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学习指导:应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路径

2018-03-08王向红

记者观察 2018年24期
关键词:质量观大众化学习型

文/王向红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当前的大多数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条件”“教师”“教师的教”等外在方面,与“学生”“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相隔“最后一里路”,难以应对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新时代的外部挑战。大学学习指导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业活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能有效打通与学生相隔的“最后一里路”,提高学习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文章主要论证大学学习指导是应对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新时代外部挑战的新路径。

一、学习型社会建设

自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Hutchins)的《学习型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出版以来,学习型社会从理论探讨不断迈向社会实践。就我国而言,自2002年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重要内容以来,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我们的头等大事之一。在此背景下,大学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大学中的每个个体应成为学习型个人。而且,由于大学特有的职能,还应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持续提供知识、智力、人才的辐射与引擎。无疑,对体现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言,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等要求。

大学是学生走进社会的最后一站,如何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不断努力提升终身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从而让每个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都能够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向和方式,持续有效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终身学习。这就需要加强大学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自身需求和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态度,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为进入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我国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攀升,201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61.49万人;本专科生2753.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到45.7%。而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108.36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340.87万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纵深发展,与精英教育相比,班级规模较大,一个教师要面对更多的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淡化或弱化,很少有个别辅导;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准备不足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学术标准相对多样化与灵活;等等。

显然,如果大学依然按固有的学生工作模式来解决学生及其学习问题,则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学生进入大学目的、动机、需求的多样化,学生价值观念与行为选择多元化,学生问题多样化(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准备不足、学习能力不强等)。可见,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给大学学习指导带来的新挑战与新要求——需要专门化的大学学习指导来应对这些新挑战与新要求,针对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促进学生学习与各得其所地发展。

三、高等教育质量提升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质量及其提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大众化进程中,许多人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了、大学生素质降低了。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不可否认,影响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的因素很多,不仅涉及资源等外在条件,而且涉及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发展,等等。当前,人们逐渐改变了仅仅关注外在条件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教育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学科与专业水平、课程建设、办学条件、师生比、教师的学历职称与科研情况、校园环境等等,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质量观。这种关注学生学习以及学生发展的质量观,无疑是一种更本质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势必引起大家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发展的关注,而学生的学习及其发展,单靠教师的“教”难以解决,而应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大学学习指导,引导学生明晰“什么知识最有用”“怎样学习最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因此,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对大学学习指导提出了新的需求,即需要大学学习指导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并践行学习规划,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改革与创新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学习是教学最关键的部分,如果教学改革与创新离开了学生的学习,则它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立足点与落足点是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习改革与创新。然而,我国长期以来,“重教轻学”“以教师为中心”等观念一直处于支配地位。历次的教学改革,实际上都是站在教师及其“教”的角度去探讨教学目标、教学制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考核制度等变革,是在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的、片面的“教改”。德莱顿和沃斯(Gorden Dryden & Jeannette Vos)在《学习的革命》(《The Learning Revolution》)中提出,“全世界都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学校应日益成为提供学习条件和环境的机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从本质上也日益成为一种引导、支持、帮助学习的活动。如何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呢?尽管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式或途径多种多样,然而,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学学习指导,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业规划、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技能、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展学习能力,无疑是更本质、更有效的举措。可见,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开展大学学习指导的要求。

猜你喜欢

质量观大众化学习型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
大学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