效果上则表现得“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教育内容的局限不容回避。教育内容的现状从某种角度可以简单概括为“思想教育为主,文化教育为辅,思考方法疏忽”。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着自身存在的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如果教育内容脱离了这些基本的载体,则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势难长久。让理想信念教育与文化历史内容有机融合,是必然要求,也是根本出路。教师需要储备丰厚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人文社科知识,而不能仅仅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为专业发展目标。此外,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思考方法的介绍与训练,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缺乏独立思考和客观分析的能力,从而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三)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部分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可以概括为“媒体影响熟视无睹,课堂教育就是全部,理论讲述应付任务,社会实践不管不顾”。部分教师对于新媒体的巨大教育价值视而不见,缺乏主动了解和尝试新媒体的意识,导致教学方式方法一成不变,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知识内容的传授。与此相反,部分教师认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在今天极为发达的网络空间之中随处可寻,而自己的教学内容则没有那么高的影响力,因而存在着“反正自己再努力也无法与之抗衡,所以只求课堂宣讲教材完毕,无过就是有功”的心理,教学方式不求变、不求新、不求实效。此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引导与灌输,还需要积极的社会实践作为补充和验证。但是当前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考核往往凭借一纸试卷来完成,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 教育的多重影响

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而言,新媒体的影响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资源存在形式,具有极为巨大的教育价值,如果利用得当,可以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意想不到的支持和帮助。从积极的角度分析,新媒体可以在“学习资源、学习路径、学习方式”等方面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促进作用。新媒体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让教师和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和机会,让“教”与“学”这对双边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密切,让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强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他们学习活动的创造性、操作性和兴趣性,让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和内涵都更加丰富和多元。

(二)新媒体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消极影响

新媒体在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便捷信息的同时,也让许多“虚假、错误、歪曲”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影响其思考和判断,对其理想信念的树立有着直接的干扰和侵蚀。当前许多新媒体的信息发布都以获得点击量为出发点,有意或无意之间,让许多影响高校师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信息大肆传播,有着“谎言说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的隐患。新媒体提供的“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信息,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和培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和危机。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 途径创新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通过全新的路径和方式来提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建立个性化自媒体

作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建立个性化自媒体可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新媒体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契合关系,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丰富的先进事迹和模范榜样作为宣传教育的载体,而新媒体则可以极为便捷地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所需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掘新媒体的教育资源,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自媒体,形成动态的网络交流信息平台,让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和引导策略,转变思想认识,重新认识新媒体的存在意义,思考教育教学的变革方法和路径,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2.拓展并丰富学习资源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出现,让自媒体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极为多元的学习平台。教师通过构建自媒体,可以收集丰富的主题教育信息,突破理想信念教育课堂的时空局限,让学生和自己都能有更为丰富的自由选择机会,从而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寻找相关信息,让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堂从有限变为无限,从单一转变为多元。

(二)构建学科工作坊

构建工作坊是基于新媒体背景之下的高校理想信念学习活动的又一项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可以尝试由师生共同构建工作坊的形式来完成相关教育活动。

1.借助新媒体成为学习工具

教师作为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新媒体应用意识和技能。高校和相关部门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势在必行,应当积极主动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新媒体与教学应用主题的培训活动,引导其在思想认识和应用技能上进行转变和提升。此外,教师和学生也应当进行积极主动地交流互动,分享构建属于自己学科的工作坊所需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将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与理想信念的培养活动融合到一起,让新媒体相关技术成为新型学习活动的保障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利用新媒体转变学习方式

从某种角度分析,工作坊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媒体的具体表现形式,工作坊秉持着一种自由开放的组织形式,每个参与者都是工作坊的主人,允许所有成员自由讨论、互动交流,可以有争议、可以有对立、可以有碰撞,可以有分歧,只要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为相关主题的学习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保障。

以往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往往较为粗略,而许多细节和关联的知识内容限于时间、篇幅等条件,则难以详细介绍,而工作坊则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详尽的学习内容。例如对于黄大年和郑德荣同志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清晰、全面、系统地去了解。对于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的光辉事迹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详细了解来龙去脉,这种丰富的信息内容,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过程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工作,需要相关各方深入持续地研究。作为在其中发挥统筹作用的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小组学习、慕课”等教学形式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升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工作坊理想信念大学生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