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的转型与升级

2018-03-07吴世平

文化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保障法文化馆全省

吴世平

(四川省南充市文化馆,四川 南充 637000)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部署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为文化馆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阵地,其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试从转变服务模式、精准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变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作为传统文化主体之一,文化馆在普及艺术、服务大众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实行免费开放、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辅导活动等,如实施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展陈等培训教育服务。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培育文化创新主体。而人才队伍匮乏、文化服务设施陈旧等问题已成为文化馆提升服务效能、转型升级中所面临的几大难题。

政府的文化资源有限,而民间和社会的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因此,转变服务模式,让文化馆不再孤军奋战,而是把分散的、优质的社会力量整合起来,这是未来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一大目标。

因此,当前文化馆可以把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与社会力量宣传推介结合起来,通过买断文化活动冠名权、合资合作开发文化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等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企业品牌、提高知名度,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馆的决策、建设、管理与服务,实现双向交流,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精准服务职能,明确各级文化馆服务定位

作为全民艺术普及的有力推手,全面实行免费开放、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群众文化辅导,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馆的中心职能。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的群众文化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各级文化馆(站)要精准服务职能,明确定位,切实服务大众。以四川省为例,共有1个省级文化馆,21个市(州)文化馆,185个县(市、区)文化馆和4 60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而各级文化馆(站)精准服务职能是什么及如何做,已成为新形势下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首先,省级文化馆需发挥优势,引领全省,打造中心馆、龙头馆。作为全省群文艺术的风向标、发动机、重要支撑,省级文化馆既是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抓手,也是全省文化工作者之家。因此,要把省馆打造成全省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指引者,深入研究群众文化生活的深刻变化,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群众文化工作,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水平,引领群众文化艺术生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发挥全省文化馆系统中心馆的统筹指导作用,推动全省群众文化生活蓬勃开展。此外,省级文化馆要与各级文化馆定期沟通交流,重视横向联系,听取市(州)文化馆工作汇报,加强视察指导,及时掌握全省群文工作动态,建立全省人才信息库、群文创作信息库等,并使其成为各级文化馆交流沟通的统一有效平台。

其次,要搭建交流平台,上联省馆、下联基层。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出台,市(州)、县(市、区)级文化馆一方面应第一时间上联省文化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另一方面,不断向基层文化站及时传达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印发各类学习制度,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同时,发挥好枢纽作用、指导作用、统筹作用、推动作用,有效组织、支持、指导基层文化馆站的统筹发展,实现全省公共文化大联动。

最后,基层文化站要对接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设施。由于社会资源有限,部分基层文化站,包括村级活动室缺乏专门的活动场地、活动设施、活动设备等。同时,基层群众更重视经济发展,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低,活动参与率不高,难以发挥出文化馆(站)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基层文化馆作为专业性的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及人们精神文化追求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应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了解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采集优秀的文化活动创意、想法,开展新颖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创新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力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全民上网的新时代,仅靠简单的传统媒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显然已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指出:“国家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国家支持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推动利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2017年,中国文化馆协会发布的《文化馆蓝皮书·中国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报告》指出,全国3 099家文化馆中,开通网站(含主页)的有2 758家,1/3以上的文化馆网站仅具备信息发布1项简单功能,或根本没有开通网站。“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文化馆的互联网应用普及度还不高,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服务还处于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传统阶段。”因此,只有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结合,拓宽服务路径,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下的群众文化需求。

在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文化馆如何抢抓机遇、破除改革瓶颈、实现转型升级,从而激发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新活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文化需求,这是文化馆需要不断探讨与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保障法文化馆全省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关于加快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建议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粮食安全保障法》起草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都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