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侨博物馆发展浅论

2018-03-07陈宣中

文化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侨务工作侨务华侨

陈宣中

(广东华侨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0105)

华侨博物馆作为对华侨历史、文化相关见证物进行征集、保管、研究、展示、传播的专职机构,博物馆是专业,侨务是特色。华侨博物馆的发展与侨务工作大局联系密切,与博物馆行业发展息息相关。本文试从侨务工作基本形势及博物馆行业动向出发,就华侨博物馆的角色定位、特色优势及发展方向进行粗略的分析。

一、侨务工作大局与华侨博物馆的角色定位

(一)侨务工作的基本形势

侨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长期、战略性工作,正面临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侨务工作机遇空前。当前,世情、国情、侨情的新形势,即我国国家实力、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和世界侨情的新情况,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等,为侨务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侨务工作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一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侨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有所弱化。二是侨务工作部门多,人员、经费和实体机构偏少,尤其是越往基层越缺乏抓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手段偏虚(较少项目支撑)、领域偏窄(侨务工作辐射到普通侨众的力度有待加强)、力量偏散(未能形成全侨合力、上下联动、内外协力)的问题。三是侨务工作“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的影响偏小,普通民众对华侨历史文化的认知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最后,侨务工作新的基本任务。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及在涵养、维护和调动侨务资源,优化为侨服务和推动侨务公共外交等重大课题方面履行职能、实现突破成为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基本任务,亟应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凝聚内外合力,克服体制短板,构建多维立体全方位的大侨务工作格局。

(二)华侨博物馆在侨务系统中的特点

华侨博物馆作为侨务系统中少有的实体机构,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第一,主业明晰,所依托的华侨历史文化属侨务系统固有资源,是侨务系统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工作抓手之一。

第二,作为博物馆,公益性强,美誉度好,无形资产价值高,容易吸引海内外侨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

第三,作为传统文化汇聚之地,辐射面广,号召力大,能超越国家、区域、行业的界限,可以充分发挥整合侨务资源、凝聚侨界合力的作用。

(三)华侨博物馆在大侨务工作格局中的角色、作用

华侨博物馆应在做好华侨专题博物馆这一专门业务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侨务工作大局,延伸角色职能,扩充业务范围,在大侨务工作格局中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将自身打造成侨务工作的核心品牌之一。

第一,作为华侨专题博物馆,要立足于宣传、弘扬华侨历史文化,努力打造侨味浓厚的博物馆。要贯彻为侨服务、为社会服务宗旨,做大做强陈列展览、文物征集、宣传教育、接待讲解等各项业务工作和运营管理工作。

第二,作为华侨文博单位,要适度扩大业务范围,积极参与华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等工作。要吸引社会支持,利用全侨合力,在不可移动华侨文物保护、利用等领域主动作为、大力开拓。

第三,作为侨务宣传文化机构,要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融入和大力推动侨务宣传文化工作。着力的方向有:一是配合侨务工作大局,在涵养侨务资源、推动华文教育及宣传、策应“一带一路”倡议等侨务重点工作中适度有为;二是以展览为重点,以主题活动为辅助,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侨务公共外交;三是发挥侨务工作宣传平台的作用,宣传、展示侨务工作,提升侨务工作的社会能见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博物馆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华侨博物馆的独特优势

博物馆是华侨博物馆的专业属性。当前,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根据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 51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 528家(国有文化文物部门所属2 798家,国有其他部门所属730家),非国有博物馆982家。华侨博物馆在博物馆群体中要脱颖而出,就应顺应我国博物馆行业的运营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博物馆行业发展的趋势

第一,博物馆的规范化。以《博物馆条例》的颁布实施和博物馆评级制度的推行为标志,我国博物馆的建设、运营、管理正步入规范化、专业化的新阶段。2015年2月以国务院令颁布的《博物馆条例》,是我国首部博物馆行业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对博物馆的性质宗旨、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管理运行、社会服务及政府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2008年,博物馆评级工作启动,《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试行]》《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评分细则计分表[修订]》等相关文件,对博物馆的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三个大项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博物馆的分级管理,在规范博物馆行业管理的同时,也对各博物馆间的发展及竞争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博物馆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博物馆与科技的融合日趋密切。与博物馆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关注相一致,博物馆的经费投入、人才汇聚得到保障,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也推动了自身发展。除数码视频技术、计算机程控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在博物馆建筑及陈列展览中外,“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传播手段也在深刻影响博物馆,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也正改变着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环境。

第三,博物馆的多样化。除了常见的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类外,还出现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综合数字博物馆等博物馆新形态。此外,博物馆的藏品也由文物为主转而向多品类扩展。

(二)华侨博物馆在博物馆体系中的独特优势

华侨博物馆在博物馆体系中的行业特性是侨务,相对其他博物馆,华侨博物馆具有一些优势。

第一,具有影响重大的地位优势。华侨博物馆一般设在侨乡,体现地方文明形象,有条件发展成为地方重点博物馆。

第二,具有华侨众多的资源优势。华侨博物馆因侨而立,华侨华人、归侨侨眷这一特定群体既是华侨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华侨博物馆的重要支持力量。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已达6 200多万人,华人社团2万多个,华文学校2万多所,归侨侨眷则超过3 000万人。华侨华人素有念祖爱乡、热心公益的传统,这是华侨博物馆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

第三,具有领域广阔的业务优势。侨务工作牵涉面广,综合性强。作为侨务工作实体的华侨博物馆,其展览、藏品等业务主体涉及的范畴涵盖历史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国内与国外等,可拓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三)华侨博物馆在博物馆体系中的职能

华侨博物馆在博物馆体系中应在执行行业规范的同时,突出侨务特色,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第一,按照博物馆规范化的方向,认真落实《博物馆条例》,具体对照博物馆评级的指标要求,严格执行藏品管理等博物馆专业技术规范,全面提升博物馆运营管理、业务发展等各项工作的质量、水平。

第二,适应博物馆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发挥侨务特色、优势,在体制创新、业务拓展、海外文化交流、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大胆开拓、率先垂范,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三、华侨博物馆发展的努力方向

华侨博物馆的发展,涉及侨务工作和博物馆事业,应在推进博物馆规范化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侨务工作,大力推动各项业务工作开展。

(一)陈列展览方面,强化华侨博物馆作为侨务工作核心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运用现代陈列艺术、科技,规划基本陈列的同时,基于侨务工作大局,策划、举办题材多样的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拓展本馆、国内和海外三个维度。

本馆临时展览可分为宣传华侨历史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及展示侨务工作等专题。除自主策划主办外,也可以与外馆合办及引进海外博物馆交流展等多种形式。

国内巡展应借助侨务系统的网络优势和博物馆交流平台等,举办华侨历史文化专题和侨务工作专题巡展。旨在增进一般民众对华侨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加侨务工作的社会能见度、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等,巡展地区应不局限于侨乡,巡展地点既可是华侨专题兄弟博物馆,也可为地域综合性博物馆。

国外巡展应借助侨务关系网络及政府渠道等,大力举办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的海外巡展,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可依托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国内涉侨民间团体和驻外使领馆、外国使领馆、友好省市及开拓国外市场的国内企业等开展。善加利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庆,以及外交访问、友好省市交流、侨界联谊大会等巡展时机,扩大巡展的影响力。

巡展包括普及类和精品类。普及类巡展的主要受众为当地的华侨华人,可将海外华侨华人博物馆、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场址及华文学校等作为巡展场地,将华侨华人“三祖”(祖国、祖先、祖屋)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作为专题。为简化工作环节、便捷筹展,巡展应以图片为主。

精品类巡展的受众以所在国的普通民众为主,可将海外主流博物馆作为场地,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巡展主题包括精品文物、传统民俗、地域文化等,应有适量的文物珍品并保持较高的设计水准。鉴于华侨博物馆藏品中的珍品较少,所以华侨博物馆在策划此类展览时应主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大型文物类博物馆的合作。

(二)文物征集方面,争取全侨合力,加大华侨文物征集力度

第一,做好藏品征集规划。力争征集有关华侨历史主要地区、主要时段及重点事件、重点人物的多品种代表性文物,形成完备的体系。同时,发动和吸引各类涉侨单位、个人的参与、支持。

第二,有的放矢和广征博引相结合,加大征集力度。要在继续争取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无偿捐赠的同时,也要主动上门征集。

第三,开拓藏品征集领域。一是扩充海外华人艺术类馆藏。华侨文物一般偏重于生活用品和文献,艺术性偏低,应适当增加近代和当代华人艺术家的作品。二是尝试开拓西方美术作品类收藏领域。目前,国内博物馆对西方美术作品的收藏几近阙无。相对来说,华侨博物馆最有条件利用其海外华人的关系网络,积极开拓收藏领域,从而使其在国内博物馆群体中具有藏品新优势。

(三)对外宣传方面,拓宽华侨历史文化传播渠道,打造华侨历史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

第一,做好展览的相关宣传。确定展览的举办单位,精密筹划开幕式,编印展览图录等资料,设计开发纪念品,举办相关公众讲座,开展学术研讨会等,务求达到最大宣传效应。

第二,策划涉侨主题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通过举办评选比赛、纪念会等主题活动以及承接涉侨联谊活动等,持续吸引社会关注。

第三,继续加强与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增加在主流媒体中的曝光度和美誉度。首先,除了本地媒体,也要尝试与海外华文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在重要展览、重大活动的宣传中,要择取特定的主流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包括引入主流媒体作为媒体协办单位等。最后,发挥主导作用,尝试深化合作项目,包括与电视台合作策划、制作华侨历史文化专题纪录片,协办涉侨文化栏目等。

第四,建设并运营好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打造侨务宣传文化工作新阵地。目前,自媒体快速发展、影响日趋扩大,华侨博物馆应建立并运营好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自媒体除了要宣传本馆相关资讯,还可宣传华侨历史文化。当前,宣传华侨历史文化的自媒体文章还比较缺乏,华侨博物馆正可利用公益性强、号召力大的无形优势,积极填补这一空白,抢占自媒体发展先机。为此,应在完善资料积累、加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争取侨界支持,采用定向约稿及吸收投稿等方式扩大自身宣传的影响力。为突出侨务特色,扩大海外影响,自媒体可考虑采用中英文双语宣传。此外,还应加强营销,增加粉丝量,不断扩大影响力。

第五,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与非遗、社会专业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延伸对外宣传。首先,建立文创产品特许经营体系,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在产品设计、制作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投入,加强文创产品设计审核、质量监督和销售管理。其次,以产自侨乡的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艺类产品为主打文创产品,确保华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质量和形象平。最后,争取侨界和外事部门等的支持,适度开展定向营销活动。

(四)社会教育方面,建立多方合作机制

以青少年为重点,以精细化服务为目标,贯彻为侨服务宗旨,做好接待讲解等服务工作。

第一,推进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融合,完善推广馆校合作机制。首先,在送展到校及举办华侨历史基础知识讲座等方面多做实事。其次,积极配合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将馆校合作推广至海外华文学校。

第二,发挥博物馆的行业优势,做深做优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首先,突出博物馆专业优势,通过参观多项主题博物馆,积极引导海外华裔青少年正确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历史和先辈历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次,与国内学校合作,在师资配置及营员结对等环节实现优化、提升。

第三,加强与党务、侨务等系统培训部门的联系,争取将侨情教育纳入国情教育,承接、参与相关专题教育、培训项目。

(五)业务拓展方面,积极参与华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

华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虽属文化文物系统的职责范围,但也离不开侨务系统的支持、参与。由于基层侨务系统人员偏少,专业人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所以华侨博物馆作为宣传、弘扬华侨历史文化的专职单位,应利用其专业优势,依托各级侨务部门的协助,积极开拓这一业务领域。

第一,积极配合文物部门开展华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依靠各级侨务部门的支持、掌握华侨文物信息的基础上,可为多个层级的华侨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提供信息,做好宣传。

第二,在华侨民居等不可移动的华侨文物的开发、利用方面精耕细作。包括协助已列入文保单位的华侨民居建筑设立陈列展览,积极参与华侨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并提供专业建议等。

第三,尝试将视角向海外拓展,协助海外华社做好华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及技术咨询等。

(六)体制创新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管理体制,吸收侨捐等社会捐赠,设立华侨博物馆基金会

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热心公益,华侨博物馆应因势利导,积极作为。

第一,集中利用侨捐等社会捐赠,设立基金会定向支持华侨博物馆发展,发挥社会捐赠的持续效益。

第二,通过基金会的运作,推动博物馆发展、进步。除了资金支持,华侨博物馆应通过基金会,在运营管理上引入社会监督,以促进自身学习,采纳业外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而就正在推行理事会制度的博物馆行业而言,华侨博物馆基金会的运作经验,有利于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的借鉴、完善。

(七)学术科研方面,加强与高校等机构的合作,提高华侨博物馆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一,以馆藏文物、文献、资料为基础,推动华侨历史文化数据库建设,夯实业务基础。

第二,推行学术带头人制度,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

第三,争取申报华侨历史文化相关科研课题,以科研课题为支撑,带动学术研究工作。

第四,加强与高校等学术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发挥馆藏资料、文献等资源优势,共同承担学术科研项目。

(八)人员调配方面,引入社会化服务,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协作体系

华侨博物馆一般机构偏小,人员偏少,较难直接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所以应在争取相关部门理解、逐步增加人手的同时,引入社会力量,争取社会支持。

第一,引入社会化服务运营体系,将有限的人力集中投入到业务发展中。目前,博物馆的社会化服务项目补充了接待、讲解、咨询等项目,华侨博物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

第二,大力引入志愿者服务。适当招收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和外籍志愿者及海外志愿者,使服务由现场、实体、固定服务向后台、网上、弹性服务转变。

第三,争取相关协作单位在特定工作项目上提供人力支援,包括相关主题共建单位、NGO、民间涉侨社团、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等。

第四,大力发展和维护好海外友好力量。可按照授予荣誉馆长、荣誉馆员、海外顾问等荣誉职位的方式,吸引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捐赠文物、捐献资金、提供学术支持、承担具体事项等多种方式参与、支持华侨博物馆工作。

以上是基于侨务工作和博物馆行业两个角度,就华侨博物馆发展做出的粗浅思考。总之,华侨博物馆应树立大局意识,以专业的理念,践行博物馆行业规范,发挥侨务特色、优势,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侨务工作的核心力量和地方重点博物馆。

猜你喜欢

侨务工作侨务华侨
着力谱写侨务新篇章
我的十年侨务工作
我的华侨老师
唱响侨务工作“奋进曲”
基层侨务工作要善于用“势”
为侨服务献真情 十年一剑铸辉煌——“老侨务”叶明才的十年侨务创新路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创新发挥侨务优势 拓展海外统战工作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