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8-03-05王燕青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传统文化策略

王燕青

摘 要: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宝贵资源。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创设情境、追本溯源、比较分析、拓展延伸等教学策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地理;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是高考地理的重要命题方向之一,对学生把握命题趋势、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地理真题,我们可以发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题型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古诗词。古诗词来源于生活,蕴含许多常见的地理知识和现象,是高考地理命题的热点之一。二是景观。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生态环境具有差异性,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地域景观,其中蕴含了许多自然地理知识,是高考案例题、大题的重要命题点。三是传统民俗文化。我国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千姿百态,在服饰、生活、历史方面各有不同,高考大题往往将之与人文地理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可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学地理教学,是新课标学科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区域文化差异的同时,增强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本文以粤教版中学地理教材为例,结合近三年高考地理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命题,探索地理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创设情境

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诗词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支撑说明论证,可以突出地理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古人在观察大自然时,将自然现象以诗句展现出来:“山前桃花山后雪”是观察坡向对植被的影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关于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问题,“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关于大气热力作用。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了许多观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追本溯源

中学地理将地理现象与中国历史相结合,从纵向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在学习与地图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补充说明与地理有关的文献记载,如天水放马滩出土的地图,明朝的《徐霞客游记》更是对我国的岩溶地貌做了详尽记录。这种对历史源头的追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再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章节时,学生要重点掌握可持续发展理念,教师可以对这一内容加以深化,追溯至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荀子的“天有其时”、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都强调了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而要努力掌握规律。

三、比较分析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文化信息相同或相近的地理事物。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印象,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世界文化相关章节时,除了常规知识点外,教师可以从细节入手,挑选不同国家在文化上的相似点进行比较,带领学生从历史源头了解文化的起源和传播过程。例如,在学习亚洲以及亚洲文化中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相关内容时,可以将中国的文化习俗与其他亚洲国家比较,以突显中国对亚洲国家的重要影响。

四、拓展延伸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的章节,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外的知识或内容进行延伸与补充,从而起到拓展地理学科知识,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中穿着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手持不同民族的乐器,体验我国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教师也可以重点向学生展示汉服,讲解汉服的设计风格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突出文化的包容性。

综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灵活安排课堂教學,在原有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知识作为补充,拓展教学内容;第二,精心挑选教学案例,结合高考地理真题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追本溯源,寻找答案。

年轻一代追求多元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教学是大势所趋。地理教师要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结合高考热点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多元表现形式,学会从地理视角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终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宏英.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6):13-14.

[2]朱贵秋,谢晋秋,孔欢.中学地理课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尝试[J].地理教学,2016(13):33-34.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传统文化策略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Passage Four